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训练都监 编辑
训练都监(罗马音:hunlyeondogam,훈련도감/訓鍊都監),又称“训局”,是朝鲜王朝后期负责拱卫首都的中央军营。该机构设立于壬辰倭乱期间,以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的著作《纪效新书》为蓝本,聘请明朝南兵将领负责训练,成为朝鲜王朝后期三百年最重要的军队建制,开启了朝鲜军队职业化的道路。
中文名:训练都监
外文名:훈련도감/訓鍊都監
别名:训局
性质:朝鲜王朝后期负责拱卫首都的中央军营
朝鲜王朝以良人义务军役为基础的中央军事组织——五卫(义兴卫、龙骧卫、虎贲卫、忠佐卫、忠武卫)从很早就变质,纳布代立逐渐取代军人服役。到了16世纪末,五卫已名存实亡,因此在壬辰倭乱期间,朝鲜军队根本不能有效抵抗日军,建立新的军事组织成为当务之急。在这种背景下,训练都监应运而生。
1593年七月,朝鲜请明朝南兵将领骆尚志教习火炮,培养炮军,训练都监由此发端。八月,朝鲜宣祖下令设立训练都监。十月,宣祖还都汉城,按三道都体察使柳成龙之建议,开始为训练都监募兵,一方面培养新军,一方面救济灾民。对于募集的军队,依照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所著的《纪效新书》来编制和训练。宣祖任命柳成龙为都提调,李德馨为有司堂上,负责一般事务;任命赵儆为大将,负责具体的军事训练。十一月,分士兵为左、右营,启动军事训练。翌年二月,按照“束伍法”完善军事组织体系。
训练都监的相关档案《训局誊录》
与此同时,朝鲜的中央军制(京军)也逐渐从“五卫制”过渡到“五营制”,训练都监就是五营中最重要和最精锐的一营,与朝鲜仁祖年间设置的御营厅、朝鲜肃宗年间设置的禁卫营合称“三军门”,一起负责宫城与首都的防卫(另外两营是负责京畿道防卫的总戎厅和守御厅)。与其他军营不同,训练都监的绝大部分士兵是朝廷配发军饷(每人每月4∼9斗)的职业军人,兵源基本都出身京畿道,只有约230名六道升户(平安、咸镜道以外六道每到规定年份抽调上京服役的闲丁,隶属训练都监)例外。到19世纪前期,御营厅和禁卫营不断萎缩,而训练都监则基本正常维持。1861年,由于大量逃亡,六道升户被废止。1881年创设别技军、实施军制改革后,训练都监亦被废止。
训练都监的官员由以下人员组成:
都提调(正一品)1人【国王任命政丞兼任,在训练大将有故时代替指挥】
提调(正二品)2人【户、兵曹判书例兼】
训练大将(从二品)1人【训练都监的实际指挥者】
中军(从二品)1人
别将(正三品堂上)2人
千总(正三品堂上)2人
局别将(正三品堂上)3人
把总(从四品)6人
从事官(从六品)6人
哨官(从九品)34人
训练都监的士兵由司-哨-旗-队-伍编制。把总指挥司,哨官指挥哨,旗总指挥旗,队长指挥队。训练都监的主力是三手军,一般情况下三手中射手7哨833人,炮手20哨2440人,杀手6哨738人,共计4011人,此外还有充当国王护卫军的武艺别监198人和别武士、汉旅、局出身等特殊兵种及行政军官,他们加上三手军合计约5000人,一直维持到朝鲜王朝末期。除此之外,还有打杂的“标下军”近2000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