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觉迷录 编辑

清代雍正帝撰古籍

大义觉迷录大义觉迷录

《大义觉迷录》是清代雍正帝编著的一本清史文献汇编著作,全书共四卷。

雍正八年,雍正帝于全国各地发行刊印,但是此书于乾隆帝上位之后立即被禁止发行和刊印,后又于光绪年间被革命党在香港重登刊印和发行。

此书澄清雍正帝即位以来种种流言,并清理异议。书中辩论的过程表现了在十七世纪明末清初当时的思想与智识论辩,将隐晦不明的皇权争斗公开在世人面前讨论,成为后世史家的重要研究史料。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大义觉迷录

作者:雍正帝

创作年代:清代

文学体裁:清史文献汇编

字数:430千字

创作背景

编辑

因为华夷之辨思想的影响,雍正六年(1728年)清初文人曾静和其门徒张熙 ,不满身为夷狄的满清皇帝统治天下,因此宣扬雍正帝的得位不法和十大罪状,所以试图游说当时的川陕总督岳钟琪反清复明,岳钟琪假装同意骗出口供,反过来逮捕二人,送返燕京,之后在刑部侍郎杭奕禄等的审问。而后雍正帝亲自审问,而后下令收录关于此案的上谕、曾静的口供和《归仁录》,合成《大义觉迷录》 。

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帝发行此书,并要求公家朝廷上下、地方官吏人手一册,所有地方官、学官必须据《大义觉迷录》的内容及论点向百姓讲解,还命曾静到全国各地巡讲。

内容

编辑

该书收录曾静等人指责雍正帝本人的十大罪状(例如: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怀疑、诛忠、好谀任佞),雍正帝本人即亲自进行一一辩白,驳斥这些荒谬言论。

(以下《大义觉迷录》《雍正朝起居注》均有记载,上谕年份抄录于雍正六年(1728年)十一月十一日)

①例如:雍正本人的亲口上谕:“也至逆书谓朕为贪财,朕承康熙帝六十余年太平基业富有四海府库充盈是以屡年来大沛,恩泽使薄海黎庶莫均沾。如各省旧欠钱粮,则蠲免几及千万两江南江西浙江之浮粮则每年减免额赋六十余万两。地方旱涝,偶闻即速降谕㫖动帑遣官多方赈恤及灾伤勘报之后或按分数蠲除或格外全行豁免。今年又降谕㫖被灾蠲免分数加至六分七分至于南北黄运河工堤工兴修水利开种稻田以及各省建造工程备办军需恩窥赏赉所费数百万两,皆令动支帑项,丝毫不使扰民夫以额征赋税内库帑金,减免支给如此之多,毫无吝惜。而谓朕为贪财有是理乎?只因从前贪官污吏,蠹国殃民,即置重典,亦不足以蔽其辜。但不教而杀,朕心有所不忍,故曲宥其死,已属浩荡之恩,若又听其以贪婪横取之资财肥身家以长子孙,则国法何存?人心何以示儆?况犯法之人,原有籍没家产之例,是以将奇贪极酷之员,照例抄没,以彰宪典,而惩贪污,并使后来居官者,知赃私之物,不能入已,无益有害,不敢复蹈故辙,勉为廉吏,此朕乂安百姓,整饬吏治之心。今乃被贪财之谤,岂朕不吝惜于数千百万之帑金,而转贪此些微之赃物乎?…”

②例如:上谕:“又逆书谓朕为淫色。朕在藩邸即清心寡欲,自幼性情不好色欲。即位以后,宫人甚少。朕常自谓天下人不好色未有如朕者。远色二字,朕实可以自信,而诸王大臣近侍等亦共知之。今乃谤为好色,不知所好者何色?所宠者何人?在逆贼既造流言,岂无耳目,而乃信口讥评耶!”

