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蓼科 编辑
蓼科(Polygonaceae),双子叶植物,高从10厘米到160厘米以上都有。叶子通常呈现两两互生及长针状,有柄。花朵则通常长成穗状。草本稀灌木或小乔木。茎直立,平卧、攀援或缠绕。包于宿存花被内或外露;胚直立或弯曲,通常偏于一侧,胚乳丰富,粉末状。
主产北温带,少数在热带,共40属,800种。中国引入的有14属,约228种,全国均有分布。
其中有些供食用,如荞麦,有些入药,有些供观赏用。一般来说,该种植物都生长在水田,人造沟渠或湿地。在克朗奎斯特系统里为蓼科单独设立一个蓼目。
中文名:蓼科
拉丁学名:Polygonaceae Jus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蓼目
科:蓼科
分布区域:西北的荒漠、半荒漠地区;冰岛蓼属分布于西北及青藏高原高山区
拼音:liǎo kē
茎
草本稀灌木或小乔木。茎直立,平卧、攀援或缠绕,通常具膨大的节,稀膝曲,具沟槽或条棱,有时中空。
叶
叶为单叶,互生,稀对生或轮生,边缘通常全缘,有时分裂,具叶柄或近无柄;托叶通常联合成鞘状(托叶鞘),膜质,褐色或白色,顶端偏斜、截形或2裂,宿存或脱落。花序穗状、总状、头状或圆锥状,顶生或腋生;花较小,两性,稀单性,雌雄异株或雌雄同株,辐射对称;花梗通常具关节;花被3-5深裂,覆瓦状或花被片6成2轮,宿存,内花被片有时增大。
背部具翅、刺或小瘤;雄蕊6-9,稀较少或较多,花丝离生或基部贴生,花药背着,2室,纵裂;花盘环状,腺状或缺;子房上位,1室,心皮通常3,稀2-4,合生,花柱2-3,稀4,离生或下部合生,柱头头状、盾状或画笔状,胚珠1,直生,极少倒生。瘦果卵形或椭圆形,具3棱或双凸镜状,极少具4棱,有时具翅或刺,包于宿存花被内或外露;胚直立或弯曲,通常偏于一侧,胚乳丰富,粉末状。
蓼科
约50属,1150种,世界性分布,但主产于北温带,少数分布于热带,中国有13属,235种,37变种,产于全国各地。
蓼亚科 Subfam. Polygonoideae
酸模亚科 Subfam. Rumicoideae Damm.
酸模叶蓼 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
一年生草本,高40-90厘米。茎直立,具分枝,无毛,节部膨大。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3厘米,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上面绿色,常有一个大的黑褐色新月形斑点,两面沿中脉被短硬伏毛,全缘,边缘具粗缘毛;叶柄短,具短硬伏毛;托叶鞘筒状,长1.5-3厘米,膜质,淡褐色,无毛,具多数脉,顶端截形,无缘毛,稀具短缘毛。
总状花序呈穗状,顶生或腋生,近直立,花紧密,通常由数个花穗再组成圆锥状,花序梗被腺体;苞片漏斗状,边缘具稀疏短缘毛;花被淡红色或白色,4(5)深裂,花被片椭圆形,外面两面较大,脉粗壮,顶端叉分,外弯;雄蕊通常6。瘦果宽卵形,双凹,长2-3毫米,黑褐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6-8月,果期7-9月。
本科有多种经济植物,大黄是中国传统的中药材,何首乌是沿用已久的中药,拳参、草血竭、赤胫散、金荞麦是民间常用的中草药,荞麦、苦荞麦是粮食作物,蓼蓝可作染料,有些种类是蜜源、观赏植物。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