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五宫 编辑

崇德元年皇太极册封的五宫后妃

崇德五宫是指崇德元年(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时册封的五宫后妃,也称五大福晋。这五位后妃均来自蒙古,且都姓博尔济吉特氏。崇德五宫后妃地位远高于皇太极的其他妃子。

目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崇德五宫

释义:崇德元年皇太极册封的五大宫妃

时代:清代崇德年间

始末

编辑

“崇德五宫”之封,是当时满、蒙贵族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互相联合结成坚固同盟的结果,这一同盟也是清政权以后能以一统中国的重要因素之一。

早在努尔哈赤时期,满族就与蒙古科尔沁部发生了关系,而结成政治军事同盟的先声往往是彼此间的经济交往和婚姻关系。努尔哈赤在壬子年(1612年)与科尔沁部明安贝勒之女成婚。乙卯年(1615年)科尔沁贝勒孔果尔送女嫁与太祖为妃。皇太极在甲寅年(1614年)与科尔沁莽古斯贝勒之女成配。莽古思之女就是皇太极登上汗位后的中宫皇后,其父莽古思在崇德年间被迫封为和硕福亲王,其母在天聪年间被称为科尔沁大妃,崇德年间封为和硕福妃。

天命十年(1625年),科尔沁贝勒宰桑(博尔济吉特·布和)之子克善台吉送其妹布木布泰嫁与皇太极为妃,皇太极亲迎至沈阳北冈。科尔沁送亲队伍将至辽阳东京新城时,努尔哈赤率诸王及后妃等出迎十里,入城又设宴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典礼。宰桑贝勒此女即皇太极的庄妃。宰桑贝勒是莽古斯之子,是皇太极中宫皇后的兄弟。因此庄妃是皇太极中宫皇后的亲侄女,其母即史书所称科尔沁次妃,崇德年间被封为和硕贤妃。

皇太极继汗位以前,“宫闱未有位号,但循国俗称‘福晋’”。努尔哈赤时期,福晋也不过有大福晋、福晋、小福晋之别,皇太极继汗位初年也是如此。自天聪六年(1633年)正月皇太极开始“南面独坐”后,才正式考虑后妃的位号,以与皇帝的名分相称。史载天聪六年“上已册立中宫皇后及西宫妃,惟东宫未备。闻蒙古扎鲁特部落戴青贝勒女贤,遣使往聘之,迎至,册为东宫妃”。据此记载,皇太极于天聪六年始确立后妃的位号。所册封的中宫大福晋即后来的孝端文皇后,西宫妃即庄妃,后称孝庄文皇后。东宫妃是“蒙古扎鲁特部落戴青贝勒女”。

天聪八年(1634年),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败亡青海,其遗孀四散,其中窦土门福晋巴特玛·璪率先投奔后金,于是同诸贝勒共同具奏“窦土门福晋率国人来归,请选入宫闱,亦抚慰众心之道也。”皇太极对此十分踌躇,认为应当将她们配给家内不和睦的贝勒。代善一再要求皇太极娶窦土门福晋,而皇太极派希福等“复宣前谕”。代善只得再次对希福等说:“臣等为福晋委身顺运,异地来归,其作合实由于天。上若不纳,得毋拂天意耶?皇上非好色多纳妃嫔者比,若上必不宜纳,臣等岂特不敢劝,且未有不于上前力谏者。伏念皇上修德行义,允符天道,故天于皇上特加眷佑。……皇上若从臣请,不但臣心慰悦,众意亦莫不欢欣”。希福等以代善之言回奏皇太极。从政治上权衡利害得失,皇太极寻思了三天,对文馆龙什、刚林等说:“大贝勒等坚劝朕纳窦土门福晋,朕恐未合于义。”但文馆诸臣龙什等却答道:“此天所赐也。大贝勒之请是,上宜纳之。”此时皇太极又记起此次行军驻纳里特河宿营时“曾有文雉飞入御幄之祥”,于是认定“今福晋来归显系天意”。皇太极遂派希福、达雅齐前往迎亲。护送窦土门福晋的多尼库鲁克等十分高兴地表示:“皇上纳之,则新附诸国与我等皆不胜踊跃欢庆之至!”