③例如:上谕:“至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冬至之前,朕奉皇考之命代祀南郊时,皇考圣躬不豫,静摄于畅春园,朕请侍奉左右,皇考以南郊大典应于斋所虔诚斋戒,朕遵旨于斋所至斋。至十三日,皇考召朕于斋所,朕未至畅春园之先,皇考命允祉、允祐、阿其那允禩、塞思黑允禟、允䄉、允祹、允祥、原任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即皇帝位…。隆科多乃述皇考遗诏,朕闻之惊恸,昏仆于地,允祉等向朕叩首,劝朕节哀,朕始强起办理大事,此当日之情形,朕之诸兄弟及宫人内侍与内廷行走之大小臣工,所共知共见者。…康熙帝曾托付朕之遗诏安肯帖无一语俯首臣伏于朕之前乎,而逆贼忽加朕以谋父之名此,朕梦寐中不意有人诬谤及此者也”。

④例如:上谕:“又如逆书加朕以逼母之名,伏惟母后圣性仁厚慈祥阖宫中若老若幼皆深知者朕受鞠育深恩四十年来备尽孝飬深得母后之慈欢,谓朕实能诚心孝奉而宫中诸母妃咸美母后有此孝顺之子,皆为母后称庆,此现在宫内人所共知者,及康熙帝升遐之日母后哀痛深至决意从殉不饮不食…母后素有痰疾又因康熙帝大事悲恸不释于懐于癸卯五月旧恙举发,朕侍奉汤药冀望痊愈不意遂至大渐,朕向来有畏暑之疾,哀痛擗踊屡次昏晕数月之内两遭大事…朕于康熙帝母后大事素服斋居三十三月如一日除祭祀大典及办理政事外所居之地,不过屋宇五楹不聼音乐、不事游览,实尽三年谅阴之礼,此亦内外臣工所共知者。朕于现在宫中诸母妃之前无不尽礼敬养,今诸母妃亦甚感朕之相待,岂有母后生我而朕孺慕之心有一刻之稍懈乎?况朕以天下孝养,岂尚缺于甘㫖而于慈亲之前有所吝惜乎?逆贼加朕以逼母之名,此更朕梦寐中不意有人诬谤及此者也,又如逆书加朕以弑兄之名”。

⑤例如:上谕:“朕令允禵奉祀景陵。有奸民蔡怀玺投书胤禵之院中,造作大逆之言称允禵为皇帝、而称塞思黑允禟之母为太后。允禵见书大逆之语,剪裁藏匿向该管总兵云:此非大事可酌量完结。即此,则其悖乱之心何尝改悔耶?…从前诸王大臣罗列阿其那允禩大罪四十款,塞思黑允禟大罪二十八款,允禵大罪十四款,又特参允䄉镇魇之罪,恳请将伊等立正典刑,以彰国宪。朕再四踌躇心实不忍,暂将阿其那拘禁降㫖询问,外省封疆大臣待其回奏然后定夺,仍令太监数人供其使令一切饮食所需听其索取,不意此际,阿其那遂伏冥诛、塞思黑从西宁移至保定交与直隶縂督李绂看守亦伏冥诛。夫以康熙帝至圣至慈之君父而切齿痛心于阿其那、塞思黑等,则伊等不忠不孝之罪尚安有得逃于天谴者乎?朕在藩邸光明正大公直无私,诸兄弟之才识实不及朕,其待朕悉恭敬尽礼并无一语之争竞,亦无一事之猜嫌,满洲臣工及诸王门下之人莫不知者。今登大位,实无纤毫芥蒂于胸中而为报怨泄愤之举,但朕纉承列祖康熙帝基业负荷甚重,其有闗于宗庙社稷之大计而为人心世道之深忧者,朕若稍避一已之嫌疑、存小不忍之见,则是朕之获罪于列祖康熙帝者大矣。古人大义灭亲周公所以诛管蔡也,假使二人不死,将来未必不明正典刑,二人之死实系冥诛,众所共知共见。朕尚未加以诛戮,也至于朕秉公执法锄恶除奸,原不以诛戮二人为讳,若朕心以此为讳,则数年之中或暗赐鸩毒或遣人伤害随时随地皆可陨其性命何必咨询内外诸臣众意佥同?…今逆贼乃加朕以屠弟之名,只此一事天下后世自有公论,朕不辨亦不授”。

