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顺县 编辑
泰顺县,浙江省温州市辖县,位于浙江省南部,介于北纬27°17′58″—27°48′42″,东经119°37′12″—120°14′44″之间,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总面积1768平方千米。 截至2023年6月,泰顺县辖12个镇、7个乡, 县人民政府驻罗阳镇。 截至2023年末,泰顺县常住人口26.94万人,城镇化率为49.2%。
明景泰三年(1452年),泰顺置县,取“国泰民安、人心效顺”之意。1981年9月,隶属温州市。 是国家生态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森林覆盖率达76.1%。截至2023年8月,泰顺县有各类桥梁970多座,古廊桥33座,15座古廊桥和“仕水酊步”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被列入国家和省市非遗名录116项。拥有被誉为“天然生物基因库”和“绿色生态博物馆”的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神水宝地”“天下第一氡”盛誉的承天氡泉省级自然保护区。
2023年,泰顺县实现生产总值157.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
中文名:泰顺县
外文名:Taishun County
行政区划代码:330329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浙江省温州市
地理位置:浙江省南部
面积:1768 km²
下辖地区:12个镇、7个乡
政府驻地:罗阳镇
电话区号:0577
邮政编码:3255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26.94 万(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泰顺廊桥—氡泉旅游度假区、乌岩岭景区、飞云湖景区
车牌代码:浙C
地区生产总值:157.6 亿元(2023年)
泰顺县
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在浙江的统治被推翻,泰顺属温州军政分府管辖。
民国元年(1912年),废温州军政分府,泰顺隶属之。
民国四年(1915年),置瓯海道,泰顺属之。
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实行省县二级制,县直隶浙江省。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实施行政督察区制,泰顺属浙江省第十县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月,属第八区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4月,全省改划行政督察区,泰顺县一度划归第六行政督察区(相当今丽水地区);同年5月,复划归第五行政督察区(相当温州地区)。
1949年8月,泰顺县隶属浙江省第五专区。同年11月,第五专区易称温州专区,泰顺隶属不变。
1981年9月至今,隶温州市。
区划沿革
明代,县城划设承宣、太平、士林、登俊、永安、文明6个坊,城郊分东、西两个隅,乡村分8个都,全县计18图、100保,304个庄。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调整行政区划:城内仍设6坊,城郊增设南、北隅,乡村仍设8都(都的辖地有所调整),全县计17图(含四隅)、333村庄。
民国初,区划沿清旧制。
民国十八年(1929年),实行街村制,旋改街为里,全县划为4区、135村、2里,区设区公所,置区长。
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村里为乡镇。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月,改为保甲制,全县划为4区,各设保甲巡回督导员,下辖78乡2镇、438保。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扩大乡保幅员,全县改编为3区22乡1镇,计293保。
1949年9月,全县划分为百丈、罗阳、泗溪、泰南4个区,设31个乡(镇)。
1952年4月,调整行政区划,全县分为7个区、109个乡(镇)。
1958年11月,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全县辖9个人民公社、53个生产大队(相当于乡)。
1961年7月,调整人民公社规模,全县设6个区、51个人民公社。
1984年,全县辖9个区、58个乡、1个县直属镇。
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全县分设9个镇、29个乡,下辖527个行政村、8个居民区。
2011年,撤乡并镇区划调整,全县辖10个乡镇(其中1个畲族镇、1个畲族乡),包括罗阳镇、司前畲族镇、百丈镇、筱村镇、泗溪镇、彭溪镇、雅阳镇、仕阳镇、三魁镇9镇和竹里畲族乡,下设11个社区、6个居民区,295个行政村。
2016年,区划调整,增设南浦溪镇、龟湖镇、西旸镇、包垟乡、东溪乡、凤垟乡、柳峰乡、雪溪乡、大安乡。
泰顺县地图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泰顺县辖12个镇、7个乡:罗阳镇、司前畲族镇、百丈镇、筱村镇、泗溪镇、彭溪镇、雅阳镇、仕阳镇、三魁镇、南浦溪镇、龟湖镇、西旸镇、包垟乡、东溪乡、凤垟乡、柳峰乡、雪溪乡、大安乡、竹里畲族乡, 共19个乡级政区;下设16个城市社区、1个未改制居委会、272个行政村。 县人民政府驻罗阳镇。
位置境域
泰顺县位于浙江省南部,介于北纬27°17′58″—27°48′42″,东经119°37′12″—120°14′44″之间,东西最大直线距离61.65千米,南北最大直线距离56.55千米。东面邻苍南县,东南接福建省福鼎市、柘荣县,西南连福建省福安市、寿宁县,西北靠景宁县,东北毗文成县。总面积1768平方千米。
泰顺县
地形地貌
泰顺县地处洞宫山脉东南翼,属低中山区高丘山地地貌,境内峰峦叠嶂,山脉逶迤,有“浙南屋脊”之称。有海拔千米以上高峰179座,其中白云尖海拔1611.3米,为温州市最高峰。
气候
泰顺县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春夏水热同步,秋冬光热互补,高山云雾弥漫,海拔高低悬殊,地形、地貌复杂,小气候多变明显。冬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温幅度明显,春夏季多阵雨或雷雨,以及短时强降水。
