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夫民贼 编辑

汉语成语

独夫民贼独夫民贼

独夫民贼(拼音:dú fū mín zéi)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诸子《尚书·泰誓下》、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孟子·告子下》。

独夫民贼(独夫:人所共弃的统治者。民贼:残害人民的人)指暴虐无道、祸国殃民的统治者。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主语、宾语。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独夫民贼

拼音:dú fū mín zéi

近义词:民贼独夫

反义词:有道明君

出处:《尚书·泰誓下》、《孟子·告子下》

注音字母:ㄉㄨˊ ㄈㄨ ㄇㄧㄣˊ ㄗㄟˊ

语法结构:联合式

语法属性:作主语、宾语

成语出处

编辑

先秦诸子《尚书·泰誓下》:“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

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孟子·告子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独夫民贼”。

成语故事

编辑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虽然是儒家大师,但他不把“君”看做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他一贯主张“民为贵,君为轻”,因此,有一次齐宣王问孟子说:“商汤王流放夏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有这回事吗?

孟子回答道:“在史籍中有这样的记载。”宣王道:“作为臣子而弑杀自己的君主,这合适吗?孟子答道:“残害仁的人叫做贼,残害义的人叫做残。这种人大家叫他独夫。我只听说武王歼灭了殷纣,没听过这叫以臣弑君。”

接着孟子又说道:“当今侍奉君主的人都说‘我能为国君开辟疆土,充实府库的财富’,当今所谓的好臣子,正是古代所谓的害民之贼。国君不追求以德治国,不存心仁义却一心想为他聚集财富,这就等于帮助夏桀得到财富。当今侍奉君主的人还说‘我能为国君邀结盟国,每战必胜’,当今的所谓好臣子,正是古代所谓的害民之贼。国君不追求以德治国,不存心仁义却一味想为他的强大而战争,这等于辅佐残暴的桀纣。走当今这样的道路,也不改变现在这样的风气,即使把天下给他,他连一天也坐不安稳的。”

齐宣王听了这番话暗暗吃惊,恐怕孟子在指责自己,一定要吸取历史教训,振兴齐国。

成语寓意

编辑

作为一个君主,只有善待自己的臣民才能够得到他们的拥戴;作为一个将军,只有爱护自己的士兵才能让他们奋勇杀敌;即使是君主也不能够不考虑到臣民的感受独断专行,那样只会成为众矢之的,人们又怎能不考虑到别人,而独自地生活。成语告诉人们,要学会善待朋友,善待师长,善待家人,做事之前需要考虑对身边人的影响,才不至于成为“独夫民贼”遭人唾弃。

成语运用

编辑

成文用法

“独夫民贼”指暴虐无道、祸国殃民的统治者。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主语、宾语。

运用示例

清·谭嗣同《仁学》第二章:“独夫民贼,固其乐三纲之名。”

清·欧榘甲《新广东》五:“中国无民与官争权之事,而有士与朝廷争论议之事,故历代独夫民贼,犹有所忌惮,而不敢尽肆其虐者。”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二编一章一节:“这种险惨刻毒的民贼独夫思想,与孔孟正统派的仁义学说恰恰处于对立的地位。”

下一篇 苗棣

上一篇 椓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