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道宾 编辑
杨道宾(1541—1609年),字惟彦,号荆岩,谥文恪,福建晋江人。父杨敦厚(典史),以子贵,累赠礼部侍郎;祖父杨逢春,以孙贵,赠礼部侍郎;其从兄杨道会,累官布政使。杨道宾于明万历四年丙子(1576年)登解元刘廷兰榜举人。明万历十四年丙戌(1586年),登唐文献榜进士。杨道宾名列第二(榜眼)。
所处时代:明代
出生地:福建晋江
出生日期:1541年
逝世日期:1609年
本名:杨道宾
杨道宾/奉训大夫右春坊右谕德
这其中有个利害处:原来杨道兵请皇帝“更张阙政”,主要是“急罢矿使”。而开矿是皇帝答应的,矿使是皇帝派遣的。因为这个时候,承宁夏、朝鲜用兵之后,国用大匮;加上营建两宫,计臣束手,于是误听中官献言,派宦官到河南、山西、南直、湖广、浙江、陕西、四川、辽东、广东、广西、江西、福建、云南……等地,名为开矿,其实很多地方矿脉微细,得不偿失,这些中官便与奸人勾结,假开采之名,乘势横索民财。由是民不聊生,变乱峰起。杨道宾的“急罢矿使”,确实是对症下药,可是神宗皇帝昏庸,听不下去,这就注定其朝政永远腐败,没法药救。
杨道宾在礼部,多次负责主持考试,所取皆天下名士。万历二十五年丁酉(1597年)和万历二十八年庚子(1600年)两度主持浙江顺天乡试。万历三十五年丁未(1607后),奉旨主持会试(本科知贡举李廷机,主教官杨道宾、杨汝良,同考官黄国鼎皆晋江人)。
杨道宾对自己的约束非常严格。每遇进讲,必先盥春风焚香,正衣冠,端坐待旦。入视部事,下办公回邸舍,丝毫不把时间浪费掉,不是著书读书,就是撰写讲章,他的《春秋通鉴》就是这样撰成的。杨道宾非常重视史料建设。由于他在礼部时间长,情况熟悉。历来对大臣谥典久阙,不及时抢救,恐怕这样下去,事迹必然湮废,毁誉也必然失真。所以就这一问题,请下廷议,以三年五年为期,博采公论,酌拟奏闻,
杨道宾为人深受同僚响慕。居家孝友尽诚,与人煦温,引已反躬,靡有系吝,至乎义所不可,事所当为,不苟徇巽。杨道宾还作箴自警,大旨是:贵当可贱,富当可贫,须立定根脚。我不必是,人不必非,须剖破藩篱。性命为轻,名节为重,须审得权度。名位非求可得,祸患非避可免,当勘破机关……想不到这箴写成,遂为绝笔,殁年五十八岁。杨道宾逝世,朝士大夫多深为痛惜,为他请赠谥,得赠礼部尚书,谥文恪。皇帝还遣使营丧、护葬。名相叶向高为铭其墓,称他“直道而行,侃侃发舒,始终 然,身名无替,卓乎完行之名臣”云云。杨道宾所著有《文恪文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