水文
泰顺县大小溪流百余条,纵横密布,呈多干树枝状,分属飞云江、交溪、沙埕港、鳌江四大水系,主要溪流有里光溪、洪口溪、仕阳溪、寿泰溪、彭溪、会甲溪等,泰顺县是浙南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其中温州的“大水缸”——珊溪水库有2/3水域面积在泰顺县境内。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泰顺县有耕地17900.01公顷,园地9118.56公顷,林地134075.18公顷,草地559.94公顷,湿地91.83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516.88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574.94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348.04公顷。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截至2022年末,泰顺县境内已发现植物249科1098属2495种。在浙江植物区系中,仅见于泰顺的有泰顺凤尾蕨、泰顺石楠、老虎刺、尖叶算盘子、海芋等57种,其中泰顺凤仙花、泰顺杜鹃、浙江雪胆等是泰顺特有种。此外,模式标本采于泰顺的有缩羽复叶耳蕨、短叶勾儿茶、毛枝连蕊茶、尖萼紫茎、无腺野海棠、白花满山红、浙江柿、银钟花、四棱卷瓣兰等9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钟萼木、银杏、中华水韭、莼菜等5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福建柏、香果树、金毛狗、八角莲、沉水樟、闽楠、胡豆莲等20多种。
动物资源
截至2022年末,泰顺县境内已发现野生动物45目294科2483种(不包括水生动物)。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云豹、黑麂、金雕、穿山甲、小灵猫、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金斑喙凤蝶(昆虫类)等8种,占全省45%,占全国8.33%。乌岩岭现存黄腹角雉种群数量600多只,是目前已知的野生黄腹角雉最高种群密度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白鹇、短尾猴、猕猴、豺、毛冠鹿、黄喉貂等42种,占全省的42.86%,占全国的15.91%。列入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黑白飞鼠、鼯鼠、豪猪、果子狸、鼬獾、食蟹獴、白额山鹧鸪等58种,占全省的66%。
矿产资源
截至2022年末,泰顺县已探明泰顺石资源可开采量为5000万吨,理论储量达1亿吨,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单体矿,号称“世界蜡都”。泰顺石质地温润似玉、细腻剔透、纹理精美、色泽雅丽、软硬适中,具有宜雕琢、宜制印等工艺美术特点,具有文化艺术创造价值和收藏价值。按质地、纹理、色彩分类,分为金石冻、华文石、东方红、凤黄石、虎白石、乳花石、湖蓝石等七个系列200多个品种。除工艺用途之外,还广泛应用于工、农业部门,如玻纤和陶瓷的原材料,农药和化妆品的填充剂。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泰顺县常住人口为265973人。
截至2022年末,泰顺县常住人口26.78万人,城镇化率为47.6%。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6.79万人。
截至2023年末,泰顺县常住人口26.94万人,城镇化率为49.2%。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6.53万人,其中男性18.97万人,女性17.56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9%和48.1%。全县当年出生人口2115人,出生率为5.77‰;死亡人口2789人,死亡率为7.6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4‰。
综述
2020年,泰顺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
2022年,泰顺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9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6%。
2023年,泰顺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5亿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60.1亿元,同比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86.44亿元,同比增长5.4%。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7:38.1:54.9。分季度看,一季度全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二季度增长8.3%,三季度增长8.3%,四季度增长7.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869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8329美元),增长7.2%。
2019-2023年泰顺县GDP及其增长速度
2023年,泰顺县财政总收入27.35亿元,比上年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02亿元,增长6.1%。全年实现税收收入24.21亿元,同比下降2.6%。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1.57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民生支出49.65亿元,同比增长3.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0.6%。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5.4%。
