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编辑

OpenAIOpenAI

OpenAI,是一家开放人工智能研究和部署公司,其使命是确保通用人工智能造福全人类。创立于2015年12月,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现由营利性公司OpenAI LP及非营利性母公司OpenAI Inc组成。OpenAI最早为非营利组织,于2015年底由包括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彼得·泰尔(Peter Thiel)、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和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等创办。2016年,发布首个产品,一款开强化学习工具包——OpenAI Gym和Universe。随着2018年埃隆·马斯克退出以及大模型对资金超预期需求,2019年3月,公司从非营利性转变为“封顶”的营利性;同年7月,微软与OpenAI合作,注资10亿美元共同研发新的Azure AI超算技术。2021年,设立初创企业基金支持AI初创公司。2022年11月,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问世,产品上线仅5天用户数量突破100万。2024年2月,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问世,在全球内容创作行业卷起新的风暴,成为人工智能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使OpenAI估值不到10个月增加近两倍,或达800亿美元。2024年5月,推出GPT-4o,处理文本、图像、音频能力更自然、流畅。6月26日消息,OpenAI推迟发布语音助理。2023年,公司收入突破16亿美元。微软是最大的投资者,拥有OpenAI股份49%。OpenAI跻身全球TOP50网站,位列福布斯《2023云计算100强榜单》榜首。以企业估值7100亿列2024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第三。最新新闻14家公司成立安全人工智能联盟4小时前7月18日,谷歌等14家科技公司在阿斯彭安全论坛上宣布成立安全人工智能联盟(CoSAI),创始成员还包括微软、亚马逊、英特尔、英伟达、IBM、思科、Paypal、OpenAI、Anthropic、Cohere、Chainguard、WIZ、GenLab。谷歌表示,人工智能需要一个能够跟上其快速增长步伐的安全框架和应用标准。...详情内容来自

公司发展

编辑

早期发展

2015年12月11日,OpenAI由埃隆·马斯克、美国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总裁萨姆·奥尔特曼 、全球在线支付平台PayPal联合创始人彼得·蒂尔等硅谷科技大亨创立。

OpenAI最早作为非营利组织。2015年底,由Elon Musk、萨姆·奥尔特曼和其他投资者成立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与其他硅谷科技大亨进行连续对话后,决定共同创建OpenAI,希望能够预防人工智能的灾难性影响,推动人工智能发挥积极作用。特斯拉电动汽车公司与美国太空技术探索公司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Y Combinator总裁萨姆·阿尔特曼、天使投资人彼得·泰尔(Peter Thiel)以及其他硅谷巨头2015年12月份承诺向OpenAI注资10亿美元。

2016年4月27日,发布首款产品OpenAI Gym Beta。6月21日,OpenAI宣布了其主要目标,包括制造“通用”机器人和使用自然语言的聊天机器人。OpenAI研发主管伊利娅·苏特斯科娃

首席科学家

伊尔亚·苏茨克维

(Ilya Sutskever)

OpenAI联合创始人

伊尔亚·苏茨克维 伊尔亚·苏茨克维

初始资金资助者

埃隆·马斯克

(Elon Musk)

OpenAI联合创始人。南非出生的美国知名企业家;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的CEO兼产品架构师。因创办SpaceX,以及联合创办特斯拉汽车和PayPal(贝宝)而闻名。规划创立了SolarCity公司,是最大股东和董事会主席 ;推特公司CEO ;美国神经连接公司(Neuralink)创始人。

埃隆·马斯克 埃隆·马斯克

董事会(共6人)(截止2023年11月22日)

董事会(6人)

董事长、总裁

格雷格·布罗克曼

(Greg Brockman)

OpenAI联合创始人。学生生涯中曾获数学、化学等多项国际大奖。在哈佛大学就读一年后转投MIT(麻省理工学院),2010年辍学加入线上支付公司Stripe。2013年,成为Stripe的首位首席技术官,2015年离开公司,并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奥尔特曼一道共同创立了OpenAI。

格雷格 • 布罗克曼 格雷格 • 布罗克曼

董事、CEO

萨姆·奥尔特曼

(Sam Altman)

OpenAI联合创始人。奥尔特曼在布洛克曼2010年加入Stripe期间正好供职于Y Combinator,而Y Combinator正好是Stripe的种子投资方。2015年,与布洛克曼、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

萨姆·奥尔特曼 萨姆·奥尔特曼

董事、首席科学家

伊尔亚·苏茨克维

(Ilya Sutskever)

