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忠 编辑

明朝将领

毛忠(1394年-1468年),原名哈喇,字允诚,蒙古族, 祖籍在扒里扒沙(今甘肃武威古浪县)。永昌百户毛宝之子,明朝将领。

毛忠自幼臂力过人,善于骑马射箭,永乐十一年(1413年),袭父职,屡从明成祖北征,诸战皆俘获该地首领,累官至指挥同知。正统三年(1438年),从征朵儿只伯,先登陷阵,立大功,升都指挥佥事。正统十年(1445年),进都指挥同知。次年,奉命将沙州卫迁入塞内,升都指挥使。正统十三年(1448年),毛忠率师入罕东,积功进都督佥事,赐名忠,充右参将,协守甘肃。

景泰元年(1450年),因明廷中离间计,被逮至京师问罪,旋遣至福建,屡立战功。英宗复辟后,召还,升都督同知,任左副总兵,镇守甘肃。天顺三年(1459年),进左都督。天顺五年(1461年),抗击蒙古孛来部数万骑入掠,全师而还。天顺七年(1463年),率兵破塞外诸部,封伏羌伯。成化四年(1468年),移师镇压固原(今宁夏固原)满四起义,中流矢卒。

基本信息

编辑

字:允诚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蒙古人

出生日期:1394年

逝世日期:1468年

本名:毛忠

爵位:伏羌伯→伏羌侯(赠)

谥号:武勇

原名:哈喇

人物生平

编辑

家世出身

毛忠是蒙古族人,生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

根据邓廷瓒作《伏羌伯赠伏羌侯谥武勇毛公忠传》记载,毛忠的先世为蜀地人,至曾祖哈喇歹时迁居雍州武威县(今属甘肃),祖父刺国(一作拜都)率众归附明朝,隶籍兰州,洪武九年(1376年)战死。父亲毛宝曾任总里;永乐十一年(1413年),平定沙州(今甘肃敦煌)叛乱;永乐十二年(1414年),随明成祖北征,授昭信校尉、永昌百户,赠右军都督佥事。而据《明史·毛忠传》,则只载其为西陲(甘肃)人,未提及祖籍。

镇守甘肃

毛忠臂力过人,善于骑射。二十岁时,代父领兵,随征至贺兰山,生擒番王也先士于。

永乐二十二年(1424),随从明成祖北征至半壁山荷赉,回卫甘州(今甘肃张掖)。

宣德五年(1430年),毛忠征讨曲先叛寇散即思,追至恰思,擒斩锁南朵儿只等,升任武毅将军、永昌副千户。

宣德八年(1433年),毛忠征讨亦不剌山,擒获伪少师昝卜至伯忽、伪知院乞察歹,升任武节将军、永昌正千户。

宣德九年(1434年),毛忠出兵哨哈喇脱欢山,擒首领完者帖木儿等,升任宣武将军、永昌卫指挥佥事。

宣德十年(1435年)八月,策应镇番等处。九月,在州(今甘肃武威)破阿台于三岔河,生擒伪千户土昇。十一月,征讨黑山寇,擒获赐朵儿别台,升任指挥同知。

正统二年(1437年),升任甘州右卫操备。

正统三年(1438年),毛忠随从都督蒋贵征讨朵儿只伯,追至兀鲁乃,为首冲锋,以七骑破阵奇功,升为昭毅将军、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佥事,赐银碗、文绮。

