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瑭 编辑

明朝南京右都御史

何瑭何瑭

何瑭(1474~1543),字粹夫,号柏斋,河南省武陟县千秋乡人,祖籍南直隶扬州府如皋(今属江苏),明朝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官至南京右都御史。

隆庆初年,追赠礼部尚书,追谥“文定”。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何瑭

字:粹夫

号:柏斋

谥号:文定

所处时代:明朝

出生地: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千秋乡

出生日期:1474年10月

逝世日期:1543年9月

主要成就:以儒学名于世

主要作品:《柏斋集》

最高官职:南京右都御史

籍贯:南直隶扬州府泰州如皋县(今属江苏)

生平经历

编辑

何瑭生来端正认真,不事嬉戏,人以为痴。

七岁时,何瑭见家有佛像,直言请求移走。

十九岁时,成为郡庠生,读许衡薛瑄遗留下来的作品,废寝忘食。

弘治十四年(1510),参加河南乡试,考中第一名。

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阁试《克己复礼为仁论》,何瑭说:“仁者,人也。礼则人之元气而已,则见侵于风寒暑湿者也。人能无为邪气所胜,则元所复,元年复而其人成矣。”宿儒纷纷表示推许佩服。

弘治十七年(1504),何瑭授翰林院编修。

正德元年(1506),何瑭因新政向明武宗上书直言,请求复任史职,没有得到答复。

正德三年(1508),充会试同考官。

正德四年(1509),《明孝宗实录》书成,升任翰林院修撰。宦官刘瑾专权,有一天赠送翰林川扇,翰林们入而拜见唯独何瑭只是长揖。刘瑾大怒,于是没有赠送给何瑭。受赠的人再次拜谢,何瑭正色说:“何跪而又跪也!”刘瑾大怒,追问其姓名。何瑭直接回答:“修撰何瑭。”何瑭知道必不为刘瑾所容,于是累次上疏致仕。

正德五年(1510)刘瑾被诛。正德六年(1511),何瑭官复原职。

正德八年(1513),何瑭以经筵触犯忌讳,贬官开州同知,督修黄陵冈堤。堤成,擢东昌府同知,再次请求归乡,居家八年。

嘉靖元年(1522),起任山西提学副使,丁父忧而没有上任。

嘉靖二年(1523),服阕,起任浙江提学副使。何瑭注重根本,崇尚实际,士气一变。不久,升任南京太常寺少卿。何瑭与国子祭酒湛若水、国子司业郭维藩等修明古太学之法,学者一直以此为宗。

嘉靖六年(1527),升任南京太常寺卿。历任南京工部侍郎、南京户部侍郎、南京礼部侍郎,升任南京右都御史,掌院事。不久,致仕,居家十余年。

嘉靖二十二年(1543)九月,去世。

隆庆初年,追赠礼部尚书,追谥“文定”。

个人成就

编辑

王守仁以道学名于时,唯独何瑭颇有微词。何瑭曾言陆九渊、杨简之学,流入禅宗,充塞仁义。后学未得子游、子夏的十分之一,而议论即过颜子、曾子,此吾道大害也。何瑭居乡十余年,教子姓以孝弟忠信,一介必严。何瑭两执亲丧,皆哀毁。

文学作品

编辑

所著有《阴阳律吕》、《儒学管见》、《柏斋集》十二卷,皆行于世。

亲属成员

编辑

高祖父:何忠一,明朝初年任总旗,跟随北伐中原,官至河南怀庆卫编管。

父:何森

人物评价

编辑

张卤:时南有王阳明,北有许函谷(许诰),皆以理学名于时,而公独默如。

毛凤韶:斯人不可使一日去国。

下一篇 唐伯元

上一篇 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