2023年,泰顺县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317元,比上年增长8.2%。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696元,比上年增长7.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03元,增长9.1%。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9530元,比上年增长15.1%。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2280元,比上年增长9.5%。
第一产业
2023年,泰顺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6%。分行业看,农业(种植业)产值11.32亿元,增长4%;林业产值0.84亿元,增长2.9%;牧业产值3.94亿元,增长6.5%;渔业产值0.11亿元,增长7.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2亿元,增长5.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1.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5%。
2023年,泰顺县农作物种植面积1.9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7%。其中:粮食种植面积9582公顷,增长0.6%;油料种植面积339公顷,增长57.6%;药材种植面积1886公顷,下降0.3%;蔬菜种植面积6038公顷,增长4%。粮食总产量6.1万吨,比上年增长1.5%。茶叶总产量0.42万吨,增长4.6%。蔬菜总产量10.56万吨,增长4.5%。
2023年,泰顺县肉类总产量1.42万吨,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猪肉产量1.1万吨,增长10%。生猪年末存栏9.5万头,增长8.0%;全年出栏13.5万头,增长10.7%。家禽年末存栏58.23万只,下降5.7%;全年出栏155万只,增长1.3%。
截至2023年末,泰顺县共有农业龙头企业34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示范合作社178家(含县级示范合作社),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6家,市级57家;主导产业示范区8个;农业特色精品园27个;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5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3个。创成国家中蜂“三产融合+精准帮扶”标准化示范区,入选中国特色魅力茶乡和浙江省畜牧业重点县。
2023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第二产业
2023年,泰顺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9.6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11%。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家,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8.55亿元,增长18.4%。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13.81亿元,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42.14亿元,增长18.2%,产销率为99.4%;其中,出口交货值3.05亿元,增长7.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劳动生产率22.36万元/人,比上年提高9.7%。
2023年,泰顺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7.94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利税总额3.79亿元,增长6.9%;利润总额2.52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年末企业资产合计39.92亿元,增长15.1%;产成品存货1.81亿元,增长5.6%。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重点产业增加值
2023年,泰顺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0.7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13.2%。年末全县拥有总专承包资质建筑企业125家(不含劳务分包企业),其中:一级资质企业21家,二级资质企业31家,三级资质企业73家。
第三产业
2023年,泰顺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87亿元,比上年增长8.6%。网络零售额27.5亿元,增长7%(与上年口径调整)。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4.89亿元,增长10.4%。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销售(营业)额51.09亿元,增长16.8%。其中,限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37.94亿元,增长17.4%;限上零售业商品销售额8.14亿元,增长25.6%;限上住宿业营业额1.97亿元,下降23.7%;限上餐饮业营业额3.04亿元,增长28.2%。
2023年,泰顺县外贸进出口总额9.7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出口总额9.61亿元,增长7.6%。全年市外引进项目15个,其中省外引进项目4个,“泰商”投资项目3个。
截至2023年末,泰顺县拥有邮政局(所)21处,全年订销报刊杂志累计385.85万份。全年电信业务收入3.72亿元,比上年增长7.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1.5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30.49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12.94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27.09万户。