乾隆帝上位后立即下令禁止发行和刊印

雍正帝驾崩仅两个月,刑部尚书徐本上奏请停其讲,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十九日,已经登基尚未改元的乾隆帝即违背父训,反悔赦免,于十二月敕曾静、张熙二人凌迟处死。雍正帝生前特别告诫子孙,不可杀曾张二人,以作为反面教员:“即朕之子孙,将来亦不得以其诋毁朕躬,而追究诛戮之。”意思是:连乾隆帝都不能违抗雍正帝的命令,但是乾隆皇帝最后还是违反雍正皇帝的遗命,在雍正帝病逝后,即刻诛杀了曾静、张熙两人以绝后患。在乾隆皇帝继位之后宣布《大义觉迷录》一书毁去其版,凡有私藏者,即有杀头灭身之罪。推论乾隆皇帝不许此书发行,让曾静等人的逆书广为流传,主要还是因为此逆书跟《大义觉迷录》完全相反,此书《大义觉迷录》“触及到雍正帝本人内部伦常之间的一些隐私和证据,为雍正帝十大罪状作出进一步解释和辩白,和曾静所作逆书内容是完全是相反的”。

原文目录

编辑

雍正上谕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曾静供词五条

雍正上谕

曾静、张熙供词二条

曾静供词二条

内阁九卿奏本

雍正上谕

诸王大臣奏请

雍正上谕

曾静供词二条

雍正上谕

曾静著述

附录

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雍正上谕

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副都统海兰等奏折

湖南省巡抚王国栋奏折

副都统海兰等奏折

刑部侍郎杭奕禄等奏折

湖广总督迈柱奏折

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刑部左侍郎杭奕禄等奏折

雍正上谕

广西巡抚金铁奏折三条

湖南巡抚王国栋奏折

雍正上谕

江苏巡抚尹继善奏折

江总督李卫奏折

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浙江总督李卫奏折

湖南巡抚赵弘恩等奏折

雍正上谕

安徽巡抚程元章奏张秀公等供词

江苏巡抚尹继善奏折

雍正上谕

湖南巡抚赵弘恩等奏折

雍正上渝

雍正向天下颁布《大义觉迷录》的始末

后记

雍正上谕二份

参考资料来

相关记载

编辑

《大义觉迷录》曾静所著逆书《知新录》内云“夷狄盗窃天位,染污华夏,如强盗劫去家财,复将我主人赶出在外,占踞我家。今家人在外者,探得消息,可以追逐得他”等语…。曾静所著逆书《知新录》内云“中国人之诡谲反复无耻无状者,其行习原类夷狄,只是恶亦是人之恶,天经地义,究竟不致扫灭”等语…。曾静所著逆书《知新录》内云“夷狄侵凌中国,在圣人所必诛,而不宥者,只有杀而已矣,砍而已矣,更有何说可以宽解得”等语…。

《大义觉迷录》曾静供:…强分中外华夷,到此直堪愧耻无地矣。况欺世盗名假窃圣言余唾以混理学之正者,其逆天不亦甚欤!至是而益信我朝名义之正德业之隆,诚极生民所未有也,猗欤盛哉!

《大义觉迷录》曾静供:…今承恩旨讯问,前供所称身受圣祖皇帝四十余年抚绥之恩,思为忠民义士,则当劝岳钟琪仰承先帝之志,辅佐阿其那允禩、允禵等,以继先帝之基业,何以竟将叛逆之事掀动岳钟琪!况逆书分别华夷,直指圣祖(康熙帝)为夷狄…。

《大义觉迷录》雍正帝谕曰:…曾静之恶逆大罪,肆诋朕躬(雍正帝),已为自古乱臣贼子所罕见。而吕留良诪张狂吠,获罪于圣祖(康熙帝)。

《大义觉迷录》雍正帝谕曰:…著将吕留良、严鸿逵、曾静等悖逆之言,及朕谕旨,一一刊刻,通行颁布天下各府、州、县、远乡僻壤,俾读书士子及乡曲小民共知之,并令各贮一册于学宫之中,使将来后学新进之士,人人观览知悉。倘有未见此书,未闻朕旨者,经朕随时察出,定将该省学政及该县教官从重治罪。特谕。

