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爽文 编辑
林爽文(1756年-1788年), 原籍福建漳州平和,后迁居台湾彰化大里村庄。 中国清代台湾天地会北路首领、 台湾农民起义领袖。
林爽文家世代耕种,其父林劝因贫不聊生,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携家人渡台,雇工于彰化,居该县大里杙庄(今台中市大里区)。林劝四子中,林爽文居长,慷慨好结纳,成年后先充当县衙捕役,被斥革后在家耕田,并赶车度日。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福建平和县人严烟到彰化,秘密发展天地会,林爽文不仅积极入会,还辅助严烟大力发展会众。
乾隆五十一年(1785年),林爽文自称盟主大元帅,设官分职,授大将军、左右都督、军师、元帅等。随后,林爽文兵分两路,南北进击。十二月上旬,相继攻克诸罗、淡水。南路庄大田也受到鼓舞,率众起义,并于年底与林爽文军会师。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高宗令常青亲自赴台指挥。八月初,又命陕甘总督、协办大学士福康安为将军,偕参赞大臣海兰察等前往台湾征剿。林爽文接连战败,次年正月被俘,于三月初十日,在北京菜市口被处死。
所处时代:清代
民族族群:汉
出生地:福建省漳州府平和县
出生日期:1756年
逝世日期:1788年
本名:林爽文
历史事件:林爽文起义
林爽文(1756年-1788年),原籍福建漳州平和。1773年随父渡台,定居彰化县大里杙庄(今台中市大里区)。1784年加入天地会,之后成为彰化天地会首领,1786年曾发动林爽文反清起义,于1788年失败被捕,遭清政府于北京审讯判决凌迟处死。
关于林爽文,闽南地区,以及台湾,民间有许多传说,但说法都不太一样。现笔者根据闽南地区尤其是平和县的一些传说,结合《平和文史资料》、《一口气读完清朝那些战争》等历史资料整理成此文,试图还原一个比较真实的林爽文。
相关印件
闽浙总督常青闻变急派福州将军恒瑞、福建水师提督黄仕简和福建陆路提督任承恩率清军4000人征台,先后收回诸罗县城、凤山县城,不久即于4月23日(阴历3月6日)再被庄大田攻占,双方形成拉锯战。<常青初视师,战无功,承恩、仕简以误军机坐斩,台湾平,赦出狱;仕简至狼山镇(今江苏南通东南海边)总兵,承恩亦至副将>。使清廷命常青为督师调并浙江、广东清军一万多人亲自渡台,随后又增加七千人,双方对峙在台湾府城。
台湾漳泉械斗已久,鹿港泉州府籍林凑等人率众袭击彰化县县城,大杀漳州府籍移民并且焚毁民房,漳州籍林爽文率军反攻,许多漳州人自愿投入林爽文阵营,漳州籍大股首陈泮为了报复泉州人,凡是泉州人房屋,也尽数焚毁。下淡水溪的漳州籍庄大田也因为闽粤械斗之历史仇恨,与客家庄民爆发冲突,只好暂停攻城行动。
后来清廷又派陕甘总督大学士福康安、参赞大臣海兰察共率绿营八千人于12月10日(阴历11月2日)自鹿港登台,上岸后再招团练六千,总兵力一万四千,与林爽文三万兵力对峙,双方战于八卦山。福康安先后收彰化、诸罗。爽文败走集集、水沙连(今南投县鱼池乡)等地。1788年2月10日福康安令人说服当地居民于老衢崎(今苗栗县竹南镇崎顶里一带)生擒林爽文。
庄大田由于与泉州籍首领庄锡舍有嫌隙,兵败逃亡时行踪为清军所知,被乌作哈达率领的水师抓获时,已身受重伤,在台湾被处死,函首燕京。
此事清廷前后派军近4万,费时一年四个月平定。
御制剿灭台湾逆贼生擒林爽文纪事语。
乾隆51年(1786年),林爽文反清之役,围攻诸罗城十月,城内人民协助清军有功,清国乃本“嘉其死守城池之忠义”之旨,翌年11月初三日下诏,易称“诸罗”为“嘉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