2023年,泰顺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09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5%。
截至2023年末,泰顺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05.53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住户本外币存款余额280.49亿元,同比增长19%。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59.29亿元,同比增长24.3%,其中住户本外币贷款余额259.52亿元,同比增长17.2%。
2023年,泰顺县保险业保费收入5.41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2.41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42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1.89亿元,人身险赔付0.52亿元。
截至2023年末,泰顺县公路总里程2356.1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3.6千米,二、三级公路里程293.6千米。客运班车通村率100%。年末实有6路公交,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30辆,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12.39万人次。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5063万吨千米,旅客周转量11674万人千米,比上年分别增长8.7%和下降8.8%。
截至2023年末,泰顺县机动车保有量8.21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7.5%。其中,民用汽车6.18万辆,同比增长4.6%;摩托车2.03万辆,同比增长17%。民用汽车中,私人汽车5.98万辆,同比增长4.5%。新能源机动车保有量0.34万辆,同比增长73%。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丁熠锋 |
县委副书记、县长 | 李剑锋 |
截至2024年4月 |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泰顺县共有小学38所,专任教师1337人,招生3324人,在校学生19591人。共有普通中学20所,专任教师1353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1585人,在校学生4414人;初中招生3241人,在校学生9906人。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专任教师137人,招生1020人,在校学生2699人。全县有幼儿园47所,专任教师647人,招生2112人,在园幼儿7778人。学前教育等级幼儿园覆盖率100%,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升初中升学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7%,高中毕业生升学率97.7%。首家“民转公”幼儿园开园,建成投用北辰学校等6个校建项目,各类学校校舍总面积81万平方米。新建学校食堂4个,实现县城中小学在校午餐全覆盖。
科学技术
截至2023年末,泰顺县拥有科技型企业239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其中当年分别新增38家和6家。全年专利授权量288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2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5554万元,比上年增长15.1%。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泰顺县共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19个,公共图书馆28个(含乡镇图书馆分馆19个),博物馆10个(含乡村博物馆9个),剧场、影剧院1个,艺术表演团体70个,电影放映单位11个。全年艺术团体演出905场次,观众30.73万人次;数字电影放映2571场次,观众17.64万人次。年末公共图书馆藏书62.57万册(件),年总流通量88.57万人次。年末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6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16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106个。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泰顺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77家,其中县级公立医院(医共体总院)2家,乡镇卫生院(医共体分院)28家。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184人,其中医生1002人,注册护士902人。全县医疗机构床位975张,其中医院床位数621张。全年医疗机构诊疗病人275万人次,住院人次2.58万人次。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泰顺县共有体育场馆3个,体育场地设施面积86.85万平方米,独立设置的业余体校1所。累计建成社区健身广场25个,健身苑点429个,篮球场324片,羽毛球场20片,门球场11片,地掷球场4片,乒乓球室13个。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4725.96万元。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泰顺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48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包含企业职工和机关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5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7.9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8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2.43万人、4.46万人和2.93万人。
