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静夏皇后 编辑
孝静毅皇后夏氏(1493年-1535年),南直隶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明武宗朱厚照皇后。
正德元年(1506年),夏氏选秀入宫,八月被册立为皇后,时年十四岁。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驾崩,因生前无子,张太后与大学士杨廷和迎立就藩湖广的兴王(今湖北钟祥)朱厚熜为皇帝,朱厚熜继位后,为夏皇后上尊号为“庄肃皇后”。
嘉靖十四年(1535年)正月二十五日夏皇后崩逝,享年四十三岁。 葬于康陵,附太庙。初次上谥号为“孝静庄惠安肃毅皇后”,嘉靖十五年(1536年),改谥“孝静庄惠安肃温诚顺天偕圣毅皇后”。
别名:孝静毅皇后,庄肃皇后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大兴区)
出生日期:1493年
逝世日期:1535年
本名:夏氏
籍贯: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
谥号:孝静庄惠安肃温诚顺天偕圣毅皇后
册为皇后
夏氏生于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大兴区),原籍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永乐时期(即明成祖朱棣时期)北迁至此。
夏氏为夏儒之女,静定端庄。正德元年(1506年)八月,金秋时节,十六岁的武宗举行了隆重无比的婚礼大典, 册立夏氏为皇后。
明武宗与夏皇后的感情到底如何,史书讳莫如深,语焉不详。明代的藏书家杨仪在《明良记》中曾写到“武宗久不御内 ,自大同还, 忽趋入宫 ,夏后见帝因泣下 。帝曰:‘皇后如何日来太瘦?’着光禄司进膳 ,加肥鹅一双。”可见武宗与夏皇后的感情还是比较好的。夏皇后曾劝谏武宗远离声色犬马,收敛其行为,结果没能如意。武宗多年居于宫外,因此夏皇后没有子女。
世宗入朝
嘉靖元年,明世宗入继大统,因为与夏皇后为叔嫂关系,故夏皇后不能当太后,但又要与世宗的陈皇后区别,因此上尊称曰庄肃皇后。嘉靖十四年正月崩,合葬康陵,祔庙。夏皇后逝世后,礼臣上奏丧仪,世宗说:“叔嫂之间不需服丧,且两位皇太后均健在,因此朕在丧期内穿着青衣,而臣民以皇后之丧服丧即可。”礼部尚书夏言说:“皇上以嫂叔之间不需服丧而改穿青衣,但群臣不敢穿着丧服朝见皇上,请暂时免去朝参。”世宗许之。
谥号之辩
关于夏氏的谥号,大学士张孚敬说:“大行皇后,是皇上的嫂嫂,与历代元后不同,谥号宜用二字或四字。”李时不赞同,说:“宜用八字。”左都御史王廷相、吏部侍郎霍韬等:“都是皇后,又什么不同。”夏言隧聚众议论,上奏说:“古人崇尚实质的精神,因此谥号多简洁,以符合他生前的做为。至于后代所追加的谥号,则是出自臣子的怀思之情。大行皇后生于今世,宜用今制,因此大行皇后的谥号宜如历代的元后,而不论二字、四字及八字,都于礼无据。”世宗不从,命众人再讨论。群臣请用张孚敬的建议。世宗说:“用六字吧,合阴数。”于是夏氏的谥号拟定,称孝静庄惠安肃毅皇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世宗觉得当时张孚敬的话不对,传旨:“孝静皇后谥号不完备,称不上是配飨武宗。”于是改谥为孝静庄惠安肃温诚顺天偕圣毅皇后。
辈分 |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
父祖 | 高祖父 | 夏彦广 | 赠庆阳伯。 |
高祖母 | 姚氏 | 赠庆阳伯夫人。 | |
曾祖父 | 夏棨宗 | 赠庆阳伯。 | |
曾祖母 | 廖氏 | 赠庆阳伯夫人。 | |
祖父 | 夏瑄 | 赠庆阳伯。 | |
祖母 | 郭氏 | 赠庆阳伯夫人。 | |
父亲 | 夏儒 | 封庆阳伯,官至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 | |
母亲 | 叶氏 | 封庆阳伯夫人。 | |
平辈 | 兄弟 | 夏助 | 官至锦衣卫指挥使。 |
夏臣 | 官至锦衣卫指挥同知,袭爵庆阳伯。 | ||
夏勋尚 | —— | ||
姐妹 | —— | ||
—— | 嫁寿宁侯张鹤龄子张宗说,官至锦衣卫都指挥使。 | ||
—— | 夫君 | 朱厚照 | 即明武宗,明朝第10位皇帝。 |
参考资料( )
《明史·孝静皇后传》
《国朝献徵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