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朝要典 编辑
《三朝要典》,共二十四卷,初名《从信鸿编》,又称《三大政纪》,内阁大学士顾秉谦、黄立极、冯铨等编撰。
天启六年(1626年)四月初十,给事中霍维华上疏数千字,抨击刘一璟、韩爌、孙慎行、张问达、周嘉谟、王之采、杨涟、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魏大中、顾大章等人,全盘推翻“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的结论。魏忠贤看了说:“这本条议一字不差!”时人论说:“此疏乃一部三朝要典也”。魏忠贤为了加速陷害东林党人,开馆纂修《三朝要典》,在霍维华的基础上纂辑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有关三大案的档案资料,加上案语而成。
中文名:三朝要典
别名:《从信鸿编》《三大政纪》
作者:顾秉谦,黄立极,冯铨
出版时间:17世纪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ISBN:9784003211700
类别:历史
装帧:精装
《三朝要典》共二十四卷,初拟名《从信鸿编》,又称《三大政纪》。
三朝要典
天启四年,杨涟、魏大忠、黄尊素等冒死上奏,弹劾魏忠贤。魏忠贤遂图谋报复,而投靠魏门下的浙、齐等党旧日党羽也欲泄私愤,于是便着手翻“三案”,打击东林党人。一时间,东林党参与三案的主要人物都受到了迫害。但在《实录》中,这些人尽以忠臣的面目被记录在白纸黑字上的。为了达到彻底翻案之目的,魏忠贤指使顾秉谦等人纂修《三朝要典》。《三朝要典》刚成书不久,熹宗驾崩,其弟朱由检继位,也就是崇祯皇帝。
崇祯短短三个月的时间迅速扫清了阉党政治集团,并以《钦定逆案》把其罪行公布于天下。三案所涉及的受冤人士都被平了反。崇祯还下诏毁《三朝要典》。南明弘光时,阮大铖等人曾打算重修《要典》,但不久清兵渡江,南京陷落,此事即作罢。在清代,《三朝要典》也曾被列入禁毁书目。军机处在一份向上呈上的关于禁毁书目的奏折中说:“查《三朝要典》系明天启六年大学士顾秉谦等编纂,述梃击、红丸、移宫三案始末,附以论断。其书名为敕修,实一时阉党借此罗织正士,献媚客魏,中间颠倒是非,天良灭绝,本应毁弃。又有狂悖之处,应请销毁。”
顾秉谦
自冯铨入阁,阉党内部自相倾轧,顾秉谦乞休归。于崇祯元年(1628)被列逆案中,为民家居。昆山百姓恨之入骨,遂聚众一把火烧了他的家,他仓皇乘渔舟逃跑,客居他乡而死。冯铨,涿州(今河北涿州)人,万历进士,历官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因依附魏忠贤而贬为民。清顺治时致仕,历官秘书院大学士、礼部尚书。黄立极,字中五,元城人,万历进士,天启年间授礼部尚书,兼东阁学士,不久担任首辅。后因逆案,去职。
梃击案
可东林党人却感到事有蹊跷。原来,当初万历神宗皇帝宠爱郑贵妃,欲立其所出朱常洵为太子,东林党人一致反对,神宗只得册立了长子常洛。但郑妃很不甘心,而当时纷传常洛早晚必废。所以对于有人闯入太子宫中行凶一事,东林党人觉得应进一步深究,一俟判决结果传出,即纷纷上疏,要求查出该案幕后真凶。方此时,刑部主事王之寀私下初步查出张差乃系受人指使,由一个太监偷偷带入宫中的。王之寀把这一情况上报神宗,说张差“不颠不狂,有心有胆”,建议举行朝审或会审,而浙党人则大肆攻击王之寀,坚持张差是疯子。后来经刑部会同十三司会审,张差又供认,是太监庞保、刘成指使他做的,而庞、刘二人正是郑贵妃宫中内侍。真相由此大白,神宗怕进一步追查会累及郑贵妃,遂下令凌迟处死张差,秘密处决了庞、刘二太监,使这一案子草草收了场。这就是“梃击案”。该案子使浙党大失面子,十分狼狈。