OpenAI联合创始人。2012年多伦多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斯坦福大学、多伦多大学、谷歌进行科研工作。2015年加入OpenAI共同创立了OpenAI。

伊尔亚·苏茨克维 伊尔亚·苏茨克维

独立董事

亚当·迪安杰罗

(Adam D'Angelo)

美版知乎Quora首席执行官。长期与人工智能打交道

亚当·迪安杰罗亚当·迪安杰罗

塔莎·麦考利

(Tasha McCauley)

兰德公司的兼职科学家。曾从事技术和人工智能政策及治理问题的研究,并在奇点大学任教

塔莎·麦考利塔莎·麦考利

海伦·托纳

(Helen Toner)

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战略主管。是有效利他主义团体的一员,他们认为人工智能将来会毁灭人类

海伦·托纳海伦·托纳

现任董事会(截至2024年3月共7人)

新初始董事会

(2023年11月22日)

董事会主席

布莱特·泰勒

(Bret Taylor)

拥有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硕士学位。 曾任Facebook首席技术官、Salesforce联席首席执行官

成员

首席执行官

萨姆·奥尔特曼

(Sam Altman)

OpenAI联合创始人

萨姆·奥尔特曼萨姆·奥尔特曼

成员

拉里·萨默斯

首席财务官

Sarah Friar

此前担任社区社交网络服务Nextdoor Holdings Inc.的首席执行官。

-

首席产品官

Kevin Weil

曾在Instagram和Twitter担任产品开发高管。

-

参考资料:

人才来源

OpenAl能持续打造出重磅产品,离不开其背后的顶尖团队成员。2023年2月底,Leadgenious和Punks & Pinstripes对OpenAl的736名员工背景作分析,有389名员工是由其他公司跳槽而来,其中193名成员工来自知名大厂公司。

OpenAl公司的人才来源 OpenAl公司的人才来源

对外合作

编辑

与微软合作

  • OpenAI最大投资者

    自2019年起,微软与OpenAI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微软是OpenAI最大的投资者。

    截至2023年12月,微软已向OpenAI这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投资了130亿美元,拥有其49%的股份。微软已将OpenAI的最新技术整合到自己的企业工具套件中,OpenAI也在微软的云服务上投入了大量资金。

  • 双方业务合作

    OpenAI所有技术都运行在微软Azure云服务器上,微软则为OpenAI提供大模型算力中心 。微软(Microsoft)建立了全球最大的超级计算集群之一,以帮助OpenAI训练规模更大、能力也更强大的人工智能模型。微软的聊天机器人和搜索引擎Bing Chat根据OpenAI的模型构建,首次亮相以来用户使用该机器人已经聊天超过10亿次,能够根据用户提示转化图像的Bing Image Creator生成图像超过10万张。 将OpenAl的技术整合到旗下搜索引擎必应、营销软件、GitHub编码工具、Micro-soft 365办公软件中,构建AI服务体系。

  • 董事会席位

    OpenAI在戏剧性的内斗事件之后,组成新初始董事会,微软获得了一个“无投票权观察员”席位,即公司代表可以参加OpenAI的董事会会议并获取机密信息,但在选举或选择董事等事项上没有投票权。这也一定程度意味着微软在OpenAI的后续经营管理中将拥有更大话语权。

    微软总裁Brad Smith表示:“自2019年以来,微软与OpenAI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了更多的人工智能创新和竞争,同时保持了两家公司的独立性。而唯一改变的是,微软现在将在OpenAI董事会中拥有一个无投票权的观察员席位,这与谷歌收购DeepMind等案例截然不同。”

  • 利润及股份

    收回130亿美元投资前,微软有权获得OpenAI公司75%的利润;收回投资后,微软将持有OpenAl公司49%的股份。

    市场回应

    CMA主动评估Microsoft和OpenAI的合作关系

    2023年12月8日消息,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CMA)认为,人工智能在市场上的扩张速度是史无前例的,而基础模型的快速发展意味着当前是这一变革性技术发展的关键时刻,人工智能开发商之间需要持续的竞争,这将有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微软与OpenAI之间的合作关系。

    英国反垄断监管机构表示,将审查微软与OpenAI的合作是否导致了“获取控制权”的情况,即一方对另一方具有重大影响力或控制权,如果存在可能导致阻碍行业竞争的问题,那么该机构后续将采取更多针对性行动。

