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营 编辑
明代京军编制。洪武初即设,隶大都督府。十三年(1380年)改隶五军都督府。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分设京师京营和南京京营,规制逐渐完备。
又称三大营,包括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至明正统十四年(1449)二月,总人数约为17万。五军营分为中军、左﹑右掖和左﹑右哨。军士除来自京师卫军外,又调中都留守司及山东﹑河南﹑大宁三都司卫所马步官军轮番到京师宿卫和操练,称为班军。隶属五军营的还有掌随驾马队官军的十二营,掌操练上直叉刀手及京卫步队官军的围子手营,以及幼官舍人殚忠﹑效义诸营。三千营以三千蒙古骑兵为骨干,实际人数不止三千,全部为骑兵。分五司,分掌皇帝的旗 ﹑舆服﹑兵仗金鼓、御用宝物等。神机营,因用兵交址(今越南),得火器法,立营肄习而名,其下亦分中军、左﹑右掖、左﹑右哨。中军分设四司,掖﹑哨各分设三司,掌铳﹑炮等项火器。隶属该营的还有五千营,掌操演火器及随驾护卫马队官军。三大营各设提督内臣﹑武臣﹑掌号头官统领。各军﹑各司分设坐营官﹑把总﹑坐司官﹑监枪内臣﹑把司﹑把牌不一。洪熙时(1425年),命武臣一人总理三大营营政。平时,五军营练习营阵,三千营练习巡哨,神机营练习火器。当皇帝亲征时,三大营环守于皇帝大营,一般是神机营居外,骑兵居中,步兵居内。
三大营初建时,颇有战斗力。土木之变中主力损耗殆尽。景泰时,兵部尚书于谦对京营编制进行改革,于三大营中选精锐十万。分十营团练,以备紧急调用﹐称十团营。十团营由总兵官一人统领,监以内臣﹑兵部尚书或都御史一人为提督。各营分设都督、号头官﹑都指挥﹑把总﹑领队﹑营队等官。京营规制至此一变。天顺初,罢十团营。成化初,复十团营旧制,二年(1466年)又罢,三年复置,且增为十二团营,其名为奋﹑耀﹑练﹑显四武营,敢﹑果﹑效﹑鼓四勇营,立﹑伸﹑扬﹑振四威营。十二团营由十二侯分掌,佐以都指挥,监以内臣。各团营又分五军﹑三千﹑神机三营。时人称为“选锋”。正德初,十二团营仅选出六万零五百锐卒。于是调边军数万人入卫京师,名之“外四家”。又立东西两官厅,东官厅操练正德初所选官军,西官厅选团营及勇士﹑四卫军操练。从此,两官厅称“选锋”,而十二团营被称为“老家”。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罢团营和两官厅,恢复永乐时三大营旧制,不同的是三千营改名神枢营,其三营司哨掖等名及诸内臣俱裁革,而以大将一员统帅,称总督京营戎政,以文臣一员辅佐,称协理京营戎政。其下设副参等官。凡团营两官厅之兵,悉归五军营,而宝纛令旗等项则仍神枢营。明后期,三大营增设监视内臣﹐营务尽领于中官。
永乐时,设守备官节制。洪熙初,以内臣同守备。宣德末,设参赞机务官。景泰间,增协同守备官。成化末,命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南京京营主要负责在大﹑小教场操练南京诸卫所轮班官军,同时操练的有南京神机营。此外,又设池河营于江北,专城守﹑护陵寝。嘉靖二十四年,设立振武营,选南京各营锐卒及淮安府﹑扬州府丁壮者充任。池河营﹑振武营各有营兵三千。隆庆时,罢振武营,其卒仍隶大﹑小教场及神机营。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