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城 编辑

俄罗斯联邦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城市

共青城,俄罗斯联邦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城市,原苏联远东区最大重工业城市,是造船工业中心,有空军机场。在阿穆尔河(黑龙江)下游左岸,距河口约700km。

1932年,原苏联大批共青团员把彼尔姆斯科耶村建为城镇,故名。阿穆尔钢厂兴建后,该城迅速发展成为大型工业中心。拥有重型机械制造和船舶修造业。萨哈林岛开采的石油在此提炼。还有木材加工、建筑材料、造纸等工厂。设有师范学院和综合性工业学院。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共青城

外文名:Komsomolsk-na-Amure

所属地区:俄罗斯联邦哈巴罗夫斯克边区

地理位置:阿穆河(黑龙江)下游左岸

简介

编辑

共青城(俄语:Комсомольск,英语:Keorekovsk)全称阿穆尔共青城(俄语:Комсомо́льск на Аму́ре),隶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俄语:Хаба́ровский кра́й),是俄罗斯远东区最大的重工业城市。位于北纬50°32′,东经136°59′。在黑龙江(俄罗斯称阿穆尔河)下游,西南距哈巴罗夫斯克364公里,东距河口约700公里。城市面积325平方公里,人口30万。

共青城共青城

市区主体沿阿穆尔河左岸狭长阶地延伸20余千米,被阿穆尔河支流锡林卡河分为两部分:西岸是行政、商业、文化中心及钢铁厂和造船厂所在地,东岸是以炼油厂、飞机厂为主的工业区。东、西、北三面为低山环抱,南部有湖泊和沼泽。

该地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严寒少雪,夏季温暖潮湿。平均气温:1月-23.4℃,7月19.4℃。极端最低气温-41℃,最高气温32℃。年降水量518毫米。

共青城共青城

历史发展

编辑

此处原为1860年从彼尔姆省迁来的农民建立的居住地,称彼尔姆斯科耶村。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开发、建设荒芜的远东地区,1932年苏联动员各地数千名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俄语:Всесоюзный ленинский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ий союз молодёжи)团员来该地参加建设,故改今名。

共青城(图中7)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共青城(图中7)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

1942年随着阿穆尔钢厂的竣工迅速发展成工业中心。20世纪60年代辟为河港。现为远东地区重要的工业、交通运输中心。工业以黑色冶金、炼油、机械制造(舰船、飞机、坦克、导弹、起重运输设备)、建材和木材加工为主。阿穆尔钢厂可生产军事工业所需的多种钢材,年产量约200万吨。共青城造船厂是俄罗斯重要的潜艇制造厂,所造潜艇主要装备太平洋舰队。从萨哈林岛的奥哈油气田到共青城敷设有2条输油管和1条输气管。共青城河港是木材转运基地,也是中俄贸易港口之一。阿穆尔河上建有铁路、公路桥。为贝阿铁路中间站,东通苏维埃港,南有支线到哈巴罗夫斯克(伯力)接西伯利亚大铁路。有3条公路连接卫星城镇。市西南14千米处建有机场。

下一篇 稚内市

上一篇 一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