2023年,泰顺县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129人、7848人,全年列支低保(补助)金7526.78万元,特困供养人数1089人。
截至2023年末,泰顺县有残疾人9156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安置率达62.3%。
名称由来
明景泰皇帝赐县名“泰顺”,寓意“国泰民安、人心效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末,泰顺县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6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16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106个。其中“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泰顺还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浙江省第一批传统戏剧之乡”“第二批浙江省传统节日保护基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点”“浙江省畲族文化生态保护试点县”“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试点县”等。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以传承人对环境以及结构力学的认知体系为基础,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木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运用编梁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并构筑成非常稳固的拱架桥梁技艺体系。编梁木拱桥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种建筑样式。该技艺体系于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代表作。泰顺境内至今较完好地保存着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木拱廊桥,被人们称为古代木结构桥梁的活化石。 |
|
药发木偶戏 药发木偶戏是泰顺当地著名的一种特色传统戏剧形式,通过烟花燃放推动木偶表演动作,民间称为“琼花木偶”,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表演时,利用火药冲力,将戏曲人物造型混合于烟花之中,焰光中木偶栩栩如生,凌空飞舞,做出旋转、翻滚、窜越等动作。药发木偶戏经常在庙会、祭祀、民间节日等庆典活动进行展演。2006年,药发木偶戏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提线木偶戏 提线木偶戏也是一种极具泰顺地方特色的传统戏剧,古称“傀儡戏”,始于南宋,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泰顺木偶戏班至清末多达120多班,在头像雕刻、人物造型、服饰装扮诸方面均独具一格。泰顺提线木偶戏题材丰富,有传统剧、现代戏与儿童剧。演出风格多样,提线水平精湛,表演细腻逼真,勾、挑、提、拉,双手并用,吹、拉、弹、唱,一并俱佳。唱腔以乱弹为主,兼唱昆剧、和调(京剧)与高腔。2007年,提线木偶戏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碇步龙 碇步龙系泰顺独具一格的民间舞龙艺术。始创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道具用竹篾编成圆形笼子,笼外蒙以布匹并绘上龙鳞图案,节节相连,每节均装有木手柄用来把持。舞蹈从开龙门到关龙门共六十多套动作,全部动作均可在碇步上表演。2009年,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畲族民歌 泰顺畲族民歌以“对歌”(俗称“盘歌”)应景为主要形式,每逢婚嫁喜庆,或是有客自远方来,畲民们就要聚拢灶房或厅堂对歌,以歌对话,以歌会友,以歌传情。泰顺畲族民歌可分传统民歌、革命山歌和新民歌三类。其中,传统民歌具有原真性,传承较好。传统民歌有长篇叙事歌、小说歌和杂歌三类。2009年,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木偶头雕刻 泰顺木偶头雕刻技艺自南宋末年于杭州传入,明清时期达到很高水平,以“雕工精细简练、机巧构思巧妙、开相文静秀美、脸谱描绘简洁朴素、粉彩工艺细致讲究、木偶人物性格各异”而著称。其造型特点是在头像比例的基础上加以夸张和变形,线条明快洗练、舞台形象俊美,生、旦、净、末、丑,忠、奸、贤、愚各具特性。泰顺木偶头有180多种造型,脸谱近300种。泰顺木偶头雕刻主要分布在罗阳镇,艺人以季桂芳、季天渊为代表。2009年,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 |
|
文物
泰顺县文化起源较早,人文底蕴深厚,是文化遗产大县和重点文保单位。泰顺境内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24个单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8个单体,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村镇3处,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5项,省级保护名录15项,市级保护名录68项。