正统七年(1442年),缮修沙州城堡,深得边民信赖。正统九年(1444年),巡视北天、苍毛目等处。

正统十年(1445年),毛忠以守边之劳,进升为都指挥同知,并得到皇上赐姓。

正统十一年(1446年),毛忠随从总兵官任礼收捕沙洲卫都督喃哥的部落,将他们迁到塞内,毛忠进升为都指挥使。

正统十三年(1448年),毛忠率兵到罕东,生擒喃哥的弟弟伪祁王锁南奔和他的部众,他被升为右军都督府佥事,这时才得赐名为忠。

正统十四年(1449年),哨接参将刘震军马至半截墩,遇敌夺获被虏人畜甚众,升任右参将,协助守甘肃。

被诬贬闽

景泰元年(1450年)二月,领兵缮修高台城堡。毛忠让其子毛佺入京奏事,毛佺授百户,回谕父子务必同心协力、尽忠报国。

当初毛忠从征沙漠时,曾擒获番僧加失领真献给朝廷,明英宗赦免了他而不诛杀,后来加失领逃到瓦剌,为也先所用,恨毛忠,想陷害他,便宣传说毛忠与也先交通。

礼部侍郎李实出使漠北,回来后说毛忠多次派使者与瓦剌来往。明代宗把他抓到京师,兵部审讯后,请求处以大辟之刑。代宗不许,仅将他贬往福建戴罪立功,官阶照旧,令甘肃守臣将他的家属迁到京师。毛忠居闽七年。

明英宗在塞外知道毛忠被贬之事,所以在他复辟后,立即把毛忠召回。而毛忠在福建也屡立战功,于是升他为都督同知,充任左副总兵,协同总兵、西宁侯宋诚镇守甘肃。毛忠在北京觐见英宗时,备受慰问,赐给玉带、织金蟒衣。

再受重用

天顺二年(1458年),毛忠获赐明甲、凤翅盔、绣春刀。贼寇大部队入侵甘肃,巡抚芮钊上奏弹劾诸将领误事之罪。部里的意见认为毛忠功足以赎罪,对他置而不问。

天顺三年(1459年),毛忠以在镇番破贼之功,进升为左都督。

天顺五年(1461年),孛来以数万骑兵分别抢掠西宁、庄浪、甘肃等道,进入凉州。毛忠鏖战一昼夜,矢尽力疲,而敌人来得更多,军中将士都失色。毛忠意志更坚,他安抚将士,又殊死搏斗。贼寇见终不可胜,而官军援军也到了,便撤兵而去,毛忠竟得全师而还。

天顺七年(1463年),永昌、凉州、庄浪塞外各番人多次制造边患,毛忠与总兵官卫颖分头讨伐。毛忠先击破了巴哇等大族。昝咂、马吉思等族,别的将领攻不下的,毛忠又将其击破。论功时,毛忠只得增加禄米一百石,而卫颖却得世袭诰券,毛忠向朝廷提出意见,遂得封为伏羌伯。

力战殉国

主词条:固原盗乱

成化四年(1468年),固原贼人满四占据石城造反。诏令毛忠移师讨伐,与总督项忠等人夹攻贼人巢穴。毛忠由木头沟直抵炮架山下,多有斩杀和俘获。贼人稍稍退却,毛忠亲冒矢石连夺山北、山西两峰。而项忠等军也攻克了山的东峰,进到石城的东、西二门。贼人处境非常窘迫,相对号哭。突然起了浓雾,别的哨点起烟火报警,牵制了毛忠的部队,贼人于是并力攻击毛忠。毛忠力战不已,被流矢射中而死,终年七十五岁。从子毛海、孙子毛铠前来相救,也战死。 之后追封伏羌侯,赐伯爵世袭诰券,谥号“武勇”。

历史评价

编辑

张廷玉:忠为将严纪律,善抚士。

人际关系

编辑

亲属

曾祖:哈喇歹,迁居雍州武威县(今属甘肃)。

祖父:刺国,一作拜都,率众归附明朝,隶籍兰州,从征哈密时战死。

父亲:毛宝,曾任总里,参与平定沙州(今甘肃敦煌)叛乱,随明成祖北征,授昭信校尉、永昌百户。死后获赠右军都督佥事。

长子:毛佺,曾任百户,天顺二年(1458年)去世。

次子:毛儆,曾任百户

儿子:毛海,固原之战时与毛忠一起战死。

孙子:毛铠,固原之战时与毛忠一起战死;毛锐,先后镇守湖广、两广等地,官至太子太傅,多有战功。

伯爵世系

毛忠之孙毛锐袭封为第二代伏羌伯,之后毛江、毛汉、毛桓、毛承祚等相继袭封伏羌伯爵位。

史料索引

编辑

《伏羌伯赠伏羌侯谥武勇毛公忠传》

《明史·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四十四》

下一篇 毛锐

上一篇 焦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