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浙西路 编辑

中国宋代的一个行政区划

两浙西路两浙西路

宋熙宁七年(1074),分为两浙路为东西路,寻合为一,九年(1076)复分,十年(1077)复合。建炎三年(1129)南渡后,两浙路复分两浙东路、两浙西路。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两浙西路

外文名:Two West Zhejiang

别名:浙江西路

第一次复分:宋熙宁七年

第二次复分:建炎三年

治所:杭州(今浙江省杭州市)

主要城市:杭州、苏州

简介

编辑

两浙西路

建炎三年(1129)升杭州为临安府,复置江阴军;并分两浙路置两浙东、西二路,西路治临安府,以临安府、平江府、镇江府、湖州、常州、严州、秀州、江阴军来属;

绍兴二十七年(1157)复省江阴军;三十一年(1161)仍置江阴军;

庆元元年(1195)升秀州为嘉兴府;

宝庆元年(1225)湖州更名为安吉州;

咸淳元年(1265)升严州为建德府。

行政区划

编辑

州府军

治所

辖境

属县

备注

临安府

今浙江杭州

今浙江杭州市的除建德市,桐庐、淳安和萧山、滨江之外的所有区县加嘉兴海宁市

钱塘县:赤,倚。初为"望县",绍兴八年(1138)升为"赤县"。

仁和县:赤,倚。初为"望县",绍兴八年(1138)升为"赤县"。

馀杭县:畿。初为"望县",绍兴八年(1138)升为"畿县"。

临安县:畿。初为"望县",绍兴八年(1138)升为"畿县"。

富阳县:畿。初为"紧县",绍兴八年(1138)升为"畿县"。

於潜县:紧。初为"紧县",绍兴八年(1138)升为"畿县"。

新城县:上。初为"上县",绍兴八年(1138)升为"畿县"。

盐官县:上。初为"上县",绍兴八年(1138)升为"畿县"。

昌化县:中。初为"中县",绍兴八年(1138)升为"畿县"。

两浙西路治所,馀杭郡,宁海军节度。初为杭州,建炎三年(1129)升为临安府,绍兴八年(1138)为行在。

平江府

今江苏苏州

今江苏苏州、上海嘉定、上海宝山

县:望,倚。

长洲县:望,倚。

昆山县:望。

常郭县:望。

吴江县:紧。

嘉定县:上。嘉定十五年(1222)析昆山县置嘉定县,来属平江府。

望,吴郡,平江军节度。

镇江府

今江苏镇江润州区

今江苏镇江、南京

丹徒县:紧,倚。

丹阳县:紧。

金坛县:紧。

望,丹阳郡,镇江军节度。

湖州府(安吉州)

今浙江湖州

今浙江湖州

乌程县:望,倚。

归安县:望,倚。

安吉县:望。

长兴县:望。

德清县:紧。

武康县:上。

上,吴兴郡,昭庆军节度。初为湖州,宝庆元年(1225)更名为安吉州。

常 州

今江苏常州

今江苏常州、无锡

晋陵县:望,倚。

武进县:望,倚。

宜兴县:望。

无锡县:望。

望,毗陵郡,军事。

严州府(建德府)

今浙江建德梅城镇

今浙江建德市、淳安县和桐庐县

建德县:望,倚。有神泉监,庆元三年(1197)复置神泉监。

淳安县,望。初为淳化县,绍兴元年(1131)更名为淳安县。

桐庐县:上。

分水县:中。

遂安县:中。

寿昌县:中。

上,新定郡,遂安军节度。初为严州,咸淳元年(1265)升为建德府。

嘉兴府

今浙江嘉兴

今浙江嘉兴和上海市大部分地区

嘉兴县:望,倚。

华亭县:紧。

海盐县:上。

崇德县:中。

上,嘉禾郡,嘉兴军节度。初为秀州、"军事州",庆元元年(1195)升为嘉兴府,嘉定元年(1208)升州格为嘉兴军节度。

江阴军(县级,不领县)

今江苏江阴

今江苏江阴

江阴县:望,倚。初属常州,建炎三年(1129)复属江阴军,绍兴二十七年(1157)复属常州,三十一年(1161)仍属江阴军。

同下州。建炎三年(1129)于常州江阴县复置江阴军,绍兴二十七年(1157)复省入常州,三十一年(1161)仍置江阴军。

下一篇 会稽道

上一篇 浙江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