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贸易政策 编辑
贸易政策指一国政府为了某种目的而制定的、对外贸活动进行管理的方针和原则。
(2)政策客体或政策对象。就是贸易政策所规划、指导、调整的贸易活动以及从事贸易活动的企业、机构或个人。
(3)政策目标。政府的贸易政策行为是有目的的行动。贸易政策的内容首先是在一定政策目标的指导下确定的。所以,政策目标是制定和调整政策内容的依据。确定贸易政策目标本身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既存在多元政策目标之间的协调问题,又存在目标与手段的搭配(组合)等问题。
(4)政策内容。即指实行什么政策。政策内容同时也反映了贸易政策的倾向、性质、种类、结构等等。
(5)政策手段或政策工具。即为了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实施政策内容所采取的对外贸易管理措施,如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汇率措施、利率措施、税收措施等,也包括建立某种贸易制度。
(1)贸易措施只是管理手段或者说政策工具,它们体现贸易政策的内容,是政策的载体,而不直接等于政策本身。
(2)贸易政策在外贸管理中处于决定的、主导的地位;贸易措施是根据贸易政策的目标和内容确定的,处于从属的地位。
(3)贸易措施作为手段和工具,其本身是中性的,可以对对外贸易进行不同方向的调节;贸易政策却是政府的主观选择,有明显的倾向性,并且是相对稳定的。
(4)贸易措施依据经济规律、市场经济法则起作用,贸易政策的形成过程中,则渗透着许多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1)贯彻政府的价值观念。对外贸易是开放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经济规律和经济条件的支配与制约下,各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表现为不同的状态。但是,这种自发的贸易发展状况,并不一定符合社会发展目标和社会需要。即经济贸易的自发发展,其结果可能偏离政府或社会的经济目标,这就要求采取某种方式调整经济、贸易的发展方向和状态。而且,政策目标中除了经济目标,还包含非经济目标,存在政府(社会)对经济发展的价值判断问题,这就更突出了进行政策调节的必然性。政策干预是提高实现经济、贸易发展目标的自觉性和有效性、排除自发发展状态的必然选择。
(2)弥补市场缺陷。市场机制对于经济运行进行着不间断的自发调节。但是,市场调节本身存在许多缺陷,包括:
1.由于市场机制的发育尚不成熟,或者由于垄断的阻碍,市场机制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2.市场失败,指市场机制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公平分配。在存在较大的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时,在公共资料的供给方面,在平均成本递减的产业,以及在进行不确定性较大的大规模投资时,市场机制往往不能把资源配置调整至最佳状态。
(3)不能实现经济稳定。要克服上述市场缺陷,就需要有对经济活动的人为介入,即政府干预,包括实施贸易政策。
作为调节贸易活动的专门政策,贸易政策还有其特殊意义。
(1)控制国内外商品的对流,以维护国内经济秩序。
(2)调整对外经济关系,避免过度的国际经济摩擦和政策冲突。
(3)调节外贸活动,辅助总体经济目标的实现,如扩大出口带动经济增长、改善贸易商品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引进竞争以削弱国内垄断等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