《大义觉迷录》奉雍正帝谕旨曰:…夫奸党充发往来之所,不止湖南一省也,即山西地方岂无此等逆党之流言!乃从无一人被其摇惑煽动者。独湖南奸民如曾静之辈,一闻奸徒之蜚语,即起叛逆之心,谓非其性与人殊者乎!

《雍正朝起居注》雍正七年九月十二日,雍正帝谕曰:吕留良、严鸿逵、曾静等逆天背理惑世诬民之贼而晓以天经地义纲常伦纪之大道,使愚昧无知平日为邪说陷溺之人豁然醒悟不致遭天谴,而罹国法此乃为世道人心计,岂可以谓之佞乎。天下后世自有公论,着将吕留良、严鸿逵、曾静等悖逆之言及朕谕旨一一刊刻通行颁布天下,各府州县远乡僻壤俾读书士子及乡曲小民共知之并令各贮一册于学宫之中,使将来后学新进之士人人观覧知悉,倘有未见此书未闻朕旨者,经朕随时察出,定将该省学政及该县教官从重治罪,特谕。

《雍正朝起居注》雍正七年十月初七日,内阁九卿翰詹科道等遵旨询问曾静。合词公奏曾静、张熙悖乱凶狡大逆不道请即行正法诛戮三族一䟽。 上御干淸宫召入诸臣等并令李绂随入听旨。雍正帝谕曰:今日诸臣合词请诛曾静、张熙,伊等大逆不道实从古史册之所未有,以情罪论之万无可赦,尔等所奏固是,但朕之不诛伊等者,实有隐衷,今特面谕尔等上年曾静之徒张熙到陕用诡名投书与岳锺琪。…曾静等僻处乡村为流言所惑,今捏造谤言之人实系阿其那允禩、塞思黑允禟门下之奸徒太监等因犯罪发遣广西心怀怨忿造作恶语一路流传,今已得其确据,若非因曾静之事则此辈之谣言展转流布,朕何从闻知为之明白剖晰俾家喻而户晓耶,即据今日之事论之实朕之大幸,而在曾静亦未为无功,且从来国家之法原以惩一儆百,如曾静等之悖逆谅宇宙内断无第二人,即后世亦可断其必无有与之比者,何必存惩一儆百之见耶。书云:宥过无大,昔年三藩反叛时,我圣祖皇考(康熙帝)于从逆之人能改悔自新者,皆施恩宽宥,令曾静等所犯既非首恶渠魁,亦无同谋叛党,其畏罪悔过,又出实心,此朕所以宽宥其罪,并非博宽大之名而废法也,一切朕另有谕旨…。

华夷中外之见,则蔽锢陷溺于吕留良不臣之邪说而其谤及朕躬者,则阿其那允禩、塞思黑允禟、允䄉、允禵等之逆党奸特造作蜚语布散传播,而伊误信以为实之所致,自上年至今已将一载,朕留心体察并令内外大臣各处根究今此案内著邪书造谤言之首恶俱已败露,确有证据并不始于曾静者尽明白矣,与朕初意毫无差谬,则曾静之误听尚有可原之情而无必不可宽之罪也据曾静供称,伊在湖南有人传说:先帝欲将大统传与允禵,圣躬不豫时降旨召允禵来京其旨为隆科多所隐,先帝宾天之日允禵不到隆科多传旨,遂立当今,其他诬谤之语得之于从京发遣广西人犯之口者居多等语,又据曾静供出传言之…查数年以来从京发遣广西人犯多系阿其那、塞思黑、允䄉、允禵门下之太监等匪类,此辈听伊主之指使到处捏造肆行流布。现据广西巡抚金

下一篇 清帝退位诏书

上一篇 詹天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