泰顺廊桥 泰顺县是“中国廊桥之乡”,古廊桥的数量、保存质量以及建造历史、艺术价值都为中国古代拱桥的代表。民间桥梁数量众多,达900多座,宋至明清时期遗存的古桥有80座,其中北涧桥、溪东桥、三条桥、仙居桥、文兴桥、薛宅桥、池源桥、城水桥、南阳桥、永庆桥、文重桥、刘宅桥、普宾桥、毓文桥、霞光桥等15座古廊桥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泰顺廊桥造型古朴,结构精巧,按类型分为编梁木拱廊桥、八字撑木拱廊桥、木伸臂梁廊桥、木平梁廊桥、石拱木廊桥等。 |
|
仕水碇步 仕水碇步是泰顺碇步中的典型代表,位于仕阳镇溪东村仕水溪之上,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重修,系青石结构双堤梁式,全长136米,有石磴223步,一字型凌波延伸,跨度长,结构精致。每齿石磴分高低两层,高层石材用花岗岩,低层石材用青石岩。高低两层设计利于行人交汇,双色石材的使用便于夜间辨认行走,碇步上下河滩基加固较为科学,井字形松木框架的使用尤为特色,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及较高的科学、艺术价值。2006年,仕水碇步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泰顺土楼 泰顺土楼涵括上交垟土楼、黄沙坑土楼、东溪土楼、双路土楼、半月坵土楼、下洋寨土楼等6座土楼,建于十九世纪中晚期和二十世纪早期之间,均为外部四面夯土合围、内部木构的一种防御性较强的乡土典型风格建筑。泰顺最大的土楼可同时容纳几百人,最高的土楼达到六层,或沉稳如虎踞,或挺拔如孤峰,形式不一,造型古朴。2013年3月5日,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雪溪胡氏大院 雪溪胡氏大院位于雪溪乡桥西村,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至同治甲戌年(1874年)间,坐西朝东,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该院落四合院式,由门台、一进门台、二进门台、前后院、左后厢房组成。附属建筑包括胡氏小宗祠、胡氏大宗祠、凤垅厝、外垟厝及胡氏书斋等,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整、体系完备,具有浙南、闽北建筑风格交融的鲜明特色。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玉岩包氏宗祠 包氏宗祠位于泗溪镇玉岩村,肇始于明成化年间,明万历间移至现址重建,清道光年间再次重建,咸丰七年(1857年)告竣。坐北朝南,其布局因山就势,由照壁、牌楼、甬路、外台门、半月池、头门、前厅、两厢及正厅等组成,照壁位于山坡下道路的西侧;牌楼木结构,面阔三间,双落翼式悬山顶;甬路较长,沿山坡曲折而达宗祠外门台。宗祠从外门台开始地势逐级抬升,很有气势。前厅、正厅均面阔五间,悬山屋顶,明间使用抬梁式结构,明间两缝金柱间设五架梁;次间用分心柱。正厅明、次间用净跨三间的大内额。整组建筑现保存完整,占地面积2270平方米。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泰顺石雕,全称泰顺石写意雕刻,简称“泰顺石雕”。是以中国画(写意)理论为指导,汲取工艺美术各门类艺术传统技法和文化精髓,在长期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中形成的以传统玉石雕刻技法为基础,富有中国写意画艺术内涵的一种新的泰顺石雕艺术风格。是一种主题突出,比例合理,色彩丰美,雕琢与自然和谐,意境深邃,具有中国画的大写意和小写意艺术特征,由泰顺青石雕、泰顺印雕、泰顺石写意雕刻构成一脉相传的泰顺石雕艺术文化理论体系。 |
泰顺方言
百丈口话
百丈口话属方言孤岛,是变了调的文成话,俗称“下路话”。它受周围莒江话的影响很大,有被莒江话同化的趋势。
汀州话
汀州话来源地是闽南,方言特点介于闽南话和客家话之明。讲汀州话的地方有:上排村(许氏)、林垟村(赖氏)、大岗背(赖氏)、下塔村(赖氏)、秀溪边(邱氏)和碗窑村(江氏、杨氏、华氏)。现能讲汀州话的仅属老年人和部分中年人,估数为2000人。
畲话
泰顺境内畲族人使用汉语,他们讲的汉语叫做畲话,又叫少姓话。畲话只在畲族内部通行,属客家话系统,含有闽语成分。境内畲族人一般能讲一种以上别的方言,因此畲话受周围方言影响很大,一些畲族年轻人已不会畲话。现约1.6万余人讲畲话。因为所处的语言环境不同,境内畲话的内中也有较大的分歧。
彭溪话
彭溪话俗称平阳话,属闽南语。具体分布在东南角的彭溪镇、峰文乡、月湖乡和西南部垟溪乡。另外,散居在仕阳镇的个别村落也讲闽南话。现近3万人讲闽南话。
莒江话
莒江话具体分布在东北部的莒江、新浦、包垟、连云、翁山、百丈、峰门、筱村(部分)、洪口(部分)和横坑(部分)等乡镇。莒江话区东接文成话区,语言深受文成话影响。现近五万人讲莒江话。
罗阳话
罗阳话原只限城内居民使用,后逐渐扩散到附近村落。分布在司前、竹里、黄桥和碑排等乡镇的司前话和罗阳话同是丽水话的分支。二者虽稍有差异,但内部较为统一。现约5万人讲罗阳、司前话。
蛮讲话
蛮讲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广大地区,现约18万人讲蛮讲。内部有一定的差异。从语言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蛮讲可分北蛮讲和南蛮讲。筱村镇、下洪乡、南院乡及以北为北蛮讲,以南为南蛮讲。北蛮讲因受吴语影响很大,语音上与南蛮讲已有较大的不同。
泰顺县歌
《采茶舞曲》由国家一级作曲家、原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周大风先生1958年在泰顺东溪创作而成。采茶舞曲是采茶的人采茶的时候唱的歌曲,是一首浙江省的汉族民歌,原为越剧《雨前曲》主题歌及舞蹈曲。全曲以越剧的音调为素材,具有舞曲的风格,乐曲采用浙江民间音调的特点,旋律优美流畅,其中逗趣性的乐句,如一问一答,似年轻人在相互嬉戏,又像老年人对丰收的赞美。半个世纪以来,这首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歌曲,不仅全国人民耳熟能详,还在全世界发行了100余种唱片、磁带和CD等,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亚太地区风格的优秀教材”。2005年8月,《采茶舞曲》被确定为泰顺县歌。2016年,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采茶舞曲》与开篇《春江花月夜》一起演绎。
传统节庆
