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平区 编辑
梁平区,重庆市辖区,位于重庆东北部,与四川省达州市接壤,东邻万州区,西连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南靠忠县、垫江县,北接达州市达川区、开江县,具有山、丘、坝兼有而以山区为主的特殊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春早,面积1892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28个乡镇。2023年,户籍人口905477人,常住人口62.89万人 。
梁平区有梁山灯戏、梁平木版年画、梁平癞子锣鼓、梁平竹帘、梁平抬儿调等五项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市级保护名录15项,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存有双桂堂、百里竹海等自然人文景观。 巴渝第一大平坝——梁平坝子,沃野千里、碧田万顷。四面青山下,蜀东鱼米乡;千家竹叶翠,百里柚花香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春早、秋短夏长、初夏多雨、无霜期长。
梁平区是中国名柚之乡、中国寿竹之乡。 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天然竹海——百里竹海,“全国三大名柚之一”的梁平柚,被誉为“茶中瑰宝”的梁平甜茶。 梁平区自古为交通南北、东出西进的陆路要道,境内渝万高铁、达万铁路、沪蓉高速、张南高速、G318国道、G243国道等陆路干线交汇。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获评国际湿地城市、国家功率半导体封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名单,牵头建设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10个功能平台之一—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 是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示范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
2022年,梁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71578万元。
中文名:梁平区
外文名:Liangping District
别名:梁山
行政区划代码:500155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中国西南地区重庆市
地理位置:重庆市东北部
面积:1892 km²
下辖地区:5个街道、26个镇、2个乡
政府驻地:重庆市梁平区双桂街道桂西路6号
电话区号:023(+86)
邮政编码:4052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62.89 万(2023年)
著名景点:双桂堂、蟠龙洞、滑石寨、东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机场:重庆梁平机场
火车站:梁平站、梁平南站
车牌代码:渝
地区生产总值:5771578 万元(2022年)
梁平城市风光
西周、春秋,梁平地属庸国。战国时属巴国、巴郡。
秦、西汉,属巴郡朐䏰县(治今云阳)。西汉居摄三年(公元8年),县地属巴郡临江县(治今忠县)。东汉初,属益州巴郡。兴平元年(194年),刘璋三分巴郡,县地属固陵郡(治鱼复今奉节)。建安六年(201年),改固陵郡为巴东郡,县地属巴东郡直至晋代。
西魏元钦二年(553年),置梁山县,以境内高粱山为名,治黄土坎。
隋朝,开皇三年(583年),撤郡改州,以州统县,梁山县隶南州(治今万州区)。大业三年(607年),废州设郡,以郡统县,梁山县隶巴东郡(治民复县今奉节)。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巴东郡复置信州,梁山县隶信州(治今奉节)。武德二年,析信州的3个县置南浦州,梁山县隶南浦州。武德八年,隶夔州。武德九年,隶浦州。贞观八年(634年),浦州改名万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名南浦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万州,梁山县均隶之,直至宋初。唐朝一直属于夔州都督府(治今奉节)和夔州防御使(治今奉节)。
宋朝,开宝三年(970年),以万州石氏屯田务置梁山军,亦名高粱郡,隶夔州路(治今奉节),领梁山县,军治今梁山镇。元右元年(1086年),隶万州。
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升梁山军为梁山州,领梁山县,隶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夔州路(治今奉节)。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新宁县(今开江)划入梁山县,洪武六年十二月,裁梁山州,仍置梁山县,隶四川承宣布政使司下川东道夔州府(治今奉节)。洪武十年五月,改隶忠州,后还隶夔州府。洪武十四年,新宁县划出。
清朝,康熙七年(1668年),裁新宁县入梁山县。雍正七年(1729年),新宁县划出复置。雍正十二年,改隶忠州直隶州。
民国二年2月,以道统县,梁山县隶川东道。民国五年,梁山县成为川军一、二军、国民政府军二十、二十一军的防区。民国十八年,直隶四川省政府。民国二十四年3月1日,川政统一,梁山县隶第十行政督察区,列为一等县。民国二十九年,列为二等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梁山县隶川东人民行政公署大竹专区。1952年12月3日,因县名与山东省梁山县同名,遂以境内有平坝而更名为梁平县。1953年3月10日,撤销大竹专区,梁平县划归万县专区(地区)管辖至1997年6月。
