-
德尼·狄德罗 编辑
德尼·狄德罗(英语:Denis Diderot,1713年10月5日—1784年7月31日),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戏剧家、作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
德尼·狄德罗出生于法国东部郎格勒外省小城朗格尔的一个剃刀师傅家庭,1732年获得巴黎大学的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他当过家庭教师,翻译过书籍,结识了卢梭等一批志同道合的启蒙思想家。1749年因出版他的无神论著作《给有限的人读的盲人书简》而入狱。获释后,他顶着压力主持《科学、美术与工艺百科全书》,编写哲学、史学条目一千多条 。
中文名:德尼·狄德罗
外文名:Denis Diderot
别名:狄德罗
国籍:法国
出生日期:1713年10月5日
逝世日期:1784年7月31日
毕业院校:法国巴黎大学
主要成就:主持编纂《科学、美术与工艺百科全书》
出生地:法国郎格勒外省朗格尔
信仰:唯物主义
代表作品:科学、美术与工艺百科全书
狄德罗
1713年10月5日,狄德罗出生于法国朗格尔一个有名的制刀师傅家庭。童年时曾在耶稣会学校受过教育。
1729年到巴黎求学,19岁时获得巴黎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然后开始学法律。父亲只准他学医学或法律,但他更热衷于数学、语言学、哲学和文学。由于他不愿按照父亲的要求学医或学法律,父亲停止了对他的资助,他只好自谋生路。
从1734—1744年的10年内,他一直过着贫困的生活。但他广泛接触社会,磨炼了自己的斗志。1743年,他认识了卢梭。1745年,他应出版商之请,开始主持编纂《科学、美术与工艺百科全书》。在此期间,他写了许多哲学著作,如《哲学思想录》《怀疑论者的散步》《论盲人书简》等,宣传无神论思想,触怒了统治阶级,结果被关了三个月。1749年7月23日,入狱,1749年11月3日,被释放。
狄德罗雕像
1776—1780年,《科学、美术与工艺百科全书》又增补了7卷。同时《科学、美术与工艺百科全书》为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1784年7月底,他在家中突然逝世 。
1742年,尽管父亲百般阻拦,他还是与贫穷而漂亮的姑娘阿图涅塔私自结婚。之后生下几个孩子,但只有生于1753年的安热利卡活了下来,成了他们的掌上明珠。
体裁 | 中文名 | 法语名 | 年份 |
---|---|---|---|
论文 | 《哲学沉思》 | 《Pensées philosophiques, essay》 | 1746 |
哲学著作 | 《怀疑者漫步》 | 《La Promenade du sceptique》 | 1747 |
小说 | 《八卦珠宝》 | 《Les bijoux indiscrets, novel》 | 1748 |
书信集 | 《论盲人书信集》 | 《Lettre sur les aveugles à l'usage de ceux qui voient》 | 1749 |
百科类书籍 | 《科学、美术与工艺百科全书》 | 《L'Encyclopédie》 | 1750–1765 |
书信集 | 《论聋哑者书信集》 | 《Lettre sur les sourds et muets》 | 1751 |
论文 | 《对解释自然的思考》 | 《Pensées sur l'interprétation de la nature》 | 1751 |
剧本 | 《私生子》 | 《Le Fils naturel》 | 1757 |
谈话录 | 《关于一剧的谈话》 | 《Entretiens sur le Fils naturel》 | 1757 |
剧本 | 《一家之主》 | 《Le père de famille》 | 1758 |
拉摩的侄儿
作者名称 德尼·狄德罗
作品时间2007-12-1
修女
作者名称 德尼·狄德罗
作品时间2008-7-1
哲学思想
1.物质—自然观
