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政 编辑
学政,全称“提督学政”,亦称“督学使者”,俗称“学台”。学政是清代地方文化教育行政官。清初沿明制,设提学御史、提学道。雍正四年(1726年)易此名。每省 1 人,由朝廷在侍郎、京堂、翰林、科道、部属等官进士出身者中简派。掌全省学校政令和岁、科两试。按期巡历所属各府、厅、州,察师儒优劣,生员勤惰。凡有兴革,会总督、巡抚行之。位在巡抚与布政使、按察使之间,三年一任,任内各带原品衔。其办事衙门称“提督学院”。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为提学使。辛亥革命后废。
中文名:学政
类型:古代学官名
全称:提督学政
管辖:主管一省教育科举
官级:无固定品级
俗称:学台
创立朝代:清朝
简称:提学
官品:没有品级
全称提督学政,创立于清朝,没有分级,在清朝主要管辖省级的科考和教育工作,在明朝这个方面工作是布政使司做。《促织》:“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学使即学政的别称。《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指左光斗任京城地区的学政。
一省主管教育、科考的官员,俗称学台。从——各部院侍郎(从二品),京堂(大理寺、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常寺、太仆寺等等,为三品或四品京官),翰林院修撰编修侍读侍讲(五品或六品),科(既都察院六科给事中,正五品),道(既都察院十五道监察御史,从五品),各部院郎中(正五品)——等中由进士出身者简用。因此各省学政并无固定品级,若以侍郎而授学政即为从二品,以郎中授学政者即为正五品,唯其必须是两榜进士出身。
学政俗称学台、学院、学宪。其官与布政使、按察使不同,严格意义上说并非地方官、而是由皇帝亲自委任指派的官员,反倒是类似钦差的性质
张之洞
张之洞
四川省出格之处是,竟有“拉搕”名目,所谓“拉搕”,是当考官出入辕门之外时,暴徒聚伙擒之,必出重金方允赎出。考官们为了安全,亦雇有许多保护打手。因此,常常发生相互动武,以致杀伤人命。
面对川省试场积弊,之洞手订规章,严肃制度。对受贿作弊的提调等有关人员,给予惩处;对一贯哄闹考场,官不敢治的武生兰映太等设法擒拿,商之督抚,定为永远监禁。并于1867年四月奏陈“川省试场积弊,筹整顿法八条”。
纪晓岚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年,西历1762年)十月初八,39岁的纪晓岚离京赴福建学政任,沿途作《南行杂咏》一百余首。是年,删正《才调集》,点论李商隐、黄庭坚诗集,辑《唐人诗略》八卷。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