泰顺具有丰富的乡土民俗文化,畲乡风情、百家宴、木偶戏、斗牛、舞龙、舞狮等享誉甚远。特别是逢岁时节气,泰顺民间有着乡镇赶集的传统习俗,元宵节百家宴、“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畲族风情节、禳神节等传统节庆文化,积淀了山里人“聚宗亲、商族事、祈上苍、保平安”传统文化内涵,形成了泰顺“非遗赶大集”的独特人文景观。近年来,泰顺依托本地深厚的山水文化、茶文化、廊桥文化以及丰富的民俗文化,又相继挖掘和举办了廊桥文化节、木偶文化节、泰顺石文化节、“三杯香”茶文化节、古镇文化节、红曲酒酿制节等新兴节庆活动,打响了“一镇一节庆、月月有节庆、节节有特色”的乡土文化品牌。
百家宴
泰顺百家宴源于三魁镇张宅村“祭春福”,迄今已有970多年历史。张氏族人在每年元宵节祭祖后举办“祠堂饭”,举行盛大的典礼祭拜地方神祗王乞佬、陈十四娘娘和祭祖活动,并邀请邻村或外姓人参加,渐渐演变成一项独特又古老的闹元宵习俗。举办“百家宴”当天,村民抬着“陈十四”神像沿村巡游,并一路表演舞龙、舞狮、演奏民乐,夜里燃放烟花、表演药发木偶戏,有上千甚至上万人参加。千百年来,每年正月十五,百里八乡的群众共聚一起欢度元宵节,迎春接福,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盈、六畜兴旺。2010年元宵节,三魁、雅阳、泗溪、仕阳等乡镇同时举办百家宴,规模超过6000桌,来自本地和外来的入席客人超过6万人,被载入吉尼斯纪录,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福宴”。2009年,百家宴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月三”畲族风情节
“三月三”畲族风情节是畲族传统节日,又称“乌饭节”或“对歌节”。活动以畲民纪念祖先为主题,活动形式主要是唱山歌、对山歌,一些年青人则选这一节日谈情说爱,用歌声和舞蹈表达对生活的赞美,对劳动的热爱,对爱情的执著追求,气氛欢快热烈,令人陶醉。2006年开始,泰顺县内的司前畲族镇、竹里畲族乡、彭溪玉塔畲族村等地每年举办“三月三”畲族风情节。2013年,浙江省首届畲族风情旅游文化节暨温州市第五届瓯越“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节在泰顺县举行。每年农历三月三,广大游客就会纷至沓来,品畲味、听畲歌、赏畲舞,还有万人入席的“乌饭宴”,成为展示泰顺少数民族文化的一张“金名片”,为推动山区乡村旅游注入了强大动力。2012年,“三月三”畲族风情节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廊桥文化旅游节
自古廊桥遗梦处、从来泰顺盛情时,“廊桥”是泰顺最具特色、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金名片”。自2009年开始,泰顺县连续举办了六届廊桥文化旅游节,五届廊桥文化论坛,利用多途径、多渠道加大泰顺的廊桥文化的宣传推介,充分发挥廊桥等本土文化在全县旅游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让世人了解泰顺、熟悉泰顺,提升泰顺廊桥文化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廊桥文化旅游节通常在“世界最美廊桥”北涧桥所在地泗溪镇举办,时间安排在11月,时隔2年举办一次,活动内容突出泰顺廊桥文化主题,组织民间民俗文化、美食小吃、特色文化展示、世界廊桥文化论坛等,推出了精彩纷呈的文化体验活动,通过举办廊桥文化旅游节、中国廊桥文化论坛、建设廊桥文化长廊等,全面拓展泰顺廊桥文化知名度,塑造风情独特的“泰顺廊桥故事”。
历史名人
吴畦(840~923年),字祯祥,山阴(今绍兴)人,泰顺早期开发始祖之一。出身书香门第,咸通元年(861年)进士,官太子太保,兼职谏议大夫。乾宁三年(896年),隐居安固县卓小阳(今泰顺南浦溪后坪);三年后,移居库村。嗣后,筑寺院以正教化,开学馆以兴学问,给当地带来先进文化,为泰顺境内两宋时期文化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徐奭(985~1030年),字武卿,瑞安县木棉(今泰顺司前墩头)人。自幼随父旅居瓯宁,后返迁故里。徐奭智质聪颖,博学多闻。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殿试作《铸鼎象物赋》,举进士第一,成为温州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初授官著作郎,任职集贤院。祥符八年(1015年),升任直隶侍郎。天圣元年(1023年),改任两浙转运使。时苏州多水患,奭筑石堤,架桥梁,民乐其便,因功受朝廷褒奖。天圣四年(1026年)八月,以起居郎知制诰,出使契丹。天圣八年(1030年)四月,受封翰林学士,署理开封知府,未到半年,猝死任上,年仅46岁,墓葬泰顺仙居岭下。
蔡起辛(1228~1301年)字若金,号絜矩,平阳县章峰里(今泰顺县雪溪富头)人。通书史,谙兵法。宋景定三年(1262年)武科殿试第一,是泰顺历史上唯一的武状元。登第后,相继担任督府计议、翰林院侍讲、知韶州军等职。咸淳十年(1274年)辞官归里。宋亡后,同僚好友多入仕元朝,蔡起辛坚持民族气节,隐姓埋名,漫游浙西,历时十七年。大德五年(1301年),卒于苏州,墓葬泰顺稗岭隘门近处。据《蔡氏宗谱》记载:蔡起辛与其兄遇壬同年登第,为表彰兄弟双双中举,稗岭隘门内曾建有“双桂坊”。
潘鼎(1775~1836年),字彝长,罗阳人。少即聪颖,被誉为神童。十三岁考中秀才,十五岁考取癝生资格,三十六岁考取副榜举人。潘鼎擅长诗歌、古文和笔记文章;书法集晋唐之精髓,雄秀流丽,自成一家;水墨写意,皆得天趣,所画花、竹、荷,为人所钟。晚年宦游京城,与直隶总督那彦成、尚书穆崔舫交往,名驰都下,授官直隶州州判,未仕卒。
方介堪(1901~1987年),名严,字介堪、原名文榘,浙江泰顺人。工书,能画,尤长于篆刻。曾延为故宫博物院编辑。四十岁后写松梅竹石,有瞿山遗意。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全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日兰亭书会名誉顾问、上海美专、新华艺专、中国艺校教授、教育部二次全国美展会审查委员。毕生从事艺术创作,擅长金石,先后治印2万余方,郭沫若评其印章“炉火纯青”,堪称篆刻大师。遗著有《方介堪篆刻》《介堪刻晶玉印》《介堪印存》《玺印文字别异》等。
泰顺廊桥—氡泉旅游度假区
泰顺廊桥—氡泉旅游度假区
