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庭栋,男,1940年生,四川绵竹人,著名巴蜀文化学者。1965年四川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1968年供职于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参与筹建巴蜀书社。著作有《张献忠传论》《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合作)《中国古代战争》《古代职官漫话》《巴蜀文化》《周易初阶》《话说四川》《锦绣成都》《巴蜀文化志》《巴蜀文化图典》(合作)《天府的记忆》《成都街巷志》等。
袁庭栋
2022年11月24日,著名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向四川省方志馆捐赠其珍藏60年的日文版《四川省综览》一书。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主任陈建春接收赠书,并向袁庭栋先生赠送四川省方志馆珍藏证书。省地方志办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邓瑜,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李海振等出席捐赠仪式。
袁庭栋
业余从事学术研究,已出版各类著述30余种。在古代文
化方面有《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古代职官漫话》《周易初阶》《解秘中国古代军队》《解秘中国古代战争》《古人称谓》《中国吸烟史》等;在巴蜀文化方面有《张献忠传论》《话说四川》《锦绣成都》《巴蜀文化》《历代文化名人在四川》《巴蜀文化志》《巴蜀文化图典》《天府的记忆》《成都街巷志》等。
业余在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兼课,曾经开设过“中国古代文化史”、“古代文字与古代社会”、“四川史”、“中国古代科技史”、“工具书使用法”等课程。
业余多次参加电视片的制作,如在成都电视台做客《金沙讲坛》,在台湾拍摄的30集人文风情片《走过四川》任策划与民俗顾问,在中央电视台的7集人文地理片《天府的记忆》任编剧与历史文化顾问。
多次出任央视与省市电视台的主讲嘉宾,多次参加成都的公众知识讲座。

成都街巷志
作者名称 袁庭栋
作品时间2010-4-1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写老成都的街巷文化,不是成都的街巷名录或地名手册,所以请本书的读者千万不要把本书作为一本成都街巷指南来使用。因为本书中除了少数几条新街新路之外,并没有收入在改革开放之后新出现的大量的成都新街巷,主要都是有选择地介绍建国以前就已经存在的、有一定文化内涵的老街巷。至于这种选择是否恰...

古代职官漫话
作者名称 袁庭栋
作品时间2007-9-1
《古代职官漫话》是2007年9月1日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袁庭栋。

古人称谓
作者名称 袁庭栋
作品时间2007-5-1
本书从姓氏、名字、自称、他称、尊称、谦称、官称、讳称、亲属称谓、谥号,
庙号、年号、别号、谭号等,一直到皇室、妇女,少数民族的称谓,都有专门的研究与介绍,并详细介绍了这些称谓应当如何正确使用。本书是全面研究与介绍古人称谓的辟荒之作。

解秘中国古代军队
作者名称 袁庭栋
作品时间2007-9
本书试图还原中国古代军队的真实面貌,揭示中国古代军队为众多读者所不知、所不熟之秘。本书从士兵入伍讲起,详尽阐述了士兵的训练、将帅的选拔、作战所用的冷热兵器、安营扎寨、粮草运输、防疫治病有及兵学理论等诸多问题。本书语言简练生动,资料着实,对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读者和军事迷来说,极具参考价值。

天府的记忆
作者名称 袁庭栋
作品时间2007-6
《天府的记忆》是一部以成都历史文化为背景、展现中国西部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成都魅力的大型纪录片。《天府的记忆》共7集,分别为《天造天府》《在水一方》《花重锦官城》《茶道龙门阵》《川纳百流》《走出栈道》和《人造天府》。该片于2005年8月1日至7日在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晚间黄金时段《走遍中国》栏目...

张献忠传论
作者名称 袁庭栋
作品时间2018-1-1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记述张献忠一生的传记,其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就若干争议问题进行了缜密的分析论证,提出自己的见解。

巴蜀文化
作者名称 袁庭栋
作品时间1998-06
《巴蜀文化》是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域文化丛书中的一部,作者是 袁庭栋。

巴蜀文化志
作者名称 袁庭栋
作品时间2009-5-1
袁庭栋,1940年生。1965年四川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1968年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工作,1983年参与筹建巴蜀书社,并在该社工作到1993年,此后成为自由文化人。著有《张献忠传论》、《解秘中国古代战争》、《古代吸烟史话》、《古代职官漫话》、《周易初阶》、《话说四川》、《历代文化名人在四川》、...

解秘中国古代战争
作者名称 袁庭栋
作品时间2008-1-1
《解秘中国古代战争》是2008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袁庭栋。

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
作者名称 袁庭栋
作品时间1983-12
本书分天文学、历法、气象学、农业等八章,是一本系统研究卜辞中所反映的殷代科学技术的著作。 (83年1版1印,印量2200册)(钤印本)

周易初阶
作者名称 袁庭栋
作品时间2004-5-1
周易初阶,ISBN:9787806595817,作者:袁庭栋著
查看更多书籍
袁庭栋
1.每一条街巷,都有太多的记忆和故事。如果不把它们记录下来,恐怕就会被永远遗忘了。
袁庭栋与刘国通
2.一座城市要发展,肯定需要改造,要兴建高楼大厦,但我们是否应该保留那么几片,让后人能够看看老成都的样子,这些是我们文化的根,不应该粗暴地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