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僰人 编辑
“僰(bó)人”又称“濮(pú)人”,是先秦时期中原华夏诸族对其西南诸族的统称,即今云贵高原及川渝南部地区诸民族。
中文名:僰人
别名:濮人
时期:先秦
地区:长江上游地区
类型:古民族
记载:《珙县志》
《珙县志》(旧志)上说:“珙本古西南夷服地,秦灭开明氏,僰人居此,号曰僰国。”
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僰人在首领卜漏的带领下,在僰王山上筑城堞、修寨门,聚众造反,揭竿起义,但被宋军用“火猴战”打败,僰王被宋军擒获后招安。僰人兵败僰王山后,在400多年的时间里偃旗息鼓,直到明朝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再次在兴文、珙县两地造反,明王朝派四川总兵刘显、刘铤父子率领十四万官军大举围剿,最终在兴文县九丝城将僰人彻底剿灭,僰人从此销声匿迹。
珙县位于中国的川、滇、黔三省邻接处,是古代悬棺葬最典型的地方,现已发现悬棺遗址四十一处,计有悬棺二百八十八具。是中国乃至世界悬棺最多的地方。
僰人岩画
做绘画和雕刻的目的,不外乎是安慰死者,或者借以张大死者威望,以慑服生者;或者表示死者所属的民族,部落的徽志。前者是人物画,如岩壁画,有舞蹈、钓鱼等画幅,大概是安慰死者用的,有跃马战场的战斗画幅,大概是夸耀死者的威武功业,使生者对他更加尊重用的”。岩壁画还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在于的反映行悬棺葬的人的宗教信仰和精神世界,正是从这种宗教信仰出发,一整套丧葬礼制才逐渐形成起来。
僰人悬棺
1985年,在对麻塘坝“僰人悬棺”的第二次发掘清理中,清理现场的凌空厢架,靠近“九盏灯”峭壁顶端的岩上檐补正了在地面上无法看清、原来没有临摹下的10余幅岩画。
这些珍贵的艺术品,生动地记录了当时僰人的生活情况和战斗风貌。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