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希堂 编辑
三希堂,古时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帝的书房。“三希”即“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也就是鼓励自己不懈追求,勤奋自勉。
书房名为“三希堂”,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间在此收藏了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至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时,“三希堂”还收藏了晋以后历代名家一百三十四人的作品,包括墨迹三百四十件以及拓本四百九十五种 。
中文名:三希堂
外文名:Room of Three Rare Treasures
原名:温室
类型:清高宗弘历即乾隆帝的书房
位置:故宫博物馆养心殿的西暖阁
名称
三希堂
三希堂,位于故宫博物馆养心殿的西暖阁,原名温室,后改为三希堂。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帝的书房,也是其作为养心殿主人留下的最明显的标志。乾隆皇帝书写的“三希堂”匾额和《三希堂记》墨迹,至今还悬挂在墙上,匾额两侧对联为“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其中豪素指书法)。另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有一处“三希堂”,藏有《快雪时晴帖》。三希堂始于乾隆朝,后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各朝都从未有任何变动,仍保持原貌。
含义
故宫三希堂
三希堂法帖
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至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乾隆帝敕命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等人,将内府所藏历代书法作品,择其精要,由宋璋、扣住、二格、焦林等人镌刻成《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简称《三希堂法帖》)。法帖共分32册,刻石500余块,收集自魏、晋至明代末年共135位书法家的300余件书法作品,因帖中收有这“三希”,而珍藏这三件稀世珍宝的地方又被称为三希堂,故法帖取名《三希堂法帖》。完成之后,仅精拓数十本赐与宠臣。后于乾隆十七年,复从宫中藏品中再次精心挑选出历代名人法书五卷,摹刻上石。至此,《三希堂法帖》始成完璧。至清代末年,其传始广。法帖原刻石嵌于北京北海公园阅古楼墙间。
钦定三希堂法帖
简介
三希堂陈设绘图
三希堂内仅约四点八平方米,但陈设幽雅、古朴,弥补了空间的不足:狭长的室内进深用楠木雕花隔扇隔分成南北两间小室,里边的一间利用窗台设摆乾隆御用文房用具。窗台下,设置一铺可坐可卧的高低炕,乾隆御座即设在高炕坐东面西的位置上。乾隆御书“三希堂”匾名,“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对联分别张贴在御坐的上方和两旁。低炕墙壁上五颜六色的瓷壁瓶和壁瓶下楠木《三希堂法帖》木匣,被对面墙上落地大玻璃镜尽收其中,小室立显豁然开朗。此外,小室隔扇横眉装裱的乾隆御笔《三希堂记》,墙壁张贴的宫廷画家金廷标的《王羲之学书图》、沈德潜作的《三希堂歌》以及董邦达的山
三希堂
水画等,更为三希堂增添了无限韵致。
三希堂特写
陈列
对联
三希堂
“深心托豪素”出自颜延之《五君咏·向常侍》:
向秀甘淡薄,深心托豪素。
探道好渊玄,观书鄙章句。
钦定三希堂法帖
流连河里游,恻怆山阳赋。
向常侍即向秀,字子期,竹林七贤之一。“深心托豪素”,豪素亦毫素,豪通毫,是笔和纸的代称,陆机《文赋》有“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纷葳蕤以馺遝,唯豪素之所拟”。也用来说明诗文著作,或指研究学问。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有“知君重毫素”;王直《题山水赠杨熙节》有“兴来展豪素,满眼绚金碧”;彭孙遹《张都尉画马歌》有“早岁壮怀时吐露,伏枥雄心见豪素”等。乾隆在“三希堂”借用,自是指书法作品了,意谓潜心于纸墨笔划。
钦定三希堂法帖
“深心托豪素,努力爱春华”是郑板桥名联,郑板桥把颜延之的诗句用作上联,谈著书立说要专心致志,下联谈态度与方法,指要注意文采。
“怀抱观古今”出自谢灵运的《斋中读书诗》,意谓要用宽旷的襟怀鉴赏古今贤人。
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
钦定三希堂法帖
虚馆绝诤讼,空庭来鸟雀。
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间作。
怀抱观古今。寝食展戏谑。
既笑沮溺苦。又哂子云阁。
执戟亦以疲。耕稼岂云乐。
万事难并欢。达生幸可托。
钦定三希堂法帖
后人对“三希堂”有诸多诠释,但从弘历为“三希堂”写的对联“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来看,其原意应该是为了藏帖。
轿瓶
轿瓶靠墙的一面是平的,瓶颈下方有一孔可以悬挂,原称为壁瓶,清档中称为轿瓶;轿瓶器型出现于明代万历朝,乾隆皇帝偏好轿瓶,在三希堂的东板墙上挂有壁瓶14只,可以看出轿瓶是乾隆雅好的陈设器之一。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钦定三希堂法帖
王珣《伯远帖》
王献之《中秋帖》
王珣《伯远帖》
的行草作品。
王献之《中秋帖》
王献之的《中秋帖》无款,传为王献之书,亦有人怀疑是宋代米芾的临本。纸本,纵八寸四分,横三寸六分,行炎,行
书三行二十二字,前后有阙文。王献之是王羲之第七子,其书法受其父影响,且又有创新,他将王体行书的笔法进一步加以升华和提炼。此帖已接近草书,王献之的用笔如行云流水,连带互映关系,将字体处理得完美至极。此帖为其五十岁后之作,属便笺手札作品。王羲之被人们尊称为“书圣”,而王献之则被称为“小圣”。
授权高仿版全套《三希堂》
两地故宫博物院首次分别授权,高仿版《三希堂》实现团聚
三希堂
因历史原因,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随大批故宫文物南迁,最终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被盗出宫,历经劫难,1950年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动用巨资将《中秋帖》《伯远帖》购回,最终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三希堂宝帖》已分藏百年,成为了中华文化团圆的最大遗憾。中华文化要统一,故宫文物也要统一,盼团圆,盼统一,已成为两岸人民共同心声。
在故宫博物院建院85周年之际,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以馆藏真迹分别授权,三百年古书画老字号“荣宝斋”甄选珍贵高仿工艺,按原作1:1再现《三希堂》神韵。高仿《三希堂》完全保留历代名家帝王题识、钤印等历史印迹,被称为“下真迹一等”的艺术珍品,乾隆皇帝一生珍爱的稀世珍宝首次实现团聚。珍贵限量发行:2011套。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