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栗 编辑
汉语词语
寒栗,读作:hán lì。该词组的意思是因寒冷而战栗。又指因寒冷而肌肤起粟粒状。恶寒之较甚 者、身形呈颤栗状。即振寒。见《灵枢·口问》。多属阴气盛而阳气虚。
即振寒。因寒冷而打冷战(颤),或皮肤因冷战起粟粒状鸡皮疙瘩。多属阴寒盛而卫阳虚,阳虚则外寒。
⑴《灵枢·口问》:“黄帝曰:人之振寒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栗(栗)。”
张介宾《类经十八卷·疾病类七十九》:“振寒者,身怯寒而振栗也。”
张志聪《灵枢集注》:“此言阳气之在外也。诸阳之气,主于肌表,故寒气客于皮肤,借阳气以化热。若阴气盛而阳气虚,则为振寒战栗。”
⑵《素问·调经论》:“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今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