    与施普林格

    2023年12月,新闻出版巨头施普林格出版集团(Axel Springer)与 ChatGPT 开发机构 OpenAI 宣布达成一项史无前例的协议,允许 ChatGPT 对来自 Politico 和 Business Insider 等媒体的新闻文章进行总结摘要。施普林格也成为全球第一家与 OpenAI 合作将新闻业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更深入整合的出版机构,这是媒体为在人工智能工具中使用其内容而争取资金补偿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OpenAI 和施普林格的协议生效后,当用户向 ChatGPT 提问时,它将以来自 Politico、Business Insider、Bild 和 Welt 等媒体的新闻文章摘要作为回应。

    作为协议的一部分,施普林格将为 OpenAI 的大型语言模型(例如支持 ChatGPT 的 AI 模型 GPT-4)提供其媒体品牌的内容作为其训练数据。

    与淡马锡

  • 有意投资OpenAI

    2024年3月,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有意投资 OpenAI。其高管最近几个月多次会见了 OpenAI 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若淡马锡与 OpenAI 双方达成合作,这将是 OpenAI 首次获得国家背景的资金支持。

    淡马锡由新加坡财政部完全控股。2021 年淡马锡规模高达 3810 亿新加坡元(当前约 2 万亿元人民币),其与另一只新加坡政府所有的基金 GIC 一同进入主权财富基金榜单前十。科技领域一直是淡马锡投资组合的一部分,而 AI 正成为其关注重点。

    与政府合作

    OpenAI通过与政府机构的积极对话和合作,推动了AI安全监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其目标是将安全评估作为AI系统的必要环节,以防止不负责任的开发和使用行为。萨姆·奥尔特曼也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安全对于AI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建立国际规范和标准。

    为何Altman欲与政府联手?显然,只要成为规则制定者,就能在竞争中赢者通吃。

    北京时间2023年5月16日,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在出席美国国会听证会时表示,面对日益强大的AI模型,政府监管机构的干预对于控制相关风险来说至关重要。 萨姆·奥尔特曼在美国参议院就AI技术的潜在危险作证,并敦促立法者对制造先进AI的组织实施许可要求和其他法规。面对美国国会,萨姆·奥尔特曼再次斩钉截铁地保证:在未来六个月内,OpenAI坚决不会训练GPT-5。同时,也对全世界发出警告:AI有可能会对世界有害,为了应对日益强大的AI风险,我们需要加强监管和立法,而政府的干预极为重要。

    此次听证会,Altman开门见山地告诉参议院:AI技术可能会出错,表示自己很担心人工智能行业对世界造成重大伤害(cause significant harm to the world)。希望与政府合作,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OpenAI欲与政府联手,权力通天

    对于怎么监管,Altman也替政府想好了,提出了成体系方案,包括三点:一是成立一个新的政府机构,负责为大型 AI 模型颁发许可,撤销不符合标准的模型的许可;二是为 AI 模型创建一套安全标准,包括对其危险能力的评估。例如,模型必须通过安全测试,比如它们是否可以“自我复制”和“流出到监管之外”;三是要求独立专家对模型在各种指标上的表现进行独立审计。

    与普华永道

    当地时间2024年5月29日,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与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达成合作协议,普华永道将成为OpenAI最大企业用户和首个转售经销商。

    与苹果

    2024年5月,有消息称,OpenAI已经与美国科技巨头苹果达成协议,苹果可能会在两周后的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宣布将聊天机器人ChatGPT集成到即将发布的手机系统iOS 18中,此举有望给OpenAI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收入。

  • 团队管理

    编辑

    管理模式

    OpenAI在管理思维、人才选择、工作方法诸多方面的独到之处。

    1. 人才密度。公司极其重视“人才密度”,倾向于招聘年龄更大的资深技术人员,小型、资深、专注的团队往往有极高的工作效率。OpenAI只有约700名员工,但工作产出可能比大它一万倍的公司还要更高;

    2. 更有效率。工作节奏非常紧张,但这里不是拼命卷工作时长的地方,许多员工要抽出时间陪伴家人,倒逼他们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务。

    3. 面对面沟通。办公室面对面的沟通仍然非常重要。一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是在办公室的社交互动中诞生的,OpenAI团队会在午餐桌上碰撞出很多新想法,

    4.紧密协作。 OpenAI根据职能划分了研究/应用团队,但不同团队之间的协作非常紧密。在ChatGPT团队里,既有设计师和产品经理,也有软件工程师和研究人员。不同职能的团队都需要了解对方的工作,避免出现研究部门只专注于实验,而产品部门只想商业化和赚钱的情况。

