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北停战议和 编辑
南北停战议和是指1911年辛亥革命大爆发之际,于12月18日,清廷代表唐绍仪与革命军代表伍廷芳在上海举行第一次会议。
12月1日,英国人盘恩至武昌,与蒋翊武、吴兆麟接洽停战。蒋、吴临时刻制都督印章,与北军签订停战协议;5日,各省代表会议议决议和条款,以伍廷芳为代表与袁世凯议和;7日,清廷授袁世凯为全权大臣,令其委代表驰赴南方商讨大局。次日袁以唐绍仪为全权代表南下议和。
12月18日,南北和谈在上海英租界开始进行。议和开始, 英、美、法、俄、日、德等国驻上海总领事就照会双方代表,声言若战争持续下去,“将使外人的物质利益与安全遭受重大的危险”,要求尽快达成协议,停止冲突,实际上是为袁张目,威胁革命方面向袁妥协。
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诞生。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职;2日,袁世凯批准唐绍仪辞职,并电告伍廷芳以后直接电商南北和谈事宜。
1912年,2月12日 清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宣告退位。13日 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中文名:南北停战议和
举行时间:1911年12月18日
背景:辛亥革命大爆发
谈判人:伍廷芳(革命军方)、唐绍仪(北军方)
①:辛亥革命时,袁世凯乘机要挟清政府交出军政大权;就任清内阁总理大臣后,又软硬兼施,诱胁革命方面妥协,觊觎全国政权。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积极给以配合。由英驻汉口领事出面“调停”,首先与革命方面达成武汉地区的停战协议。革命党人对袁存有一定幻想,希望他能倒戈北向,正在汉口开会的各省都督代表会议议决与袁世凯进行议和谈判。
1911年12月18日,革命方面代表伍廷芳与袁世凯的代表唐绍仪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开始举行谈判, 是为“南北议和”。议和开始, 英、美、法、俄、日、德等国驻上海总领事就照会双方代表,声言若战争持续下去,“将使外人的物质利益与安全遭受重大的危险”,要求尽快达成协议,停止冲突,实际上是为袁张目,威胁革命方面向袁妥协。在正式的和谈中,双方就采用共和或君宪的政体问题相持不下,争论激烈,而实质性的谈判却在会外进行。钻进革命阵营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以拥袁为己任,压迫革命方面向袁世凯妥协。在内外胁迫下,革命派作出让步,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即举袁为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孙虽曾致电袁世凯表示“暂时承乏,虚位以待”,但袁仍恐诺言不能兑现,立即破坏和谈,对南方施加政治、军事压力;帝国主义也公然指责议和破裂革命方面“实尸其咎”。立宪派等更加紧活动制造必须对袁让步的舆论。孙中山被迫再次声明只要袁世凯履约实现共和,保证“辞职让位”。袁世凯得到南方确切保证后,开始对清室“逼宫”。2月12日清宣统皇帝宣布退位,13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辞临时大总统职,1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②:1919年北洋军阀把持的北京政府和西南军阀控制的广州军政府之间又进行过一次“南北议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列强卷土重来,与日本争夺中国的控制权。日本支持的北京政府和英美支持的广州军政府,于1919年2月各派代表在上海开会议和。这次议和实际上是南北军阀之间划分地盘和分配帝国主义银行团准备给予的贷款的谈判,由于分赃不均,彼此争吵不休,未能达成协议, 5月和谈宣告破裂。
2021年:
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美好憧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中共中央关于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