1997年6月(1)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四川省重庆市。(2)重庆直辖市辖原四川省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所辖行政区域。 梁平改由重庆直辖。
2014年9月1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梁平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梁山街道人民东路25号迁至梁山街道桂西路6号。县政府驻地迁移后,梁平县行政区域不变。
2016年11月24日,国务院正式签发《国务院关于同意重庆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撤销梁平县,设立梁平区。
秀美风光
2017年1月10日,梁平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2020年11月29日,加入大巴山·大三峡文旅发展联盟。
梁平特产
区划沿革
2017年5月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复:
一、同意撤销安胜乡,设立安胜镇。安胜镇行政区域为原安胜乡行政区域,镇政府驻梁安村梁安街1号(原安胜乡人民政府驻地)。
二、同意撤销复平乡,设立复平镇。复平镇行政区域为原复平乡行政区域,镇政府驻小山村复兴街83号(原复平乡人民政府驻地)。
三、同意撤销紫照乡,设立紫照镇。紫照镇行政区域为原紫照乡行政区域,镇政府驻青锋村新大街2号(原紫照乡人民政府驻地)。
调整后,梁平区辖2个街道、29个镇、2个乡。
2020年6月1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复:
一、撤销合兴镇,设立合兴街道。撤镇设街道后,合兴街道管辖原合兴镇行政区域,街道办事处驻银恒村合兴街268号
截至2020年6月18日,梁平区辖5个街道、26个镇、2个乡。 区政府驻重庆市梁平区双桂街道桂西路6号。
名称 | 简 介 |
梁山街道 | 辖7个社区,面积106平方千米。2009年11月撤销梁山镇建立梁山街道;2011年10月因区划调整,撤销原城东乡后整体并入梁山街道管辖。 |
双桂街道 | 辖11个行政村、4个社区,面积58平方千米。双桂街道于2009年7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 |
合兴街道 | 位于梁平区东北部。辖8个行政村,面积54平方千米。云复公路、达万铁路贯穿全境。 |
仁贤街道 | 位于梁平区中部。辖6个行政村,面积41平方千米。地处平坝浅丘地区,南北地势稍高,东西略平缓,海拔高度最低处420米,最高处558米。 |
金带街道 | 位于梁平区中部。辖7个行政村、1个街道,面积31.45平方千米。 |
蟠龙镇 | 位于梁平区东南部。辖10个行政村,面积96.27平方千米。海拔最高点为1221米,最低点为350米。 |
星桥镇 | 位于梁平区北部。辖8个行政村,面积53.1平方千米。地形起伏,以山丘地带为主,西南面为平坝。 |
复平镇 | 位于梁平区东北部。辖4个行政村,面积32平方千米。海拔最低处小河口315米,最高处白岩山顶1118米。 |
安胜镇 | 位于梁平区西北部。辖5个行政村,面积28平方千米。地势东南低西北高,以平坝丘陵为主,海拔443-638米。 |
聚奎镇 | 位于梁平区中西部。辖12个行政村、1个街道,面积57平方千米。境内地势平坦,最高点猫儿石海拔843米,最低点黄土坎海拔438米。 |
礼让镇 | 位于梁平区中部。辖9个行政村、1个社区,面积45平方千米。 |
明达镇 | 位于梁平区西北部。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面积58.9平方千米。 |
龙门镇 | 位于梁平区西北部。辖11个行政村,面积53平方千米。地势南高北低,海拔452~952米。 |
新盛镇 | 位于梁平区北部。辖11个行政村、1个社区,面积68平方千米。 |
文化镇 | 位于梁平区北部边陲。辖8个行政村,面积30平方千米。境内主要矿产资源为青砂石,地质储量300万立方米。 |
屏锦镇 | 位于梁平区西南部。辖19个行政村、2个社区,面积102.11平方千米。地处国道318线和省道渝巫路交汇处,西北邻四川省达州市,南靠重庆市垫江县。 |
回龙镇 | 位于梁平区西南。辖15个行政村、1个社区,面积90平方千米。东西两边高,中间稍微低。海拔432米~1064米。 |
荫平镇 | 位于梁平区城西南部。辖10个行政村,面积54平方千米。 |
云龙镇 | 位于梁平区南部。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面积78.4平方千米。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坪坝、浅丘为主,海拔410-1125米。 |
和林镇 | 位于梁平区西南部。辖9个行政村,面积58平方千米。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山地丘陵,西部为丘陵、平坝。 |
铁门乡 | 位于梁平区东南边陲。辖3个行政村,面积31平方千米。 |
袁驿镇 | 位于梁平区西部。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面积42.6平方千米。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有小溪河2条,属小清河水系,自东向西流,在临碧山镇界处出境。 |
碧山镇 | 位于梁平区西部。辖10个行政村,面积39平方千米。以浅丘、平坝为主,海拔390—501米。 |
虎城镇 | 位于梁平区西北部。辖17个行政村、1个社区,面积78平方千米。东北部有施家河,南部有白阳河,西部有波漩河。 |
龙胜乡 | 位于梁平区西北部。辖4个行政村、1个社区,面积36平方千米。 |
竹山镇 | 位于梁平区西部。辖7个行政村,面积48平方千米。 |
七星镇 | 位于梁平区西北边陲。辖5个行政村,面积33.1平方千米。 |
福禄镇 | 位于梁平区东部。辖14村、1个居委会,面积87.5平方千米。地势北高南低,汝溪河及其支流由北向南穿境而过。 |