    5.目标明确。 “打造AGI”这一使命是OpenAI团队所有人的终极目标,也是日常工作的指引。使命不仅有助于决定做什么,也有助于决定不做什么。

    合作模式

  • 研究和应用

    在OpenAi,研究部门和应用部门是两个独立的组织结构。

    研究部门训练大型模型,然后应用部门在这些模型的基础上构建 ChatGPT 和 API 等产品。在实践中,这是一个更加紧密结合的过程。应用团队与研究部门的紧密耦合是能迅速地推出新创意的原因。能快速推出浏览、代码执行、插件和其他 ChatGPT 功能,是因为团队间的紧密集成。

    在 ChatGPT 的案例中,大部分研究人员来自研究团队。这些研究人员精通最新的微调技术和强化学习

    当地时间2024年3月8日,OpenAI在官网发布的新闻稿中表示,律师事务所WilmerHale对奥尔特曼2023年11月被解雇事件的调查已经结束,公司制定了新的治理规则,并加强了利益冲突政策。董事会表示一致支持奥尔特曼的领导。OpenAI在描述该律师事务所的调查结果时称,根据WilmerHale的调查结论,去年奥尔特曼遭遇的突然解职,并不是源于对OpenAI的财务、产品安全或其他问题的担忧。“相反,这是前任董事会与奥尔特曼先生之间关系破裂和失去信任的结果。”OpenAI董事会主席Bret Taylor在新闻稿中表示,“我们一致认为,奥尔特曼和Greg Brockman先生是OpenAI的正确领导者。”

    团队解散

    2024年5月15日,OpenAI原核心安全团队“超级对齐”负责人杨·莱克( jan Leike)在社交网络上宣布他本人已辞职,此外,这一团队的其他多名核心成员也纷纷离开,这一团队就此解散。杨·莱克17日在推文中怒斥OpenAI在追求华而不实的产品,质疑OpenAI不再关心安全。

    Leike曾与OpenAI联合创始人Ilya Sutskever共同领导OpenAI的超级对齐团队,该团队负责防止超级智能失控,现已解散,剩余成员并入核心研究团队。Sutskever也已辞职。

    回应联名信

    2024年6月4日,OpenAI和谷歌旗下“深层思维”公司的13名现职员及前员工发表联名公开信,对人工智能行业在缺乏对“吹哨人”法律保护的背景下快速发展表达担忧。联名信签署人中,2人与“深层思维”有关,4名OpenAI现员工要求匿名。组织者包括OpenAI前工程师丹尼尔·齐格勒和前员工丹尼尔·科科塔耶罗。同一天,OpenAI回应联名信时强调,已设立匿名举报热线和安全委员会保护“吹哨人”,相信能以科学方法应对风险。

    垄断调查

    2024年7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发布公告,已介入调查包括微软在内的 5 家主要科技公司,一方面重点审查其在 AI 领域的投资、合作过程中是否存在垄断行为,另一方面是帮助 FTC 洞察当前 AI 市场的竞争格局以及对创新的潜在影响。

    本次调查备受外界关注的一个点是,FTC 将深入调查微软和 OpenAI 公司之间的投资关系,已经相关投资的实际意义和竞争影响。

  • 所获荣誉

    编辑

    日期

    荣誉名称

    企业估值

    排名

    2023年01月

    全球TOP50网站(月的访问量已经达6.72亿次)

    -

    2023年04月

    2023·胡润全球独角兽榜

    1380亿(人民币)

    第17名

    2023年06月

    《时代》发布《2023年全球最具影响力100家公司榜单》

    获得“颠覆者(DISRUPTORS)”荣誉

    -

    榜单第21名

    2023年07月

    2023世界物联网排行榜-人工智能行业榜单

    -

    第5名

    2023年08月

    福布斯发布2023云计算100强榜单

    280亿(美元)

    第1名

    2023年11月

    首期《财富》全球人工智能创新者50强榜单

    -

    2023年12月

    “汉语盘点2023”年度字词——“ChatGPT”当选国际词

    -

    2024年04月

    2024·胡润全球独角兽榜

    7100 亿(人民币)

    第3名

    2024年04月

    2024福布斯AI 50榜单

    113亿美元

    -

    竞争对手

    编辑

    中国

  • 百度

    百度:文心一言

    产品名称

    模型

    定位

    模型能力

    发布/更新时间

    文心一言

    (ERNIE Bot)