狄德罗认为,自然、物质是唯一真实的客观存在,宇宙、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为了阐明自己的这一观点,他依据当时刚出现的生物进化论思想的萌芽,提出了物质普遍具有感受性的思想,明确肯定思维是大脑的属性,从而肯定了思维、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狄德罗强调指出,感受性是物质普遍和基本的性质。他把感受性分为两种,即所谓“迟钝的感受性”和“活跃的感受性”。无生命的物质,如一座大理石雕像,只有迟钝的感受性,而人、动物,电许还包括植物在内,则具有活跃的感受性。在一定条件下,迟钝的感受性可以过渡到活跃的感受性。狄德罗举例说,人和大理石雕像是很不相同的,无论手艺多么高明的雕刻家,他的刀子也造不出皮肤来。但有一种简便的办法,就可以使只有迟钝感受性的大理石雕像过渡到有感觉有思想的人。这就是把雕像捣成粉末,同粪土搅和在一起并浇上水,让它腐烂,而后种上粮食,人吃了粮食,消化了就长成了肌肉……。很明显,狄德罗的物质进化观是一种物活论思想,这种思想不符合现代科学知识,但在当时却具有一定的哲学意义。
狄德罗在说明世界统一性的同时,提出了“异质元素”的思想,并用它说明自然、世界的多样性。他说,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决不是也决不可能是由一种同质元素组成的,正如不可能用同一种颜色表现一切事物一样,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自然现象都是异质元素的结果。物质元素数目无限,性质不同,具有运动的能力和感受性,因而也就产生了自然现象的多样性。
“异质元素”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表明狄德罗试图用辩证的观点说明世界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用质的区别而不是只用量的不同解释自然界的多样性,这比17世纪的唯物主义者仅仅从力学或数量关系的角度看待物质的观点,无疑前进了一步。
2.运动观
德尼·狄德罗
狄德罗从这种运动的绝对性思想中引出了发展的观点。在他看来,永恒运动、生灭不已的自然界不断地产生出新的东西。事物是通过最不易觉察的、逐渐变化产生着细微的差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去的事物和现在的事物之间就会有明显的巨大的不同,导致新的东西的产生。在毕丰的进化论思想影响下,狄德罗批评了当时生物学中流行的物种不变论。当时人们常常在“先有蛋后有鸡,还是先有鸡后有蛋”这个问题上感到困惑不解,在狄德罗看来,其实问题的困难就在于这个问题的提法本身就预先“假定了动物原来就是它现在这样”;反之,如果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那么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狄德罗认为,所谓“天下无新事”的观点是错误的,正确的格言应当是“万象日新月异”。在18世纪,当绝对不变的自然观还占据统治地位的时候,狄德罗提出这种普遍发展的观点,无疑是十分可贵的,包含有辩证法的成分。
3.认识论
狄德罗早期画像
美学思想
德尼·狄德罗
按照“美在关系”的观点,狄德罗解释了现实美和艺术美。他把艺术美看作“模仿的美”。他主张艺术效法自然,反对仿古,反对墨守成规。认为大自然高于艺术,自然美高于艺术美。但是,狄德罗作为启蒙运动思想家,并不甘愿作自然的追随者,所以他又认为艺术真实既不应违背自然真实,又不等于自然真实,艺术真实必须符合艺术家的理想,符合他所虚构的关系。而在艺术美的现实和理想两个方面,他又更重视理想。
狄德罗他反对古典主义的框架和主观主义的美学思想,主张艺术应反映现实生活。其主要的文学作品有《拉摩的侄儿》和《修女》。《拉摩的侄儿》是狄德罗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对话体哲理小说。该书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不平等和金钱势力的罪恶,并且深刻地揭示出拉摩的侄儿的性格特点是社会造成的,恩格斯曾称这部作品是“辩证法的杰作”。
在一定程度上,狄德罗脱离了17、18世纪机械唯物论而开始向辩证法迈步,为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诞生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 。
德国思想家恩格斯:“他为了‘对真理和正义的热诚’……而献出了整个生命”。
中国翻译家姜椿芳:狄德罗等人的小说,并不因借小说的外衣来宣扬哲学思想而降低了作品的艺术价值。狄德罗和其他一些启蒙运动家的小说反映那个时期的新思潮和活动,都有现实主义倾向,是后来文艺中写实主义的开端;又因为他们的作品中往往提出大胆的倡议,书中人物有勇敢的创新的表现,揭露旧社会的丑恶,迎接新社会的理想,因而也是后来浪漫主义文艺作品的先声。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