曲水镇 | 位于梁平区东部。辖8个行政村,面积47.43平方千米。境内白杨河是汝溪河上游。 |
石安镇 | 位于梁平区东南边陲。辖9个行政村、1个社区,面积60.5平方千米。 |
紫照镇 | 位于梁平区东南部。辖4个行政村,面积36平方千米。海拔高度为308—695米,地处深丘地带,地势东高西低,年均气温 17℃,年降雨量1100毫米。 |
柏家镇 | 位于梁平区城西北部。辖5个行政村,面积28平方千米。地势东南低西北高,以平坝丘陵为主,海拔443-638米。 |
大观镇 | 位于梁平区东南部。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面积53.3平方千米。 |
位置境域
梁平区交通区位
梁平区
地形地貌
梁平坝子
梁平地貌由于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和岩性的控制,以及受水文作用的影响,呈现“三山五岭,两槽一坝,丘陵起伏,六水外流”的自然景观,形成山、丘、坝兼有而以山区为主的特殊地貌。境内有东山、西山和中山,均呈北东走向,平行排列,互不衔接。山区海拔500—1221米,面积606.5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32%。
东山(黄泥塘背斜)和西山(明月峡背斜)因山顶出露的嘉陵江组灰岩被水溶蚀成为狭长的槽谷(在东山为城南槽、在西山为百里槽),两翼须家河组沙岩相对成为陵峡的山岭,故为“一山两岭一槽”型。中山(南门场背斜)顶部未出露嘉陵江灰岩,无溶蚀现象,仍保持“一山一岭”型。在“三山”之间分布着许多起伏不平的丘陵,东南和东北为深丘,中部和西北部为浅丘。面积1184.9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62.9%。
在境内中部,东、西两山之间,有一块由古代湖泊沉积而成的平坝,地势平坦而开阔,面积100.73平方千米,在全区总面积的5.4%,被称为巴渝第一大坝(川东第一大坝),即梁平坝子。境内的地势高出邻区县,高滩河、波漩河、新盛河、普里河、汝溪河和黄金河等六条主要河流迂回于平坝浅丘之间,河床狭窄,分别流入万州、忠县、垫江、开江和达川等区县。
气候
梁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冬暖春早、秋短夏长、初夏多雨、无霜期长、湿度大、风力小、云雾多、日照少的气候特点,年均气温16.6℃,年均降雨量1262毫米,年均相对湿度81%,平均日照1336小时,平均无霜期279天,年均风速1.3米/秒。
水文
龙溪河
梁平处于长江干流与嘉陵江支流渠河的分水岭上,地势高于四周,为邻县溪河发源地,过境内客水量极少。主要河流有高滩河、波漩河、新盛河、普里河、汝溪河、黄金河共6条,支流384条,全长809千米。
土壤
全区土壤共划为4个土类、6个亚类、17个土属、60个土种、84个变种 、以灰棕紫色水稻土、红棕紫色水稻土、老冲积黄泥水稻土、灰棕紫泥土和红棕紫泥土五个土属为最多,约占86.12%.耕地 有机质为1.55%,全氮0.096%,全磷0.078%,全钾2.14%,碱解氮86PPM,速效磷4PPM,速效钾84PPM,PH值平均数是6.9o,林地和草地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略高于农耕地。丘陵占44.28%,河谷平坝仅占55.72%。其中,海拔500米以下的面积4.4119万公顷,占耕地面积67.46%;海拔500~800米的1.757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6.87%;海拔800~1200米的0.37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5.67%;海拔1200米以上的无耕地面积。
土地资源
梁平区的水库
2012年,梁平土地189213.33公顷,毛耕地92133.33公顷,园地2486.66公顷,林地30400公顷,疏林草地8666.66公顷,草山草坡13533.33公顷,水域7160公顷,其它土地34833.33公顷.在毛耕地中,净耕地77140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40.77%.在净耕地面积中,水田42616.21公顷,占耕总面积的65.17%。
矿产资源
据2016年12月政府官网信息显示,梁平共发现的矿种有煤、石灰岩、石膏矿、天然气、铁、泥炭、绿豆岩、砖瓦用页岩、陶瓷土、砂岩、建筑石料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电石用灰岩、矿泉水、地热等10多种。已开发利用的有10种,即煤、天然气、矿泉水、陶瓷土、砖瓦用页岩、砂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石膏矿、水泥用灰岩和电石用灰岩。天然气、煤、石膏矿为优势矿种,天然气储量达2000亿立方米,煤的基础储量达5000多万吨;石膏矿的基础储量达2.76亿吨,是重庆市石膏矿的主要产地。全区固体矿产资源赋存特点总体上是:中小型矿床多,大型矿产少;能源矿产、非金属矿产多,金属矿产少。
水能资源
梁平区平均河网密度0.43千米/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105627万立方米,年均流量33.5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28255千瓦,可开发量7410千瓦。
生物资源
百里竹海
梁平区动物资源达600余种,有金丝猴、华南虎、蜂猴、黑鹳等国家重点珍稀保护动物。
职务 | 姓名 |
---|---|
区委书记 | 钱建超 |
区长 | 陈孟文 |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 孙代勇 |
区政协主席 | 张子玉 |
领导信息截至2024年8月 |
人口数量
2022年末户籍总人口911747人。其中,城镇人口377454人,乡村人口534293人。男女性别比108.46(女性为100)。年内出生4889人,出生率为5.4‰;年内死亡7382人,死亡率为8.1‰。常住人口64.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1.96%。
年龄构成