    ERNIE

    大语言模型

    百度在人工智能四层架构中,有全栈布局。包括底层的芯片、深度学习框架、大模型以及最上层的搜索等应用。文心一言,位于模型层;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十余年,拥有产业级知识增强文心大模型ERNIE ,具备跨模态、跨语言的深度语义理解与生成能力

    2023年2月7日

    3.5版

    在基础模型升级、精调技术创新、知识点增强、逻辑推理增强、插件机制等方面创新突破

    2023年5月

    4.0版

    知识增强大语言模型

    理解、生成、逻辑、记忆四大能力都有显著提升。在万卡算力上运行飞桨平台,通过集群基础设施和调度系统、飞桨框架的软硬协同优化,支持了大模型的稳定高效训练。建设了多维数据体系,形成了数据挖掘、分析、合成、标注、评估闭环,充分释放数据价值,大幅提升模型效果。基于有监督精调、偏好学习、强化学习等技术进行多阶段对齐,保证模型更好地与人类的判断和选择对齐。可再生训练技术通过增量式的参数调优,有效节省了训练资源和时间,加快了模型迭代速度。此外,4.0在输入和输出阶段都进行知识点增强。

    2023年10月16日

    其他国家

  • Google

    Google

    产品名称

    定位

    主要功能

    模型名称

    发布/更新时间

    Bard

    Bard是建立在一个大型语言模型基础上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将结合全世界的力量、智慧以及创造力,利用来自网络的信息提供新鲜、高质量的回应。

    LaMDA

    对话应用语言模型

    当地时间2023年2月6日发布

    可支持包括中文在内的40多种语言,图像分析功能,可以提取相关信息或为图片取标题。

    当地时间2023年7月13日更新

    Gemini

    人工智能模型“双子座"

    谷歌迄今为止功能最强大、最通用的大模型。它能够处理视频、音频和文本等不同形式的信息,相较于此前的版本,Gemini可以进行更复杂的推理,并实现更细致的信息理解。 “双子座”是谷歌迄今最灵活的模型,能够在从数据中心到移动设备等不同平台上运行。“双子座”将推出Ultra、Pro和Nano三个版本。其中Ultra版本功能最强大,适用于复杂任务;Pro版本可扩展多种任务;Nano版本为高效设备端模型。

    -

    当地时间2023年12月6日发布

  • Stability AI

    Stability AI

    产品名称

    版本

    定位

    主要功能

    模型/参数

    发布/更新时间

    Stable Diffusion XL

    1.0版本

    人工智能AI 工具

    与前代产品(Stable Diffusion XL 0.9 版本)相比,生成的图片色彩“更鲜艳”、内容“更准确”,对比度、阴影和光照效果也更出众;

    1.0 版是可定制的,用户就可以使用该 AI 工具完成复杂的设计;1.0版包含 35 亿个参数,可以在“几秒钟内”生成多种长宽比的完整图像;在文本生成方面,能在图片中生成各种形式的文本,免去用户后期调整字体的麻烦。

    SDXL 模型/35 亿个

    2023年7月

    发布

  • Anthropic

    人工智能初创公司Anthropic

    产品名称

    版本

    定位

    主要功能

    发布/更新时间

    Claude

    -

    大语言模型

    聊天机器人

    聊天机器人Claude被不少人认为媲美ChatGPT; 美国软件服务公司Notion、社交问答网站Quora和搜索引擎DuckDuckGo已将Claude集成到其产品内。

    2023年3月15日发布

    版本2

    编码、数学和推理方面的性能都有所提高。升级之后,Claude 2的处理能力已经提升到了100K个Token,这意味着它可以处理数百页的技术文档,甚至是整本书。此外,面向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免费开放,并支持中文使用。

    2023年7月更新

    版本2.1

    可以为专业用户一次性消化多达20万个token,相当于500多页的材料,且出现“幻觉”或谎言的频率将是以前的一半,20万个token相当于Claude此前处理能力的两倍,且大幅高出GPT-4企业版3.2万个token的上限。

    2023年11月22日更新

  • Character.AI

    Character.AI

    产品名称

    定位

    主要功能

    发布/更新时间

    聊天机器人

    允许人们与名人或动漫角色的虚拟版本进行聊天,同时可以创建自己的聊天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助手。

    Data from Similarweb显示,Character.AI的聊天机器人(具有不同角色和语气可供选择),吸引了18至24岁用户。与Open AI的ChatGPT和谷歌的Bard等其他聊天机器人相比,该公司通过此人口群体帮助自己在个人AI伴侣领域树立更加有趣的形象。

    -

  • 下一篇 语言模型

    上一篇 Power 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