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阳铁厂 编辑
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诞生于1890年,由晚清名臣张之洞创办,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2018年1月,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中文名:汉阳铁厂
意义: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
建造者:张之洞
地点:湖北武汉市汉阳区
成立时间 :1890年
汉阳铁厂
1896年4月该厂改为官督商办企业。为解决材料和设备问题,1898年开发江西萍乡煤矿,用马丁炉改造全厂冶炼设备,以制造钢轨。由于此项改造耗资巨大,1898年向德国资本求贷,1899年与日本签订“煤焦铁矿石互售合同”。
1904年又以大冶矿山作抵,不断向日本资本借贷。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年产生铁约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 。抗日战争时期 ,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内迁重庆(后演变为重庆钢铁集团) ,其余被日军侵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作为敌伪产业清理结束。
汉阳铁厂遗址在现今武汉市汉阳区琴台大道,现为武汉钢铁集团汉阳钢厂。
在汉阳钢厂门前,竖立着一个门楼,上书“汉阳铁厂”四个繁体字。门楼左边有一个巨大的钢模,数吨重的钢模被安放在一块基石上,上面镌刻着“华夏钢源”。博物馆馆长顾必阶说这就是原汉阳铁厂的厂址。
铁厂界
走进门楼,抢入眼帘的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半身塑像,伫立在右边一片花丛中,两眼深邃地注视着前方。左边有一个巨型钢模。道路两边是一些钢雕,都是各种各样的生产设备,被涂上了五颜六色的油漆。
进入厂区内,许多货车正等着运送钢材,穿制服的工人在盛钢桶前忙碌。21世纪初的汉阳钢厂已让人看不到任何当年汉阳铁厂的模样。
顾必阶解释:1938年,日军大规模入侵武汉,当时的国民政府决定将汉阳铁厂整体搬迁至重庆大渡口(后演变为重庆钢铁集团) ,不能搬走的厂房全都炸掉了。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市政府在原汉阳火药厂遗址上重建汉阳钢厂。21世纪初,最老的厂房、机器,也只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
汉阳兵工厂界
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收集了当年汉阳铁厂大量的图片与实物。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为“自强、求富”,在武汉大力推行兴实业、办教育等新政,创办了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汉阳火药厂、汉阳针钉厂、汉阳官砖厂等,在汉阳龟山至赫山临江一带,形成蔚为壮观的十里“制造工业长廊”。现代制造业的兴起,直接成就了张之洞的“湖北新政”。
顾必阶介绍,1894年汉阳铁厂建成投产,当时有很多外国专家在这里工作,其中仅卢森堡就有14人。1994年,武汉纪念汉阳铁厂投产一百周年,欧洲卢森堡大公国在武汉展览馆举办“武汉—卢森堡卓有成效之百年合作纪念展”,有关人员赠送了该国专家当年拍摄的珍贵历史照片和资料。
汉阳铁厂
汉阳铁厂远眺
“不能让汉阳铁厂就这样被拆掉!”顾必阶与他的同事们四处奔走,目的是在原厂址上建立工业博物馆。
“汉阳铁厂记录着辉煌的近代中国钢铁工业的历史,我们不可以这样短浅地看待工业遗产。”博物馆的老职工晏端林说。
汉阳铁厂的外国专家
2007年5月30日,武汉市就工业遗址的保护开展调研,冯天瑜、皮明庥等知名专家建言,城市发展的文脉应该留下来,应当建立一个工业博物馆。但工业博物馆建在哪儿?一种意见是将遗址迁移到龟北路段,另一种是在汉阳铁厂原址上进行开发和利用。
顾必阶他们到处游说:“沿龟山西至赫山路段是曾经的十里工业长廊,保留着众多遗址,如果利用原址开发利用张之洞工业遗产,无疑是代价最小的。”
2012年11月,渠敬雷在检查铁路线时发现110年前“汉阳造”钢轨还在正常使用。
万白货运专用线上仍在使用的“汉阳造”钢轨
万白货运专用线全长约20公里,修建于1975年,沿线穿越的都是崇山峻岭。渠敬雷说,当时他发现这条钢轨时都有点不相信,不少同事也大为惊讶:“历经110年风风雨雨,依然‘坚守’在岗位上,太神奇!”
至于这条钢轨的来历,渠敬雷说,车间里数位老职工都表示,年代久远根本无从查起。
汉阳铁厂博物馆顾问、原馆长顾必阶向记者证实:渠敬雷所发现的这条钢轨就是当年汉阳铁厂所造。
陕西发现清代钢轨 百年前制造至今仍使用
经网上检索,在北京、湖南衡阳、河北石家庄、四川达州有过类似的新闻报道。经专家鉴定,这种钢轨确实是清末民初汉阳铁厂制造的,钢轨上的“1902”“1909”等数字是生产年代,在陕西省从未出现过此类报道,应该是首次发现。
2018年1月,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