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副热带反气旋 编辑
副热带反气旋,是气象术语。在南、北半球副热带地区(20~35纬度地区),经常维持着沿纬圈分布的高压带,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由于海陆分布,纬圈方向上产生不均匀的加热作用,副热带高气压带常断裂成若干个具有闭合中心的高压单体,称为副热带反气旋。副热带反气旋是控制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大气活动中心,是组成大气环流的重要成员之一。夏季,副高主要盘踞在我国华南、江南、江淮、黄淮等东部季风区。鼎盛时期,其势力还扩张到西南地区东部和西北地区东南部。副高是“雨水制造机”,它的强弱和位置是直接影响我国夏季雨带分布的“指挥棒”。副高能让多地“高烧不退”。副高控制的区域,相当于在地面上扣了一个大蒸笼,将出现持续晴热天气。副高还是台风的“指挥棒”。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台风,又大多产生于副高的南缘,并沿着副高的外围移动。
副高可由于海陆和地形的差异,分裂为若干个高压中心,其中,西北太平洋上的高压中心,也就是西北太平洋副高,便是影响我国夏季天气变化的关键因素。它常年存在,是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暖性深厚天气系统。在夏季,因为强度大,其范围几乎可占整个北半球面积的1/5至1/4;在冬季,它的强度和范围都会减小。
一般来说,副高夏季主要活跃在东经130°至180°、北纬20°至30°之间。但它个性极不安分,喜欢到处“遛弯儿”。夏季,副高主要盘踞在我国华南、江南、江淮、黄淮等东部季风区。鼎盛时期,其势力还扩张到西南地区东部和西北地区东南部。
副热带反气旋的形成既有动力因子的作用,也有热力因子的作用,不同地区副热带反气旋的形成原因也各有差异。副热带反气旋形成过程的经典解释是:赤道附近的大气比其他纬度的大气受热更多,形成上升运动,到高空后流向高纬。受地球自转偏向力作用,向高纬流去的气流产生向东的分量,纬度愈高向东的分量愈大而向极地分量愈小,因而在副热带地区对流层高层产生辐合下沉气流,引起对流层中下层气压升高形成高压。这支下沉气流是哈德莱环流的下沉支,除它之外,费雷尔环流的下沉支也作用于副热带地区,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副热带反气旋。
副热带反气旋结构
在对流层的中、下层,副热带反气旋的强度是随高度升高而增强的,高压的中心位置随高度升高向暖区偏移,因而高压中心与高温中心并不完全重合,高压脊线也不垂直。夏季时,陆地增温显著,下层暖中心便移向高压脊线的陆地一侧(在北半球是北侧);冬季时,陆地冷却明显,暖中心便移到高压脊线的南侧。到对流层中、上层(500hPa以上),地表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已大为减弱,高压中心与暖中心基本重合,高压脊线也大体垂直。
副热带反气旋范围内盛行下沉气流,因而在低层普遍形成逆温层,尤其高压东部逆温层较厚、较低。逆温层阻挡着对流运动的发展和水分垂直输送,导致逆温层以下空气潮湿,相对湿度达80%以上;而逆温层以上空气干燥,相对湿度在50%以下。
在天气分析预报中,副热带反气旋范围多以等压面图上的特定等高线来表示,在500hPa等压面图上用588位势什米线的范围来确定,700hPa等压面图上一般以312位势什米线、850hPa等压面图上以152位势什米线、地面天气图上以1010.0 hPa等压线所围范围来确定。
副热带反气旋常年存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使其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位置一般以高压脊所在的纬度来确定:一般冬季脊线在15°N左右,到达最南的位置。从春到夏逐渐到7、8月,移到25°N-30°N。9月以后则南退;同时,在季节变化过程中,也存在短期变化,北进过程中有短时南退,南退过程中也有短时北进。并且,北进常与西伸相结合,南退常与东撤相结合。
在副高脊附近,下沉气流强,风力微弱,天气炎热,长江中下游地区8月份常出现的伏旱高温天气就是由副热带反气旋较长时间的控制造成的。脊的西北侧与西风带相邻,常有气旋、锋面、低槽等天气系统活动,多阴雨天气,例如我国主要的雨带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距,随着副热带反气旋位置和强度的变化,阴雨天气的分布也随之发生变化。当脊线位于20°N以南时,雨带在华南;6月份位于20~25°N时。雨带在江淮流域,即“梅雨”季节。7月份脊线越过25°N后,雨带移到黄淮流域.。7月底至8月初脊线越过30°N时,则华北、东北进入雨季,副高脊南侧为东风气流,当其中无气旋性环流时,一般天气晴好,但当东风气流发生波动,形成所谓东风波,或有热带气旋形成时,则会出现云雨、雷暴等恶劣天气。副高脊短期的东西进退,对其西部地区的天气也有很大的影响;当高压脊刚开始西伸时,常有热雷雨产生,在东撤时,其西部常有低槽东移,空气对流加强,造成大范同的雷阵雨天气。
2、在夏季风爆发前,华东-华南沿岸附近高空槽前的正涡度平流区随高空槽的东南移动向南海和菲律宾中部附近地区推进;正涡度平流是引起上述地区850 hPa气旋性涡度增大的最主要的物理因子,其次是暖平流。
3、副热带高压是位于南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高压系统。关于副热带高压的研究一直是我国气象学者所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动,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研究结果指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我国天气影响显著,其位置与我国夏季雨带的位置密切相关。
副高能让多地“高烧不退”。副高控制的区域,相当于在地面上扣了一个大蒸笼,将出现持续晴热天气。这是因为副高的内部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增温强烈,低层水汽难以成云致雨;此外,气压梯度小,所以风力微乎其微。在这种状态下,太阳辐射可以更多到达地面,使得地面和近地面大气获得更多的热量,大气温度明显攀升。
副高还是台风的“指挥棒”。影响我国的台风大多数都生成于西北太平洋。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台风,又大多产生于副高的南缘,并沿着副高的外围移动。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