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豸 编辑

明代官员

王应豸(1580年—1632年),字惠文,掖县(今莱州市)王家楼村人。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授户部主事。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王应豸

字:惠文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掖县(今莱州市)王家楼村

出生日期:1580年

逝世日期:1632年

人物生平

编辑

当时黔南战乱起,朝廷以10万帑金犒军,命王应豸前往颁发。命王应豸到黔南,边犒军,边向当地军事长官传授计策,战乱很快平复。归京后升为郎中,到永平管理粮饷。后王应豸因功再升担任关内副使。任内,他上疏弹劾贪官巢丕昌,率众深挖护城河,环山开凿一条几十里长的沟渠,边关面貌遂改观。魏忠贤死党刘应坤到边关犒赏后,率边关文武大臣面向魏忠贤所在的西南方向口呼“九千岁”并叩头谢恩。王应豸厉声斥责,并拂袖而去。魏忠贤闻报大怒,暗中罗织罪名欲置王应豸于死地。1628年崇祯改元,王应豸被任命为蓟门巡抚。他根据蓟门地理条件和当时的军事形势,建议朝廷改安营遵化为安营喜峰,并增兵万余驻防龙井、大安、马兰等军事重地,被崇祯帝采纳。关外之敌闻之各要塞兵精将强,戒备森严,数年不敢来犯,蓟门百姓遂安居乐业。 崇祯五年(1632年),王应豸被诬陷杀害。

史料记载

编辑

《明史·卷二百四十八·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亲属成员

编辑

弟弟:王应骏,文武双全,因魏忠贤把持朝政,不愿考取功名。

人物评价

编辑

(明)朱由检:天下巡抚果如王应豸者,何虑天下不安?

人物争议

编辑

《明史》记载,王应豸因谄魏忠贤,仅三年就骤至巡抚,加右都御史。 而毛佩琦等历史学家认为,王应豸是反对魏忠贤的,且他是被诬陷而死的。

下一篇 李继贞

上一篇 颜继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