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勒克德浑 编辑

清朝宗室、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爱新觉罗·勒克德浑(Lekdehun,意为“垂遮” ,1629年6月25日 【一说1619年 】—1652年5月4日),清朝宗室,满洲正红旗人,清朝第一代顺承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之曾孙、礼烈亲王代善之孙、和硕颖毅亲王萨哈璘次子。母为嫡福晋乌喇那拉氏(布占泰之女)。

顺治元年(1644年),受兄阿达礼之罪牵连,因而被罢黜宗室。当年十一月复入宗室,加封多罗贝勒爵位。顺治二年(1645年)七月,授平南大将军。顺治五年(1648年)九月,以军功晋封多罗顺承郡王。顺治七年(1650年)五月,擢任议政。顺治八年(1651年)三月,管理刑部事务。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二十七日薨逝。谥“恭惠”,是为多罗顺承恭惠郡王。

勒克德浑平定江浙、湖广,擒拿南明重臣何腾蛟,为清朝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受封顺承郡王,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爱新觉罗·勒克德浑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民族族群:满族

出生日期:1629年6月25日(一说1619年)

逝世日期:1652年5月4日

主要成就:平定江浙、湖广,擒何腾蛟

爵位:顺承郡王

谥号:恭惠

旗籍:满洲正红旗

人物生平

编辑

年少经历

勒克德浑的父亲萨哈璘骁勇善战而且长于智谋,不仅明达聪敏,通晓满、汉、蒙古文,掌管礼部多年,而且多次献上良策,忠心耿耿的辅佐皇太极开创帝业,深得皇太极的信任,这对于少年时期的勒克德浑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使他从小就向往如同父辈们一样决战沙场,建功立业。

崇德元年(1636年),萨哈璘因病逝世,勒克德浑只能与兄长阿达礼相依为命。可能是基于皇太极对他父亲的器重,所以勒克德浑并没有因父亲的死而没落,而是在年轻一代的贵族中迅速崛起。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清室又开始了一场权力斗争。阿达礼由于公开支持睿亲王多尔衮,结果受到各方一致谴责,不久被爷爷代善抓起来,后以扰乱国政的罪名处死,同时还有他的伯父硕讬被一同下狱。勒克德浑也遭牵连,被罢黜宗室名分,且削去爵位,贬为豪格旗下的庶民。多尔衮的丢卒保帅,使勒克德浑远离的睿党的范围,使他日后免受牵连而且还受到了重用。

战功赫赫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多尔衮的势力也日益庞大,俨然清朝的最高统治者。这时他想起了因他而遭难的勒克德浑,于是他恢复了勒克德浑的皇室身份,并且册封为多罗贝勒。不难看出这时对于勒克德浑的笼络,既是对阿达礼的补偿,最主要的是向清廷内部展示跟着多尔衮就一定有回报。

顺治二年(1645年),勒克德浑被命为平南大将军,接替豫亲王多铎,驻扎在江宁(今江苏南京)。当时南明鲁王朱以海占据浙东一带,在群臣的拥立下于绍兴监国,他的军事力量在钱塘江以南的沿江构筑了一条坚强的防线,使清军难以进犯。这时,南明的大学士马士英与总兵方国安率兵渡过了钱塘江,欲夺回杭州。勒克德浑在江宁得知后,立刻遣兵奔赴杭州解围,马士英与方国安看清军势大,立刻退兵撤回钱塘江。马士英与方国安撤围后,又分别攻占了杭州西南方的余杭、富阳两地。勒克德浑派遣梅勒额真珠玛喇和和托攻击余杭、富阳两地的明军,两军合营在杭州城三十里外。清军攻势凌厉,锐不可当,马士英与方国安被击败。正当清军庆功之时,马士英与方国安又率兵渡江,包围了杭州城,结果还是被梅勒额真济席哈所败,溺死者不计其数。正当勒克德浑在江浙战场上频频得胜的时候,清军在中部的湖广战场上却频频告急。十一月,明唐王朱聿键的隆武政权所任命的湖广总督何腾蛟招纳了原李自成的余部李过、高一功、郝摇旗、刘体纯等人,进入湖广战场,反攻清军占领下的军事重镇荆州、武昌,使湖广战场上的清军面临全面崩溃的境地。十二月,多尔衮急调勒克德浑移军西去救援湖广战场,于是勒克德浑亲率满蒙精锐,偕同镇国将军爱新觉罗·巩阿岱一起,从江宁逆江而上,驰援武昌。

