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桐城之战 编辑

明代崇祯八年发生的战役

张献忠桐城之战张献忠桐城之战

桐城位于江淮要冲,明初属江宁府,后属安庆府,直隶南京, 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崇祯八年(1635年)至十五年,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在桐城与明廷官军多次鏖战。境内的北峡关和县城郊外是两军交锋的主要战场。

基本信息

编辑

名称:张献忠桐城之战

发生时间:1635年

地点:桐城

主要指挥官:张献忠

事件背景

编辑

明崇祯八年(1635年)至十五年,张献忠领兵六次围攻县城,均劳师无功。在攻打城池之役中,以崇祯八年与十五年两次战斗最为激烈。

过程

编辑

明崇祯八年正月,张献忠农民起义军数万人克凤阳,过庐州,兵锋直逼桐城。二十七日,桐城守军潘可大部与起义军在县城东郊交战,官军败溃,伤亡100余人,余部逃入城内。县城防守严密,城墙上密布火毬、大炮和弓箭。二十八日清晨,起义军用绳索将众多肉案连在一起,上面覆盖湿棉絮,以防火炮和箭击。他们将这些掩体推至城墙之下,自东祚门环列至向阳门,然后藉此掩护以大斧砸斫城墙,并把这种攻城术戏称为“木牛凿城”。城上守军向义军阵地推放石磙,义军伤亡惨重,便改为火攻。在烟火的掩护下,上百名义军攀登云梯,强行登城,终因守城官军拼死强守,攻城失败。

结果

编辑

崇祯十五年二月,张献忠起义军再次围攻县城十四昼夜,并宣称“必破桐”,终因城防坚固而未克。十一月二十一日,张献忠领兵再度攻城,大本营设于县城西山。义军又垒高台、掘隧道,采取立体围攻战术,然而终因守军炮火密集、箭如飞蝗,攻城未克。张献忠对桐城县城久攻不下,抱撼之至,遂率部永远离境。自此,有了“铁打桐城”之誉。

下一篇 白杆兵

上一篇 王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