地位的稳固
顾秉谦
光宗过去做太子时,他的姬妾中有两个姓李的,人们根据其住处方位,分别称其为“东李”、“西李”,深得光宗宠爱。西李内心阴鸷,且极有野心。她曾殴死光宗长子朱由校之母王氏。光宗即位后,西李恃宠而骄,并谋夺皇后位,只因光宗突然去世,未果。后来,西李秘密与亲信内侍李进忠商议,欲把朱由校控制住,以便挟王位以弄权,后来西李失败。储君新立之时,一些朝臣据礼仪要求西李搬出乾清宫,西李始终不肯。方从哲力主从缓,左光斗、杨琏等人却以为不可。面对群臣的压力,西李被迫搬出去,移居仁寿殿。这件事刚平息,东林党的对头们又上书说西李是光宗的遗宠,如此逼她似乎不妥,两派围绕移宫的是与非又大吵其架。
后来熹宗朱由校传出谕旨,责备了西李,争吵方始平息。以上是“移宫案”的始末。
案件影响
三案中间有种种疑窦,当时许多人,尤其是东林党人都察觉到了,并由此而闹得满朝沸沸扬扬。当时为东林党人的钱谦益在《九月十一日次固镇驿恭闻泰昌皇帝升遐途次感泣赋挽词其三》中即隐讳地提到了这些事件:“丹地飞章日,青宫倾席时。忧危宗社并,诃护鬼神知。禁近终难问,弥留竟可疑。盈朝董狐笔,执简欲何施?”对这三件事表达了深深的疑问。不过,总的来说,东林党人在三案引起的争论中都占了上风,而于熹宗登位又有功劳,所以熹宗刚开始对他们是很重用的,叶向高、邹元标、杨琏、赵南星等人先后都被起用,而浙、昆、宣等党则受到打击排挤。后来,太监魏忠贤同浙、齐、楚、宣、昆各党中的一些人结成联盟,势力日炽,即所谓“阉党”。其中熹宗宠信其乳母客氏,魏忠贤与客氏勾结到一起,借其手控制住了熹宗。随后魏忠贤的阉党势力控制了东厂、锦衣卫和三法司,并四处渗透,“内阁六部,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
由于阉党弄权作恶,受到了正直的东林党人的抵制。天启四年,杨涟、魏大中、黄尊素等冒死上奏,弹劾魏忠贤。魏忠贤遂图谋报复,而投靠魏门下的浙、齐等党旧日党羽也欲泄私愤,于是便着手翻“三案”,打击东林党人。一时间,东林党参与三案的主要人物都受到了迫害。但在《实录》中,这些人尽以忠臣的面目被记录在白纸黑字上的。为了达到彻底翻案之目的,魏忠贤指使顾秉谦等人纂修《三朝要典》。
历史记载
在《三朝要典》中,梃击案的罪首被定为王之寀、瞿凤?、何士晋,红丸案则以孙慎行、张向达、薛文周、张慎言、周希令、沈惟炳为元凶,移宫案又归罪于杨涟、左光斗、惠世扬、周朝瑞、高攀龙,并捏造了不少“事实”来诬陷他们。《三朝要典》刚成书不久,熹宗朱由校亦因色欲过度而驾崩,其弟朱由检继位,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亡国之君崇祯皇帝。崇祯非常痛恨魏忠贤的阉党,以短短三个月的时间迅速扫清了阉党政治集团,并以《钦定逆案》把其罪行公布于天下。三案所涉及的受冤人士都被平了反。崇祯还下诏毁《三朝要典》。南明弘光时,阮大铖等人曾打算重修《要典》,但形势变化太快,不久清兵渡江,南京陷落,此事即作罢。而《三朝要典》作为一份典型的颠倒黑白的反面教材,也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清代的封禁
在清代,《三朝要典》也曾被列入禁毁书目。军机处在一份向上呈上的关于禁毁书目的奏折中说:“查《三朝要典》系明天启六年大学士顾秉谦等编纂,述梃击、红丸、移宫三案始末,附以论断。其书名为敕修,实一时阉党借此罗织正士,献媚客魏,中间颠倒是非,天良灭绝,本应毁弃。又有狂悖之处,应请销毁。”可见《三朝要典》此书同样引起了满洲人的警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