泰顺廊桥—氡泉旅游度假区位于泰顺县东南部,总面积51.6平方千米,2014年,成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度假区。拥有150个旅游资源单体,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53个,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度假区地处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带,四季分明,87%的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一级标准以上,地表水质量达到国家II类标准以上。度假区以“寻梦廊桥•养生氡泉”为主题,已经建成北部廊桥文化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部松垟旅游集散中心、南部氡泉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三大度假功能板块。
乌岩岭景区
乌岩岭景区
乌岩岭景区位于泰顺县西北部。1994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8861公顷,区内原始林和原始次生林面貌整齐,生态系统完整,已查明脊椎动物342种,占浙江省动物种类的53%,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云豹、金钱豹、黑麂、金斑喙凤蝶等8种;植物种类达2000多种,占浙江省植物种数的50%以上,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等24种,是天然的“生物基因库”和“生态博物馆”,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
飞云湖景区
飞云湖景区
特色农产品
三杯香
泰顺产茶历史悠久,是全国和浙江省茶叶生产优势区域之一,先后被列为全国重点产茶县、眉茶出口基地县、“中国茶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明崇祯六年,《泰顺县志》记载:“茶,近山多有,惟六都泗溪、三都南窍独佳。”明清时期,泰顺“黄汤”“白毫银针”等茶叶畅销天津、上海、营口等地,并远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解放后,泰顺炒青绿茶一直作为上海口岸公司和浙江茶叶公司出口眉茶的拼配原料,被誉为“浙江绿茶的味精”,产品销往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泰顺的“三杯香”茶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杨梅
泰顺杨梅栽培历史悠久,据记载已有5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年)《温州府志》载:“杨梅,泰顺尤盛”。清朝光绪年间《分疆录》亦有记载。泰顺杨梅,果实外形美观、果大汁多;成熟最早的百丈产区在6月初就能成熟(浙江省最早),最晚的九峰产区在7月下旬落市(温州地区最迟),上市期长达50多天。现有杨梅面积3.8万亩,全县杨梅产量12500吨,产值近亿元。独具特色的泰顺杨梅多次荣获“全国十大精品杨梅”“温州名牌产品”“温州市精品杨梅”等称号,在市场拥有较高的信誉度与美誉度。2015年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泰顺县继“三杯香”后又一张地理证明商标的国家级“名片”。
竹制品
泰顺拥有丰富的竹资源,是全省、全市的竹资源大县,全县竹林总面积23.3万亩,立竹量5701万株,年产竹材242万支。近年来,泰顺大力推进竹产业转型发展,竹产品从传统的餐具、工艺品、板材等制品向竹炭、竹活性炭、竹纤维等新型环保材料发展,形成竹餐具、竹工艺品、竹胶板、竹炭等产品200多种,销往欧美10多个国家。竹产品注册商标6个,各类专利技术60个。
猕猴桃
泰顺猕猴桃生长地区常年云雾缭绕,空气湿度高,昼夜温差大,形成有利于猕猴桃生长的小气候条件。现有猕猴桃种植面积1.4万亩,年产鲜果7000余吨、年销售额近亿元,带动1400余户6000多人从业。注册商标70多枚,已取得浙江著名商标2枚、浙江名牌产品3个、无公害农产品等绿色认证20余项。主栽品种有华特猕猴桃和布鲁诺猕猴桃,其中华特猕猴桃是本地选育的新品种,具有高维生素C、易剥皮、耐贮藏、品质优异等特点;布鲁诺猕猴桃是仅适宜泰顺主栽30多年的老品种,其他地方极少种植,具有风味浓郁、糖度高、果肉翠绿等特点。
葡萄
泰顺系国家生态县,独特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了风味独特的泰顺葡萄。泰顺葡萄栽培面积960亩,产量700吨,产值1000万元。品种有寒香蜜(珍珠葡萄)、醉金香、宇选1号、美人指、巨玫瑰、夏黑、阳光玫瑰、信农笑、红提、黄蜜等10多个品种,成熟期从7月上旬到9月初,主要分布在司前、罗阳、泗溪、三魁等地,其中司前镇葡萄栽培面积占全县的70%,产量和产值占全县的80%。泰顺葡萄依托当地独特的溪流小盆地气候条件和砂质土壤,成熟早、糖度高、香气浓郁、味道清纯,深受市民喜爱。泰顺县红月亮葡萄专业合作社和左溪葡萄专业合作社有300多亩葡萄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月亮红”葡萄和“畲乡明珠”葡萄分别获得2014和2017浙江精品果蔬展销会金奖。
泰顺小吃
泰顺小吃独具特色,源远流长。多数采用当地新鲜食材,讲究本色原味,是名副其实的“山珍野味”。泰顺小吃遍布街头巷尾和农家小院,大多是滋味厚重的民间土菜——土豆煎饼、地瓜丝团、泥鳅汤等;有的制作方法简单,有的做工讲究,比如米面层、烟熏腊兔、绿豆腐、药膳炖鸡鸭等。
2018年9月26日,泰顺县荣获2018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
2019年11月,泰顺县被生态环境部评为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2020年5月,泰顺县入选2020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确认泰顺县为2019年国家卫生县城。
2020年11月16日,泰顺县入选“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1年7月,泰顺县入选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试点名单。
2021年9月8日,泰顺县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9月,泰顺县入选“2021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2年4月,泰顺县入选浙江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支持打造共富村试点县(市、区)。
2022年10月,泰顺县入选浙江省第二批大花园示范县名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