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礼 编辑
抗礼,汉语词语,拼音是 kàng lǐ,意思是行平等的礼。
中文名:抗礼
拼音:kàng lǐ
释义:行平等的礼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
行平等的礼。
庄周《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抗礼。”
《史记·货殖列传》:“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北史·元顺传》:“及见,直往登牀,捧手抗礼,王公先达莫不怪慴,而顺辞吐傲然,若无所覩。”
唐·刘肃《大唐新语·知微》:“隋吏部侍郎高构典选铨综,至房玄龄、杜如晦,愕然正视良久,降阶抗礼,延入内斋共食。”
金·元好问《续夷坚志·刘致君见异人》:“致君载酒往,见客前揖。客亦与之抗礼。”
《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五回:“秦王大悦,尊尉缭为上客,与之抗礼,衣服饮食,尽与己同,时时造其馆,长跪请教。”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知县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礼,留着吃了酒饭,叫他拜做老师。”
章炳麟《代议然否论》:“西方诸国,上者藩侯,下者地主,平民皆不得与抗礼。”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