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草湾之战 编辑

明世宗嘉靖元年发生在西草湾的战役

西草湾之战西草湾之战

西草湾之战是发生在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在广东西草湾明朝水师与佛朗机(当时中国对葡萄牙的称呼)海军的一场海战。1511年,葡萄牙已经有海员越过非洲到达满剌加,并对当时的大明广东布政使司的屯门军镇(今香港的屯门一带)虎视眈眈,渴求占领该地,屯门海战以明朝水师胜利告终,但葡人又以五艘舰船千余人组成的舰队入寇西草湾,再次被明军击败。

此役,明军生擒包括别都卢在内的四十二人,斩首三十五人,俘获被葡军掳掠的男女共十人。 此后,葡萄牙逐渐放弃武力侵略屯门之野心。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人终于获得了在澳门居留权,澳门成为葡萄牙在中国的第一个落脚点。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西草湾之战

参战方:明水师与佛朗机海军

结果:明军胜利

地点:广东西草湾

参战兵力:葡:6艘中国帆船,300余名船员

指挥官:明:柯荣、王应恩 葡:别都卢

发生时间 :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

战争背景

编辑

葡萄牙的远航及殖民东方

1511年,葡萄牙名将阿尔布柯尔克带领一支由17艘战船和1800人组成的远征军,进攻位于南洋地区的贸易重镇马六甲。此后,葡萄牙人计划继续从海陆探索中国沿海。

屯门海战

1517年,葡萄牙国王派出使臣皮雷斯(Pirez),以“佛郎机国”特使要求朝觐“中国国王”为名,驶船入虎门,闯到广州城下, 并占据屯门岛。 次年,明廷因与葡萄牙(“佛郎机”)无朝贡关系,加之葡萄牙使者缺少可信文书,遂令其回国。 但葡萄牙并未退出屯门。后来,明武宗同意葡萄牙使者进京,但由于葡萄牙人在东南亚的殖民活动以及在中国沿海的不法活动,明廷仍对葡萄牙加以防备。

1521年,明武宗去世,明廷再令葡萄牙使者回国, 并布置收复屯门岛之战,驱逐以西芒·德·安德拉德(Simão de Andrade)为首的殖民者。在汪鋐的指挥下,明军虽一度受挫,但最终取得了屯门海战的胜利(西芒下落存在争议 )。尽管如此,葡萄牙并未停止其在中国沿海的活动。

战争起因

编辑

西草湾之战中明朝的主力战舰广船西草湾之战中明朝的主力战舰广船

1522年4月,葡萄牙官方组织一支由五艘船只组成的舰队,其中包括四艘武装商船和一艘中式船只。由葡王命末儿丁·甫思·多·灭儿(有简译为哥丁霍,Martim Affonsio de Mello Coutinho)任舰队长,率其两个兄弟和迪奥戈·多·灭儿(Diogo de Mello)及别都卢·奥门(Pedro Homen),载著三百人和货物,於1522年7月10日离开满剌加来中国。同来者有上年屯门战役败回的科埃略和雷戈两人,显然有报复企图。虽然声称来与中国订立“和平条约”,却要求在“屯门岛或其它合适处建堡垒”。

双方就战争起因存在不同说法。 一说,在哥丁霍到达满剌加的时候,获悉屯门船队与中国关系恶化,但仍打算冒险前行。哥丁霍的性格不像西芒那样暴躁,他劝告"部下力避冲突行为,于入港投锚后,急上岸求见广东地方长官,请求许其和平贸易。广东地方长官置之不理,不得已,由屯门港退出,然已遭中国舰队之追击"。《明实录》则记载是葡军倚仗船坚炮利,主动进犯。

战争经过

编辑

当葡军进犯至西草湾时,备倭指挥柯荣、百户王应恩率军抵御。激战中,潘丁苟率先登上葡军战舰,明军齐进,生擒包括别都卢在内的四十二人,斩首三十五人,俘获被葡军掳掠的男女共十人,并俘获葡军船只两艘。但葡军残余三舰又发动反攻,将明军所俘战舰焚毁,王应恩战死,葡军残部逃走。

战争结果

编辑

此后,明廷将所俘葡军处死,并枭首示众。

战争影响

编辑

佛郎机火器及明军火铳

明朝嘉靖元年(1521年),在西草湾之战中,明朝缴获了20门葡萄牙人的佛郎机火炮、西洋火绳枪,并将之大量仿制。此类型火炮从此成为了明朝军队中的制胜利器,替大明王朝又把守了几十年海疆。对于葡萄牙人的这种火炮,明朝上下赞不绝口。明朝水师甚至找到曾经在葡人船上帮工的华人,在他们的指导下仿造了葡萄牙人的桨帆船战舰,因两侧众多木桨,命名为蜈蚣船。 不过最后因为觉得太耗费木料而不再建造。 1548年,又在缴捕侵扰中国沿海双屿的倭寇时,缴获了日本的火绳枪(铁炮)。明王朝的兵仗局,很重视仿制火绳枪,制成了鸟铳。

由于屯门之战和随后的新会县西草湾之战,葡萄牙人被驱逐出广东沿海,于是向浙江宁波和福建漳州等地进发,最后亦被明政府驱赶。1537年,葡萄牙人再转回广东的屯门,后移于台山县的上川岛。1544年,明政府封闭上川岛,仅留浪白澳(Lampacao 今珠海市斗门县南水)作为临时对外贸易港。 1553年,葡萄牙人终于利用包括向广州地方官行贿在内的各种手段,取得了澳门的留居权。西方近代在中国沿海的第一个长期据点,这才稳定下来。

下一篇 打仗

上一篇 屯门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