2014年人口年报显示,梁平14岁及其以下少年儿童130447人,占总人口14.11 %,15—49岁青壮年503842人,占总人口54.51 %;65岁以上老人107247人,占总人口11.6 %;全区最高龄老人104岁。
性别构成
2014年人口年报显示,梁平的性别比例(即每100名女性的男子数)为109.5%,男性占52.27%,女性占47.73%。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梁平区常住人口65.53万人。
民族构成
2014年人口年报显示,梁平有34个民族,汉族922672人,占总人口99.8%,少数民族33个、1568人,其中1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土家族554人、苗族255人、壮族227人、侗族98人、布依族82人、彝族62人、蒙古族48人、瑶族42人、仡佬族34人、黎族30人、满族24人、回族14人、羌族10人等。
综述
2023年,梁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下同)3.0%。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0.9%,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6:41.2:46.2。
2022年,梁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71578万元,比上年增长(下同)4.2%。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662467万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2798351万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2310760万元,增长1.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5:48.5:40.0。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8.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8.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1%。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7.7%,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5.1%;民间投资增长103.7%,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2.8%;工业投资增长48.8%,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4.4%。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3503万元,增长17.4%;其中税收收入161442万元,增长18.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75094万元,增长11.4%。
第一产业
梁平区农业
梁平区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已建立粮油、梁平柚、蚕桑、水禽、生猪、水产品、林竹、蔬菜等八大骨干商品基地。
2023年,梁平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027451万元,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分别为622769万元、53702万元、282789万元、48345万元和19845万元。
2023年,梁平区粮食播种面积98.8万亩,下降1.6%。蔬菜播种面积34.3万亩,增长2.1%。水果种植面积19.9万亩,增长7.1%。
2023年粮食总产量达36.3万吨,增长2.3%。其中,夏粮产量2.7万吨,增长1.5%;秋粮产量33.6万吨,增长2.3%。全年谷物产量28.7万吨,增长3.0%;其中,稻谷产量22.6万吨,增长3.2%;小麦产量0.2万吨,增长3.6%;玉米产量5.9万吨,增长2.3%;水果产量23.2万吨,增长15.2%。
2023年出栏生猪70.7万头,增长4.0%;出栏羊4.0万头,下降2.5%;出栏家禽1141.0万只,增长2.3%;出栏牛2.1万头,增长5.1%。
第二产业
梁平工业园区
梁平区是中国西部塑料生态产业基地, 培育以生态塑料、集成电路、不锈钢制品、环保等新兴产业集群为主的“一支柱四集群”特色工业体系。
2023年,梁平区实现工业增加值下降6.6%,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7%。全年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1.6%,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5%。全区资质内建筑企业产值增长9.2%。
2022年,梁平区建筑业增加值1040616万元,增长10.8%。全区资质内建筑企业实现产值2136109.4万元,增长14.6 %。
第三产业
2023年,梁平区消费品零售总额3321524.9万元,增长7.2%。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83655.7万元,增长7.1%;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337869.2万元,增长7.5%。批发业零售额501374.5万元,增长7.3%;零售业零售额2292508.4万元,增长7.1%;住宿业零售额23590.4万元,增长8.1%;餐饮业零售额504051.5万元,增长7.5%。在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商品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企业增长12.8%,文化办公用品类企业增长19.6%,粮油食品类企业增长34.2%,饮料类企业增长17.1%,烟酒类企业增长8.3%,中西药品类企业增长8.7%,汽车类企业下降2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企业下降35.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企业增长0.6%,化妆品类企业下降28.5%,日用品类企业增长12.8%。