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勒克德浑率军进抵武昌,紧接着就对明军展开了全面进攻。他首先派遣护军统领博尔辉督军进击岳州解围,自己率主力前往荆州。博尔辉一军首战于临湘,歼灭明军千余人,随后进抵岳州,立刻击退了明军的围城部队,明将黑运昌率二百余艘战舰投降。与此同时,勒克德浑的主力进至石首,正巧明军渡江进攻荆州。勒克德浑不动声色,悄悄派出了尚书觉罗郎球等人带领一部人马渡过南岸,等到明军渡河一半的时候,突然水陆两军同时猛攻,大败明军,消灭了这一支明军的援军,之后大军水陆并进乘夜疾驰,向荆州奔去,第二天凌晨进抵城下。由于清军行动迅速诡秘,驻扎在城外的明军毫无察觉。到了晚上,郎球等人将明军在江中的战舰尽数夺走。之后,又指挥八旗铁骑分两翼杀入明军主营,明军与大顺军促不及防,被清军打得一败涂地,战线全面崩溃,伤亡十分惨重。勒克德浑又命奉国将军巴布泰等人率军乘胜追击,大顺军虽然败退,可是依然奋战如前。自安远、南漳、喜峰山、关王岭至襄阳等地,与清军多次交战。不过大势以去,接连战败,主力损失殆尽。最后,大顺军将领李孜(李自成弟)、田见秀、张耐、李佑、汝义等带着残部五千余人,前往彝陵投降勒克德浑。于是清军获得牛、马等牲畜一万二千余,掠夺人口和其他战利品不计其数。由于勒克德浑迅速的解除了清军在湖广战场上的危机,清廷对他的功绩十分赞赏,下诏让他班师回江宁,并赐以黄金百两、白银二千两。

顺治五年(1648年)九月,勒克德浑因前功,进封为顺承郡王。这时,西南的南明永历政权由于获得了张献忠的部将李定国等人的支持,成为了当时势力最大的反清力量。在李定国与南明名将何腾蛟的指挥下,南明军队从广西挥师北上,迅速攻下了湖南大部,而在汉水流域的大顺军的残部也伺机而起,向清军展开了攻势,打击湖广的清军。于是清廷任命郑亲王济尔哈朗与勒克德浑督兵出征湖广,扫荡当地的抗清势力。

顺治六年(1649年)初,勒克德浑率八旗精锐长驱直入,横扫湘潭,南明军队与大顺军望风披靡,莫敢与之争锋,纷纷败退回广西境内,何腾蛟战败被擒。勒克德浑平定湖广后,又挥师南下,移师进入广西,进攻广西北部重镇全州。这时,集结在广西北部的南明军队向清军发动了反攻,意图阻挡清军的进一步南下。但是清军锐气犹盛,勒克德浑接连两次击败了明将焦琏的进攻,之后又用计赚取了永安关,驱逐了曹槓子领导的地方武装,又攻占了道州。

顺治七年(1650年),勒克德浑班师还朝,获得清廷所赏赐的黄金五十两、白银五千两。

英年早逝

顺治八年(1651年),勒克德浑奉命掌管刑部事务。勒克德浑多次立下大功,但是他在这以后的待遇地位却没有很大提高,可能与顺治帝和多尔衮的矛盾有关,不过当时多尔衮已死,这方面的因素应该不是主要的。

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勒克德浑去世。康熙十年(1672年),追谥为“恭惠”。

家族成员

编辑

先辈

曾祖父: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太祖。

曾祖母:元妃佟佳·哈哈纳扎青,塔木巴晏之女。

祖父:爱新觉罗·代善,和硕礼烈亲王。

祖母:继福晋叶赫纳喇氏,布齐贝勒之女。

父亲:爱新觉罗·萨哈璘,和硕颖毅亲王。

母亲:嫡福晋乌喇纳喇氏,布占泰贝勒之女、

妻妾

嫡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公伊尔涂齐董果罗之女(为科尔沁左后旗洪果尔之女,崇德七年九月嫁娶)。

继福晋:他塔喇氏,头等侍卫岱恭之女。

侧福晋:噶尔扎氏,公钴里泰之女(康熙五十五年闰三月追封侧福晋)。

妾:刘氏,刘久武之女。

子嗣

长子:哈尔哈(1644年7月23日—1645年9月8日),顺治元年(1644年)甲申六月二十日戌时生,母嫡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公伊尔图齐董果罗之女。顺治二年(1645年)乙酉七月十九日辰时卒,年2岁。

次子:萨喇(1649年5月14日—1693年12月6日),顺治六年(1649年)己丑四月初三日未时生,庶母刘氏,刘久武之女。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癸酉十一月初十日午时卒,年45岁。

三子:诺罗布(1650年3月24日—1717年3月17日),多罗顺承忠郡王,顺治七年(1650年)庚寅二月二十三日巳时生,母侧福晋噶尔扎氏,公祜里泰之女;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正月授头等侍卫,本年二月授副都统;康熙四十年(1701年)九月授都统擢任议政兼右翼前锋统领;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四月授杭州将军;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五月袭其侄布穆巴多罗顺承郡王;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丁酉二月初五日戌时薨,年68岁,谥曰忠。

