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庆业 编辑
林庆业(임경업,1594年-1646年),朝鲜王朝中期武臣。字英伯,号孤松,本贯平泽,生于忠州。
林庆业早年中武科,在平定李适之乱中立功,累迁至义州府尹。崇德二年(1637年,朝鲜仁祖十五年)在皮岛之战中配合清军攻明,后升任平安兵使。崇德四年(1640年,仁祖十八年)作为舟师上将,向清运送粮食,助其攻明锦州等地。他一面向明朝派遣密使解释,一面消极对待清朝的命令。崇德七年(1642年,仁祖二十年),因其派密使独步等暗通明朝的行动为清朝所知,被押送清朝审问,途中逃脱,后赴明朝,投效黄蜚麾下。顺治二年(1645年,仁祖二十三年)被清军俘虏,顺治三年(1646年,仁祖二十四年)被押送朝鲜国内,因卷入沈器远谋逆案而受到审问,不久死于狱中。朝鲜肃宗时平反昭雪,赐谥号“忠愍”。
在明清鼎革并波及朝鲜的东亚变局中,林庆业因忠明反清而被朝鲜王朝推崇为忠臣义士,成为朝鲜“对明义理”的象征性符号之一。
(概述图为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所藏林庆业肖像 )
本名:林庆业
别名:林忠愍公
字:英伯
号:孤松
所处时代:朝鲜王朝
出生地:忠州
出生日期:1594年
逝世日期:1646年
主要作品:《剑铭》
主要成就:参与平定李适之乱投奔明朝,规划反清大业
官职:平安道兵马节度使
谥号:忠愍
早年经历
林庆业的家族本贯平泽,后迁徙忠州。 他的六世祖林整、五世祖林命山在朝鲜王朝初年都是官至判书的重臣,后家道中落,祖父林德胤和父亲林篁都只有部将、折冲将军之类的低级官位。他的母亲尹氏是县监尹兴智之女、章敬王后之兄尹任的孙女,但据说只是妾室。
林庆业生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朝鲜宣祖二十七年)十一月初二日。他自幼喜欢与同龄儿童玩打仗游戏,并以将帅自居,指挥其他儿童。读到《史记·项羽本纪》中“书足以记姓名、愿学万人敌”等语句时,说:“此启我矣!”从此愈发喜欢讨论军事,以帅才自命。他的父亲警告他说在朝鲜当武将历来多遭大祸,然而林庆业不改志向。长大后,他身高不到七尺,但很有威严,为人慷慨豪爽,“大丈夫”三字常挂在嘴上。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朝鲜光海君十年),林庆业中武科,戍守北方,任小农堡权管。因料理军需有功,调任中央,任佥知中枢府事。天启四年(1624年,朝鲜仁祖二年),李适之乱爆发,汉城一度被攻占,他随郑忠信平叛立功,策振武原从功臣一等,拜行佥知中枢府事兼羽林卫将。 天启六年(1626年,仁祖四年)四月外放乐安郡守 ,在崇祯元年(1628年,仁祖六年)二月以“居官清慎,尽心职事”而被体察使金瑬上报朝廷,并获得仁祖褒奖。司谏院弹劾林庆业“出身贱孽”,而且每年给朝臣送礼达二十多种,要求罢其官职,但被仁祖驳回。 七月,林庆业调任舒川郡守。 但他仍因乐安郡守任上的“不谨之诮”而受到弹劾,调任副护军、体府别将等职。
抵御后金
此时正值后金崛起,朝鲜亦受威胁,林庆业在乐安郡守任上,就爆发丁卯胡乱,仁祖逃到江华岛,他曾随全罗道兵使到江华岛勤王,但到江华岛时,朝鲜已与后金媾和,林庆业发下豪言壮语:“朝廷与我精炮四万,可以往歼彼虏,洗剑鸭水归耳!” 崇祯三年(1630年,仁祖八年),他被调到平安道,任中军,期间监督修筑剑川、龙骨、云暗、凌汉诸山城以防备后金,功绩卓著。 崇祯四年(1631年,仁祖九年)冬调任定州牧使 ,翌年因事下狱,不父丧传来,他获得释放,回籍丁忧。 他于崇祯六年(1633年,仁祖十一年)正月被夺情起复为宁边府使、清北防御使,镇守鸭绿江以南、清川江以北的防御前沿地带,任上监筑白马山城,又率军与明军追击叛逃后金的孔有德、耿仲明。
骑马战斗的林庆业
事后,林庆业请求返乡终丧,获得批准。终制后,于崇祯七年(1634年,仁祖十二年)六月起用为义州府尹,仍兼清北防御使,驻守白马山城,处于防御后金的最前沿。 崇祯八年(1635年,仁祖十三年)十一月,他被弹劾在秋信使朴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