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音说唱 编辑
南音说唱,又称“南音”,至迟在清代中叶即已形成,流传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及中国香港和澳门一带,是以广东白话表演的一个曲艺品种。
南音说唱的传统表演形式为一人自弹秦筝、椰胡、三弦或秦胡等说表唱叙,唱词为七言韵文,唱腔分为“本腔”、“扬州腔”和“梅花腔”,并依不同的唱腔采用和流行区域而有“地水南音”等的分支与别称,代表曲目有《客途秋恨》《叹五更》等。
南音说唱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产,音乐性、抒情、叙事兼长,旋律婉约优美,有着浓郁的南国地方色彩和曲艺特点。2011年5月23日,澳门特别行政区申报的“南音说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是Ⅴ—112。
中文名:南音说唱
别名:南音
始兴年代:清代中叶
流行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及中国香港和澳门一带
经典剧目:《客途秋恨》《叹五更》等
遗产类别:曲艺
非遗级别:国家级
遗产编号:Ⅴ—112
批准时间:2011年5月23日
南音说唱
自晚清以来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南音说唱在粤港澳之间十分盛行,艺人主要的表演场所是茶楼,当时的茶楼老板为招揽顾客,皆争相邀请艺人演唱,后来渐渐变成乐曲歌坛,其间培养了一批瞽师和女伶。南音说唱作为当时的流行音乐流传在澳门的大街小巷。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由于广播的普及和传播,南音说唱一度兴盛。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传统演出场所逐渐消失,南音说唱转向衰落。
1999年澳门回归以后,中央人民政府和澳门特区政府高度重视澳门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澳门南音说唱得到了重视与保护。
表演特征
南音说唱
说唱特征
南音说唱的音乐性强,句格、声韵要求相当严整,有伴奏、有快板与过门音乐,旋律婉约优美,有着浓郁的南国地方色彩。南音说唱可以有较多的念白道白,文字容量较大,又间有龙舟、木鱼,变化较多,表现力也较强,抒情、叙事兼长,可以表现较为复杂的故事情节。
唱词曲调
唱词为七言韵文,唱腔分为“本腔”、“扬州腔”和“梅花腔”,并依不同的唱腔采用和流布区域而有“地水南音”等的分支与别称。
演奏乐器
南音说唱的演奏乐器主要有秦琴、椰胡、箫、三弦、筝等。
南音说唱
南音说唱的经典曲目主要有《客途秋恨》《叹五更》《尤二姐辞世》《男烧友》《霸王别姬》《客途秋恨》《武松打虎》《忆往》等。其中,南音说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区均祥的唱片有《客途秋恨》《大闹梅知府》《长生殿》《浪子回头》《南音精选》等。
南音说唱流传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及中国香港和澳门一带。
流传现状
20世纪六十年代,广播电台的流行,改变了听众往茶楼的模式,而电台广播转而迎合年轻人口味,以播放西方流行曲为主,社会风气在转变,且南音说唱无后人承继,传统演出场所亦逐渐消失,南音说唱随之衰落,更有濒临消亡的危险,澳门仅有区均祥等极少数的传承者。因此,该项目亟待扶持和保护。
保护措施
南音说唱
1990年,在政府及社会组织的支持下,区均祥粤剧曲艺社成立,是一个旨在拯救、整理、传承南音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1999年澳门回归以后,中央政府和澳门特区政府高度重视澳门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2003年,中国正式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澳门南音说唱得到了重视与保护。2011年5月23日,国务院确定澳门南音说唱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4年,由政府及社会机构资助,澳门粤韵南音社成立,是非营利艺术社团,其宗旨是开展南音说唱研究、演出和培训,以促进交流及提高。该社团会不定期开展公益性的演出供市民欣赏,开展了“首届澳门南音节·悠悠粤韵南音情晚会”、“南音薪传·纪念吴咏梅博士南音专场”等活动。
2015年,由澳门文化局主办、区均祥粤剧曲艺社及澳门茶艺协会协办的“品茗·南音”系列活动,2016年澳门文化局资助区均祥粤剧曲艺社的“南音说唱薪传音乐会”,2016年举办的“世遗南音会知音区均祥师生演唱会”等。
2016年4月13日,文化部向包括“南音说唱”传承人在内的澳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颁发传习经费。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南音说唱项目保护单位区均祥粤剧曲艺社评估合格。
传承人物
南音说唱
吴咏梅,女,汉族,1927年10月生,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南音说唱”代表性传承人。
入选非遗
2011年5月23日,澳门特别行政区申报的“南音说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音说唱是用广州方言演唱的说唱形式,也是粤剧、粤曲常用的曲牌。南音说唱的音乐性强,旋律婉约优美,有着浓郁的南国地方色彩。南音说唱文字容量大,可以表现较为复杂的故事情节,有浓厚的曲艺特点和一定的艺术价值。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道教音乐(澳门道教科仪音乐)
上一篇 龙舞(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