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春 编辑

朝鲜桓祖

李子春(朝鲜语:이자춘,1316年—1361年),字子春 ,蒙古名吾鲁思不花,朝鲜王朝开国君主朝鲜太祖李成桂之父。他本为元朝管领双城等处军民达鲁花赤,1356年归顺高丽,官至高丽朔方道万户兼兵马使,卒于任上。朝鲜太祖追尊为“桓王”,朝鲜太宗上庙号桓祖,谥号渊武圣桓大王。葬于定陵,位于今咸镜南道的咸兴市。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李子春

别名:吾鲁思不花(蒙古名)

字:子春

所处时代:高丽王朝

民族族群:高丽人

出生日期:1316年

逝世日期:1361年

谥号:渊武圣桓大王

庙号:桓祖

陵墓:定陵

人物生平

编辑

承袭父职

李、赵联姻图 李、赵联姻图

李子春是元朝管领双城等处军民达鲁花赤李椿(孛颜帖木儿)的次子,李椿先娶斡东百户朴光之女(敬顺王后),生了李子兴(塔思不花)和李子春,后移居和州(今朝鲜咸镜南道金野郡),娶了与高丽王室有亲戚关系的双城总管之女赵氏,生下完者不花(李子宣)和那海两子。

李子春擅长骑射,长大后“颜如渥丹,美须髯”。 元统二年(1334年),李椿中风,打算传位于李子兴,但在赵氏请求下让完者不花代理。 至正二年(1342年)七月,李椿去世。李子兴向开元路请求袭职,开元路同意他袭职,但李子兴在九月就去世,其子咬住(李天桂)年幼,那海利用母家双城总管赵小生的威势,趁机偷走印信,企图袭职,但境内民众不附。李子春劝大嫂朴氏去开元路上访,自己也和咬住一起前去。至正三年(1343年)正月,元朝判定完者不花和那海非嫡妻所生,没有承袭权,而咬住幼弱,故由李子春承袭管领双城等处军民达鲁花赤之职,同时处死那海。 后来咬住长大,李子春想把职位让给他,但咬住推辞。

归顺高丽

至正十五年(1355年),李子春来开京朝见高丽恭愍王,恭愍王赞赏了他祖父、父亲都曾朝见高丽王之事,并表示将“玉汝于成”,暗示让李子春为高丽未来的反元事业服务。跟他一起来朝咬住留下,任于达赤。 恭愍王让他负责安抚流亡至双城总管府境内的高丽民众。至正十六年(1356年),李子春再次朝见恭愍王,这次明确要求一旦有变,要听高丽方面的指挥。

同年五月,恭愍王诛杀奇辙等亲元派,并派柳仁雨以讨伐奇辙余党为名进军双城总管府,并派兵马判官丁臣桂传密旨于李子春,任命他为少府尹,官阶中显大夫,要他充当内应。李子春便带兵与柳仁雨会合,驱逐双城总管赵小生及千户卓都卿(九十八年前将铁岭以北献给蒙元的高丽人赵晖、卓青的后代)。恭愍王大喜,加授李子春为太中大夫、司仆卿,移居开京。

卒于任上

至正二十年(1360年)任判军器监事,出为西江兵马使,防备倭寇。又加通议、正顺二大夫,拜千牛卫上将军。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二月,以荣禄大夫判将作监事,出为朔方道万户、兼兵马使。御史台认为李子春原籍在东北面,不宜让他出镇此地,但恭愍王不允,赐宴送行。 四月三十日卒于任上,享年四十六岁 (另有记载称死于前一年四月十八日 )。

后李子春因其子李成桂而被追赠为纯诚劲节同德辅祚翊赞功臣、壁上三韩三重大匡、门下侍中、判典理司事、完山府院君。李成桂篡位后,追尊为“桓王”。 朝鲜太宗追上庙号“桓祖”,谥号“渊武圣桓大王”。

人际关系

编辑

父亲:李椿(后追尊朝鲜度祖)

母亲:朴氏(朴光之女,追尊敬妃、敬顺王后)

胞兄:李子兴(蒙古名塔思不花,追赠完昌大君)

妻妾:李氏(情况不明,或为“乡妻”之一,朝鲜王朝称她为婢女,名“内隐藏” )、崔氏 (崔闲奇之女,高丽封三韩国大夫人 ,朝鲜追赠懿妃、懿惠王后)、金氏(高丽封贞安宅主 ,朝鲜王朝封定安翁主,1404年卒 ,朝鲜高宗追赠定嫔 ,朝鲜王朝称她为婢女,名“古音加” )

儿子:李元桂(李氏所生)、李成桂(崔氏所生)、李和(金氏所生,封义安大君,官至领议政府事)、李英(庶子,母不详,封正尹)

女儿:李氏(崔氏所生,嫁赵仁璧,高丽时封贞和宅主,后追封贞和公主)

下一篇 双城总管府

上一篇 朝鲜王朝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