同年十月,科尔沁卓礼克图台吉吴克善又送其妹海兰珠至沈阳,皇太极与皇后诸妃等设大宴迎接。这次吴克善送来的是庄妃的姐姐,被皇太极纳为宸妃。宸妃、庄妃都是吴克善的亲妹妹,而宸妃尤受皇太极宠爱。

天聪九年(1635年)三月,林丹汗遗孀囊囊太后(娜木钟)和苏泰太后流落之际,皇太极也及时派出多尔衮、岳托、萨哈廉、豪格率大军往迎。在西喇朱尔格地方,后金大军遇到了主动来投的囊囊太后,多尔衮派温泰等作导引前往盛京。此后,诸贝勒阿巴泰、德格类、阿济格、多铎等纷纷请求皇太极说:“此乃察哈尔汗多罗大福晋,既归我朝,必应使之得所,皇上宜纳之”。皇太极说:“朕先已纳一福晋,今又纳之,于理不宜。”诸贝勒虽一再劝解,皇太极依然不肯应允,因他认为把年轻貌美且又尊贵的囊囊太后嫁与代善较为合适,于是派满达尔汉、祁充格以告代善。但代善不同意,原因是囊囊太后的财产不丰,他所属意的则是富有而美丽的苏泰太后。这使皇太极十分为难。因苏泰太后固然是皇太极母亲的亲戚,同时亦是死去不久的济尔哈朗之妻的妹妹。苏泰一来,济尔哈朗就首先提出婚姻问题。按照满族当时的风俗习惯,济尔哈朗是有优先婚配权的,皇太极及诸贝勒早已同意了这桩婚事。为此,皇太极只得向代善讲明情况,并提出将同样年轻貌美而尊贵富有的林丹汗之妹泰松格格配予代善为妃。尽管如此,代善仍不乐意。而嚢囊太后的归属问题也因而拖延了近一个月,皇太极才将林丹汗的这位“多罗大福晋”纳入宫中。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建号大清,改元崇德,获上尊号称宽温仁圣皇帝,并册封五宫后妃: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哲哲,为清宁宫中宫皇后;科尔沁贝勒宰桑之女海兰珠,为关雎宫东宫宸妃;阿霸垓郡王额齐格诺颜之女娜木钟,为麟趾宫西宫贵妃;阿霸垓塔木囊博第塞楚祜尔之女巴特玛·璪,为衍庆宫次东宫淑妃;科尔沁贝勒宰桑之女布木布泰,为永福宫次西宫庄妃。

崇德五宫后妃的地位都很尊贵。将崇德五宫与天聪六年所册后妃加以比较;中宫皇后没有变化;天聪八年来嫁的海兰珠后来居上,成为众妃之首;西宫贵妃娜木钟居妃子的第二位;次东宫淑妃巴特玛·璨居妃子第三位;次西宫庄妃布木布泰天聪六年时为妃子第二位,至崇德元年改居第四位;而天聪六年以贤选为皇太极东宫妃的扎鲁特部戴青贝勒之女不在崇德五宫之内,退居为皇太极的侧妃。这主要是因为天聪八、九年间三位地位更为尊贵的女子(海兰珠、巴特玛·璪、娜木钟)成为皇太极的妃子。

名单

编辑

宫号

封号

名字

出身部落

被纳时间

谥号/徽号

中宫 清宁宫

皇后

哲哲

科尔沁部

1614年

孝端文皇后

东宫 关雎宫

宸妃

海兰珠

科尔沁部

1634年

敏惠恭和元妃

西宫 麟趾宫

贵妃

娜木钟

阿巴噶部

1635年

懿靖大贵妃

次东宫 衍庆宫

淑妃

巴特玛·璪

阿巴噶部

1634年

康惠淑妃

次西宫 永福宫

庄妃

布木布泰

科尔沁部

1625年

孝庄文皇后

评价

编辑

清太宗诸后妃的地位等级差别很大,首先是崇德五宫后妃远远高于其他妃子的地位;其次,崇德五宫后妃又依中、东、西、次东、次西宫的排列顺序,地位依次由高及低;再次,崇德五宫后妃以外尚有元妃、继妃、侧妃、庶妃等。后妃等级的高低,取决于其出身门第及受皇帝宠幸的情况,而她们的地位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以至决定她们所生子女的地位和命运。

下一篇 松山之战

上一篇 孙文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