2023年末,梁平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345157.7万元,比年初增加616729.9万元,比年初增长10.8%;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399061.1万元,比年初增加235340.7万元,比年初增长7.4%。
2023年,梁平区保费收入83909.4万元,增长7.0%,其中人寿保险56331.8万元,增长6.3%;财产保险27577.6万元,增长8.3%。全年保险赔付28863.9万元,增长16.5%,其中人寿保险赔付10473.8万元,增长11.3%;财产保险赔付18390.1万元,增长19.7%。
梁平城区全景图
科学技术
2023年,梁平区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4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7户。全年共获得专利授权520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86件。截至年底,梁平区专利授权数2638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210件。全区共有注册商标10417件,驰名商标1件,地理标志量11件。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梁平区共有中等职业学校3所,普通中学19所,小学58所,幼儿园9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04430人,毕业生31740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344人,在校生7841人,毕业生2390人;普通高中招生6012人,在校生17464人,毕业生5228人;普通初中招生7166人,在校生24604人,毕业生10358人;普通小学招生6360人,在校生39920人,毕业生7408人;学前教育招生2491人,在校生14483人,毕业生6332人;特殊教育招生19人,在校生118人,毕业生24人。
文化事业
2023年末,梁平区有区级广播电视台1座,影剧院2个,文化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3个,农家书屋269个。公共图书馆2个,纸质图书568597册,电子图书26.7TB。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个,青少年儿童体育学校1个。全年有线广播电视实际在册用户12.1万户,其中数字电视实际在册用户9.0万户。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9.3%,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9.1%。
2022年5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发布,该区被纳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规划范围。
医疗卫生
2023年末,梁平区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个体办诊所)592个。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091张,其中医院床位4981张。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18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716人,注册护士1816人。
基础设施
梁平区城建
2013年,梁平区改造升级老城区人民东路、核桃湾、东池巷道路。实施梁山路改造,新增停车位438个。整治13条背街小巷,硬化路面5218平方米。建成政府行政综合楼、“四中心一馆”、地下商场、公共人防主体工程。建成双桂新民居14万平方米,交付使用10万平方米。建成双桂雅苑主体工程4万平方米。建成正龙寺公园,中央公园土建工程完成80%。
2015年末,全区城市道路里程112.71千米,增长14.7%,道路面积259.33万平方米,增长17.9%,人行道面积80.63万平方米,增长19.3%,排水管道210.36千米,增长21.9%。年末出租车174辆。城市日供水生产能力4.8万立方米,供水管道220千米。
2020年4月14日,梁平区入选2020-2021年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
人民生活
梁平人民生活
2023年末,梁平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23元,增长5.4%。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591元,增长4.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95元,增长5.9%。全区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22304元,增长6.3%。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462元,增长5.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807元,增长7.2%。
