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栗 编辑

汉语词语

寒栗寒栗

寒栗,读作:hán lì。该词组的意思是因寒冷而战栗。又指因寒冷而肌肤起粟粒状。恶寒之较甚 者、身形呈颤栗状。即振寒。见《灵枢·口问》。多属阴气盛而阳气虚。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寒栗

外文名:chill

具体表现:因寒冷而打冷战(颤)

:《灵枢·口问》

读作:hán lì

引证解释

编辑

即振寒。因寒冷而打冷战(颤),或皮肤因冷战起粟粒状鸡皮疙瘩。多属阴寒盛而卫阳虚,阳虚则外寒。

⑴《灵枢·口问》:“黄帝曰:人之振寒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栗(栗)。”

张介宾《类经十八卷·疾病类七十九》:“振寒者,身怯寒而振栗也。”

张志聪《灵枢集注》:“此言阳气之在外也。诸阳之气,主于肌表,故寒气客于皮肤,借阳气以化热。若阴气盛而阳气虚,则为振寒战栗。”

⑵《素问·调经论》:“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今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

词组来源

编辑

王冰注:“栗,谓振栗也。”

吴昆《素问注》:“寒栗,振寒也。”

张介宾《类经十四卷·疾病类二十》:“寒气在外,阻遏阳道,故上焦不通,卫气不温于表,而寒气独留,乃为寒栗,此阳虚则外寒也。”

森立之《素问考注》:“案:皮上恶寒谓之寒,心内恶寒谓之栗。”

下一篇 忠谠

上一篇 祈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