四子:勒尔锦(1652年1月29日—1706年9月7日),已革多罗顺承郡王,顺治八年(1652年)辛卯十二月十九日卯时生,母继福晋他塔喇氏,头等侍卫岱泰之女;顺治九年(1652年)八月袭顺承郡王;康熙十一年(1672年)八月掌宗人府事;康熙十二年(1674年)十二月授宁南靖寇大将军;康熙十九年(1680年)十一月因率师讨贼坐失事机革退王爵幽禁;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丙戌八月初一日戌时卒,年56岁。

爵位世系

编辑

第一任:勒克德浑(1629—1652),多罗顺承恭惠郡王,顺治五年(1648年)受封顺承郡王。

第二任:勒尔锦(1652—1706),勒克德浑第四子,已革多罗顺承郡王。顺治九年(1652年)袭爵。率军平定三藩之乱。康熙十九年(1680年),以劳师糜饷,坐失事机削爵。

第三任:勒尔贝(1678—1682),勒尔锦第三子,多罗顺承郡王。康熙二十年(1681年)袭爵,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去世。

第四任:延奇(1682—1687),勒尔锦第四子,多罗顺承郡王。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袭爵,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去世。

第五任:充保(1685—1698),勒尔锦第七子,多罗顺承郡王。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袭爵,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去世。

第六任:布穆巴(1682—1751),勒尔锦第五子,已革多罗顺承郡王。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袭爵,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五月以罪削爵。

第七任:诺罗布(1650—1717),勒克德浑第三子,多罗顺承忠郡王。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授一等侍卫。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二月,擢镶黄旗汉军副都统。十二月,调镶蓝旗满洲副都统。康熙四十年(1701年),摄右翼前锋统领。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授杭州将军。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袭封多罗顺承郡王。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二月,去世,年六十八,谥号“忠”。

第八任:锡保(1688—1742),诺罗布第四子,已革和硕顺承亲王。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袭爵,讨伐准噶尔可汗噶尔丹策零有功。雍正九年(1731年),进封为顺承亲王。雍正十一年(1733年),坐噶尔丹策零兵越克尔森齐老而不赴援之罪,削爵。

第九任:熙良(1705—1744),锡保长子,多罗顺承恪郡王。雍正三年(1725年),封辅国公,寻授散秩大臣。雍正五年(1727年),晋封镇国公。雍正十年(1732年)正月,封世子。三月,署镶红旗汉军都统。雍正十一年(1733年)七月,以父罪革世子。十二月,袭封多罗顺承郡王。乾隆元年(1736年)二月,管镶蓝旗觉罗学。乾隆九年(1744年)四月去世,谥号“恪”。

第十任:泰斐英阿(1728—1756),熙良长子,多罗顺承恭郡王。乾隆九年(1744年)袭爵。乾隆十三年(1748年),授宗人府右宗正。乾隆十五年(1750年),管镶红旗觉罗学。乾隆十九年(1754年)四月,任左翼前锋统领。十月,迁正黄旗汉军都统。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六月,转左宗正。七月去世,谥号“恭”。

第十一任:恒昌(1753—1778),泰斐英阿第四子,多罗顺承慎郡王。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袭爵,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去世,谥号“慎”。

第十二任:伦柱(1772—1823),恒昌长子,多罗顺承简郡王。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袭爵,道光三年(1823年)去世,谥号“简”。

第十三任:春山,伦柱第四子,多罗顺承勤郡王。道光元年(1821),封镇国将军。道光三年(1823年)袭爵。咸丰四年(1854)去世,谥号“勤”。

第十四任:庆恩,春山第五子,多罗顺承敏郡王。咸丰四年(1854)袭爵。同治帝大婚,赐三眼孔雀翎。光绪七年(1881年)去世,谥号“敏”。

第十五任:讷勒赫,庆恩长子,多罗顺承质郡王。光绪七年(1881年)袭爵。光绪帝大婚,赐食全俸。慈禧太后万寿,岁加银二千。民国六年(1917年)去世,谥号“质”。

第十六任:文葵,讷勒赫堂兄长福之子,民国六年(1917年)袭爵,1992年去世,年八十四岁。

后世纪念

编辑

顺承郡王府

顺治五年(1648年)勒克德浑晋封顺承郡王,顺承郡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顺承郡王府在民国年间曾一度为张作霖的大帅府,解放后为全国政协办公地。顺承郡王府一直保存完好,1994年,全国政协礼堂修建新楼,将顺承郡王府异地搬迁,复建到了朝阳区朝阳公园东侧。

顺承郡王家族墓

顺承郡王家族墓俗称房山王爷坟,位于北京房山区西甘池村、二龙岗村,鼎盛时绵延几里,高墙大院,次第森严。这座陵园留下了不少历史遗迹。列举如下:第一代勒克德浑大宝顶、驮龙碑;第二代勒尔锦小宝顶;第七代诺罗布大宝顶、驮龙碑;第十代泰斐英阿驮龙碑、第十二代伦柱驮龙碑、第十四代庆恩大宝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