2023年,梁平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4万人,增长2.1%。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38.1万人,增长5.6%。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4万人,增长1.8%;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8.7万人,下降2.0%。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7万人,下降7.9%。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3万人,下降1.1%;享受生育保险待遇0.5万人次,增长12.5%。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4万人,增长5.0%。
综述
梁平区西面、北面均和四川省达州市接壤,距重庆市区180公里,距万州区67公里,是四川省通向中国东部地区的必经之地。境内基本形成“十字交叉”的高速公路、铁路骨架网络和“井字型”的国省道干线公路网络,国省道覆盖90%以上的乡镇。
截至2014年2月,梁平区“两高(速)两铁(路)”快速通道格局初步形成。完成国省道大修工程30千米,新增82千米国道大中修计划全面启动,路沿浇筑完成量超过90%。完成348个撤并村公路规划1141千米,完成35千米撤并村村通达项目;硬化农村公路172千米,新增通畅村30个,率先在渝东北实现行政村通畅率100%的目标。
公路
梁平公路
2023年末,梁平区公路通车里程4662.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92.6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965万吨,增长6.6%;公路货物周转量98036万吨公里,下降5.9%;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556万人次,增长101.7%;公路旅客周转量19101万人公里,增长116.2%。
2023年末,梁平区汽车拥有量105570辆。公共汽车营运车辆655辆,其中客运车辆348辆、公交车133辆、出租汽车174辆。全区行政村公路通达率100%,行政村公路通畅率为100%,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为100%。
国道:梁平区境内318国道从东向西穿越,渝巫公路(243国道)从南到北跨越;全境国道183.09千米,增幅68.6%。
省道:有省道S102梁开线、梁垫线、梁忠线等;2013年,省道新增94.77千米达到6条省道211.9千米,增幅80.9%。
高速公路:渝万高速公路从南向北贯通,南大梁高速公路在碧山镇由四川达州市大竹县接入,黔梁高速公路(在建)在铁门乡进入忠县。
铁路
2023年末,梁平区铁路运营里程达到81.5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运里程46公里。
梁平铁路
梁平有达万铁路、渝万城际铁路等铁路干线;2010年达万铁路整体电气化改造完成设有梁平站;渝万城际铁路设有梁平南站,建成通车后,重庆主城到梁平的时间将缩短到40分钟。
双桂堂 | 双桂堂又名“福国寺”、“万竹山”,由破山海明禅师于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创建,因有两株桂花树而得名,座落在三峡腹地—重庆市梁平金带镇境内,是全国重点寺庙、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西南佛教禅宗祖庭”之美誉。 占地160余亩,有关圣殿、弥勒殿、大雄殿、文殊殿、破山塔、大悲殿、藏经楼,位置从前到后,地势由低到高,平行排列在中线上,均匀而对称;客堂僧寮分布两旁,天井海坝点缀其间,主次分明,虚实相生,自成体系;回廊曲巷,长亭短榭,廊巷紧连,巧妙地连接成一个结构恢宏的宫殿式建筑群。 |
|
双桂湖 | 双桂湖景区位于双桂旅游区内,距双桂堂5千米,距城区3千米,与渝万高速及县城至双桂堂的旅游公路跨界而过。双桂湖总面积7365亩,其中水面面积1800亩,水位高程118.3-186.3公顷,长于东西而狭于南北。 |
|
东山国家森林公园 | 东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重庆市梁平城区东南,共有自然、人文景观74处,森林面积3780公顷;是森林型、湖泊型兼具的自然风景区,古称高梁山,属大巴山脉的一部分,因在梁平大坝的东边而得名。2001年经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建立的东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景观有:高梁耸翠、菩萨顶寺庙遗址、碉楼、乌龟石、城南雾色、双包寨、花园寨、安宁寨、南华寨、罗斗寨、蟠龙洞(梁山八景之一)、白莲洞、老龙洞、崖泉瀑布(梁山八景之一)、宝珠山、百步梯(古驿道)、放翁峡、银杏古树、斗大黄荆、双桂湖、蟠龙湖、芬芳谷、伊甸园等。 |
|
百里竹海 | 百里竹海为重庆市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梁平西北竹山镇和七贤镇境内,是集竹林、山水、人文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景区。两山夹一槽的成片竹林天然长成,绵延百里,故名“百里竹海”。1995年经四川省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9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级风景名胜区。百里竹海有35万亩的成片竹林、竹类品种37个,为中国最大高山竹海,海拔海拔在600—1180米之间。被誉为“竹类博物馆”。景区内有明月湖、百竹园、观音洞、天星塘、竹丰天池、小峨眉山、猫儿寨革命老区、狐狸嘴等50余个景点。 |
|
