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蒨 编辑
刘蒨,字惟馨,四川涪州(今重庆涪陵)人,明朝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以直言敢谏著称。
人物生平
直言敢谏
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弹劾户部尚书佀钟纵子受贿,弹劾外戚庆云侯、寿宁侯家人侵牟商利,阻坏鹾法,弹劾文选郎张彩颠倒铨政。有直声。
明武宗即位,未数月,渐改明孝宗之政。刘蒨疏谏曰:“先帝大渐,召阁臣刘健、李东阳、谢迁于榻前,托以陛下。今梓宫未葬,德音犹存,而政事多乖,号令不信。张瑜、刘文泰方药弗慎,致先帝升遐,不即加诛,容其奏辨。中官刘琅贻害河南,宜按治,仅调之蓟州。户部奏汰冗员,兵部奏革传奉,疏皆报罢。夫先帝留刘健等辅陛下,乃近日批答章奏,以恩侵法,以私掩公,是阁臣不得与闻,而左右近习阴有干预矣。愿遵遗命,信老成,政无大小,悉咨内阁,庶事无壅蔽,权不假窃。”报闻。
得罪刘瑾
正德元年(1506),吏部尚书马文升致仕,廷议推补。御史王时中以闵珪、刘大夏不宜在推举之列。刘蒨恐耆德益疏,上疏极论其谬。章下所司,是刘蒨言,诏为饬言官毋挟私妄奏。明孝宗在位时,深悉内臣出镇之害,所遣皆慎选。刘瑾窃柄,尽召还之,而代以其党。刘蒨言:“用新人不若用旧人,犹养饥虎不若养饱虎。”不听。寻与给事中张文等极言时政缺失五事,忤旨,夺俸三月。
刘健、谢迁离任,刘蒨与刑科给事中吕翀各抗章乞留,言语得罪刘瑾。先是,兵科都给事中艾洪劾中官高凤的侄儿得林营掌锦衣卫。诸疏传至南京守备、武靖伯赵承庆所,应天尹陆珩录以示诸僚,兵部尚书林瀚闻而太息。于是给事中戴铣、御史薄彦徽等,各驰疏极谏,请留刘健、谢迁。刘瑾等大怒,矫旨逮捕戴铣、薄彦徽等,下诏狱鞫治。刘蒨、吕翀、艾洪俱廷杖削籍,赵承庆停半禄闲住,林瀚、珩贬秩致仕。既而列刘健、谢迁等五十三人为奸党,及吕翀、洪并预焉。
刘瑾事败,起任金华知府,举治行卓异,未及迁辄告归。嘉靖初,起任长沙知府,迁江西副使,卒。御史范永奎讼于朝,特予祭葬。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