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禧宫 编辑
延禧宫,是明清中国宫殿建筑,属于紫禁城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故宫博物院(北门)附近。
延禧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寿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延祺宫”。 2019年3月2日,故宫博物院宣布,延禧宫区域建筑将启动研究性保护和修缮。 紫禁城的延禧宫原与东六宫其它五宫格局相同,为前后两进院,前院正殿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殿前有东西配殿各3间。后院正殿5间,亦有东西配殿各3间,均为黄琉璃瓦硬山顶。 作为故宫中为数不多的钢结构西洋建筑之一,延禧宫为研究当时的历史和建筑风格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1961年3月4日,包含延禧宫在内的故宫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延禧宫
地理位置: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故宫博物院(北门)附近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1月1日至3月31日 周二至周日 08:30-16:30;4月1日至10月31日 周二至周日 08:30-17:00
景点级别:AAAAA级
门票价格:60元(旺季)40元(淡季)
著名景点:中国古字画展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城市:北京市
适宜游玩季节:四季皆宜
所属朝代:明、清
延禧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寿宫”。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延祺宫”。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延祺宫,更名为“延禧宫”,意为迎福请喜之意。
延禧宫于康熙年间重建后,曾于清嘉庆七年(1802年)、道光十二年
改建后的“古书画研究中心”展厅位于延禧宫东侧。展厅部分是呈长方形的两层建筑,南北延伸,长35米、宽7米,沿墙厚重的窗户均匀排列在坚固的墙体一侧。环境设计古书画研究中心展厅以展示故宫历代古书画藏品为主,展品多是易受到损坏的绢或纸张。古陶瓷研究中心展厅
古陶瓷研究中心展厅
2005年10月,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展厅首次对外开放,展品为中国宫廷用瓷与中国古代瓷窑标本。该展厅位于延禧宫西配殿的一、二层。整个展厅共分4个部分,一层为故宫博物院院藏宫廷御窑瓷器展、古陶瓷研究观摩室和整个展览的序幕厅,二层为故宫博物院院藏中国瓷窑标本展。这几个部分共同组成陶瓷中心展厅结构,在设计风格上要达成统一,但在细节设计上又有所区分,使观者对延禧官陶瓷中心既有整体的风格印象,同时对各个展览部分也有清晰的分类与识别。
水殿
水殿
水殿四周浚池,引玉泉山水环绕。主楼每层9间,底层四面当中各开一门,四周环以围廊。楼之四角各接3层六角亭1座,底层各开两门,分别与主楼和回廊相通。据《清宫词》《清稗史》记载,水殿以铜作栋,玻璃为墙,墙之夹层中置水蓄鱼,底层地板亦为玻璃制成,池中游鱼一一可数,荷藻参差。事实上,该殿所有构架均为铁铸,殿内4根蟠龙纹柱也系铸铁锻造。整座建筑大都以汉白玉砌成,很少用砖,外墙雕花,内墙贴有白色和花色瓷砖。
故宫延禧宫灵沼轩是故宫内几座西洋风格建筑之一, 位于延禧宫内。作为故宫中为数不多的钢结构西洋建筑之一,延禧宫为研究当时的历史和建筑风格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匾额
延禧宫室内悬乾隆皇帝御笔匾日“慎赞徽音”,东壁悬乾隆《圣制曹后重农赞》,西壁悬《曹后重农图》。
隆裕太后为延禧宫题匾额日“灵沼轩”,俗称“水晶宫”。
轶事趣闻
逊清小朝廷时期,未完工的“水晶宫”因疏于管理和修葺,变得残破不堪。退位的“末代皇帝”溥仪曾在这里玩耍。民国六年(1917年)7月1日,被称为“辫帅”的军阀张勋拥立溥仪复辟,国内一片哗然。次日,时为北洋政府实际掌权者的段祺瑞便组织了6万人马准备作战。当时段祺瑞帐下已有空军部队,原称“南苑航空学校”。段祺瑞为讨伐张勋,将这所航校改为“临时空军司令部”,并准备派出飞机轰炸皇宫,震慑溥仪。
1961年3月4日,包含延禧宫在内的故宫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延禧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故宫博物院(北门)附近。
延禧宫
门票信息
延禧宫不单独售票,购买故宫门票即可。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60.00元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40.00元
1.2米以下儿童可以随监护人免票参观。离休干部凭离休证免费参观。残疾人凭残疾人证件免费参观。60岁以上(包括60岁)老年人可购买老人票,大、中、小学学生(含港、澳、台学生;不含成人教育、研究生)凭学生证可购买学生票。
开放时间
故宫开始售票和开放进馆时间为08:30;淡季停止售票时间为15:30,旺季停止售票时间为16:00;淡季清场时间为16:30,旺季清场时间为17:00。
交通信息
自驾车
育群胡同-南阳胡同-大佛寺东街-大佛寺东街南口-向右转-美术馆东街-向右转-五四大街-向左转-北河沿大街-东华门大街-景区正门。
公共交通
(1)乘坐北京公交1、2、5、8、10、20、52、22、120、728、802路在天安门西站或天安门东站下车。
(2)乘坐北京公交60路在东华门站下车。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