文峰塔 | 文峰塔,是中国第一高笔峰石塔,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重庆市梁平县城西的平原大坝上;初名“文风塔”,始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距今180余年。清光绪年间,文峰塔进行过一次大的维修,工程历时十年之久,竣工后更名为“文峰塔”。塔高35.68米,其高度为全国第二,仅次于福建泉州石塔。此塔是八角十二层空心通体石塔。石塔所选青沙石质地坚硬,每块石横截面为31×40厘米的方形,其长度170厘米(亦即塔身的厚度),每层塔壁石料用纵横交错的方法叠砌而成。 文峰塔为梁平坝子的风水塔。2002年,文峰塔被确定为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佛印山 | 佛印山,位于梁平县福禄镇福山村,海拔1168米。因其山势形如佛爷的大印章,故名佛印山,亦因其山间常年云雾缭绕,被称为佛云山。 |
|
蟠龙洞 | 蟠龙洞是中国四大蟠龙古洞之一,位于重庆市梁平城南部蟠龙镇;是洞穴类景观,为“梁山八景”之一,史称“古洞蟠龙”。蟠龙洞分水洞和旱洞,水旱两洞上下错落,水洞碧波常流,深邃莫测;旱洞有二石首尾相蟠呈龙状,旁有喷雾崖。洞口垂着一条长10米左右酷似舌状的钟乳石。主要景点有:古洞蟠龙、“雌雄银杏”、郑家洞、崖泉瀑布、百步梯、斗大黄荆。 |
|
截至到2013年,梁平区的梁山灯戏、梁平木版年画、梁平癞子锣鼓、梁平竹帘、梁平抬儿调等五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另外,梁平还有市级保护名录15个,县级保护名录87个。
梁山灯戏 | 梁山灯戏俗称“包头戏”,兴于汉代,盛于唐朝,系流传于梁平区境内的一种地方小戏,梁平县过去叫梁山县,故名;2006年梁山灯戏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
梁平木版年画 | 梁平木版年画起于明代,盛于清末民初,属木刻水印年画,是梁平区为庆贺年节而印制的一种民间艺术品。大体可分为门神类、神话故事、戏曲故事三大类。与四川的绵竹年画、夹江年画并称西南三大年画。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
梁平癞子锣鼓 | 梁平癞子锣鼓系梁平区境内流传的一种民间器乐。据清代梁平区文人蓝逸清的《竹枝词》所记,梁平癞子锣鼓在明清时期已广为盛传;2006年,梁平癞子锣鼓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
梁平竹帘 | 梁平竹帘系梁平区以竹丝为主要原料编织并画上精美图画的工艺美术品,起源于宋代;2008年梁平竹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
梁平抬儿调 | 梁平抬儿调是梁平区域内流传于民间的一种音乐形式。一般为四句或八句,一、二、四句押韵,第三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哼唱的调子分上下两句,前杠哼唱上句,后杠跟着重复哼唱上句,前杠再哼唱下句,后杠也跟着哼唱下句。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
来知德系明代著名的理学家,他在遍读儒家经典后,写就了举世闻名的《易经集注》。《四库全书总目》谓其“参互旁通,自成一说,当时推为绝学”。20世纪40年代,我国天文学家刘子华先生在法国巴黎大学的博士论《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一颗新行星的预测(即第十行星)》,就是运用《易经集注》中象数演绎太极图的原理写成的。此外,来知德的《大学古本释》等著作,不但对宋代程颢、程颐、朱熹等理学家的著作有所批评辩证,而且对圣人孔子、孟子的一些说法也能独抒新见。这些著作后来收入《四库全书》和《续修四库全书》。
竹禅
竹禅(1824~1901),清代著名书画大师、佛学大师、古琴大师。
颜伏
颜伏(1911~1995),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2020年3月,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予以通报表扬。
2020年11月,被评为重庆市第七届双拥模范城(县)。
2021年2月1日,被表彰为“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达标市县村镇”。
2021年,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21年6月21日,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11月15日,被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
2021年11月25日,入选2021年拟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地区公示名单。
2021年12月7日,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2021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1年12月22日,被认定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1年12月29日,梁平区入选2021年“中国天然氧吧”地区。
2022年6月,荣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2022年10月8日,入选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2022年11月,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2022年11月,荣获“国际湿地城市”证书。
2023年4月,梁平被授予“2023绿色中国特别贡献奖”。
2023年11月,被确定为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