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医学院 编辑
杭州医学院(Hangzhou Medical College),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浙江省人民政府直属从事公益服务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医学院校,由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
杭州医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25年的浙江省立女子产科学校,历经浙江省立杭州高级医事职业学校、浙江省杭州卫生学校、浙江省卫生学校、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2016年升格为医学本科院校。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28年的杭州热带病研究所,历经浙江卫生实验院、浙江医学科学院、浙江人民卫生实验院、浙江医学研究院等,1987年更名为浙江省医学科学院。2019年,原浙江省医学科学院与原杭州医学院整体合并组建新杭州医学院。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临安、黄龙、滨江、青山湖四个校区,占地957174.93平方米(1435.76亩),校舍建筑面积40.36万平方米;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12亿元;有直属附属医院1家(浙江省人民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14家,开设21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三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有有全日制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共11764人,在职教职员工1073人。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设有14个教学机构。
中文名:杭州医学院
外文名:Hangzhou Medical College
简称:杭医(HMC)
创办时间:中华民国14年(1925年)
办学性质: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医药类
学校特色: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
主管部门: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徐润龙、院长:梁广
专职院士数: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高职专业:9个
本科专业:21个
硕士点: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院系设置:14个教学单位
校训:求真、博爱、创新、服务
校歌:《放飞天使的梦想》
校庆日:6月6日
地址:杭州市临安区颐康街8号(临安校区)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481号(滨江校区)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182号(黄龙校区)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街道创业街218号(青山湖校区)
院校代码:13023
主要奖项:2018年度省级优秀平安学校
初创时期
鸦片战争后,英帝国势力渗入杭州,于1881年在杭州创建广济医药专门学校(广济医专)。
杭州医学院校园夜景
1925年,“五卅”惨案后,部分爱国的广济医专师生于杭州刀茅巷脱离广济医专另立门户,6月6日成立浙江省立女子产科学校,郑企因任校长,创办时租清泰门珍珠巷13号民房为校舍。
1926年,学校更名为浙江省立女子产科职业学校,由浙江省教育厅主管;同年 6月,浙江省政府决定设立浙江省立助产学校,将浙江省立女子产科职业学校与浙江省立助产学校合办,改隶浙江省民政厅,称浙江省立女子助产学校。
1931年6月,学校由浙江省教育厅和浙江省卫生厅合办,附设在浙江省立医院内,改称浙江省立医院附设助产学校,校址在中马市街80号。
杭州医学院
1935年,学校改隶浙江省民政厅卫生实验处,改称浙江省民政厅卫生实验处附设助产学校。
筚路蓝缕
1937年11月,受日本侵华战争影响,杭州危急,学校迁至温州永嘉。
1938年8月,学校又迁至台州临海,后再迁至台州天台。
杭州医学院
1943年,学校增设药剂科,由教师王钦华负责筹建,并将学校改名为浙江省立杭州高级医事职业学校(简称“高医”)。
1946年春,学校回迁杭州,时设助产、护士、药剂、卫生四个专业。
1948年2月1日,校本部迁入教仁街新址。
1952年下半年,学校更名为浙江省杭州卫生学校,学科设置发生了很大变动,助产科与护士科划出。
1956年夏,学校迁至老浙大校址办学。
1960年9月,成立杭州医学院,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院牌题词。招收医疗系、卫生系、中医系及药专等新生,中专调整为药剂、检验、放射、卫生等四个专业。
1961年5月,杭州医学院撤销,医学院学生转入浙江医学院及杭州卫生学校医士专业。
1962年上半年,杭州药材学校、浙江省卫生干部进修学校、杭州卫生学校三校合并,学校对内一套班子、对外二块牌子(杭州卫生学校、浙江省卫生干部进修学校)。
杭州医学院
1971年4月,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学校停办。
1974年10月,学校复办,更名为浙江省卫生学校。
1981年8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将浙江省卫生学校和浙江省卫生干部进修学校两校合并为一个领导班子、两块牌子,承担中专、干训两项教学任务。
1992年,浙江省卫生厅成立了全省乡村医生培训总校,挂靠在该校。
1993年,学校通过办学水平评估,被国家教委、卫生部和省政府确定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
改革兴盛
1999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筹建浙江医学职业技术学院。
杭州医学院
2000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通过土地置换方式,学校迁址杭州滨江高教园区,升格筹建浙江医学职业技术学院。
2002年7月,由浙江医学职业技术学院(筹)更名为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筹);同年9月,学校迁入滨江高教园区。
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升格并更名为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12年11月,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2014年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滨江校区置换给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6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并更名为杭州医学院。
2018年,临安校区启用,普通本专科新生均在临安校区报到、就读;同年11月,与浙江中医药大学签订滨江校区移交协议。
2019年9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杭州医学院与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杭州医学院。
2022年12月10日,担任浙江省新医科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杭州医学院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14个教学单位,开设21个本科专业。
二级学院 | 本科专业 | 专科专业 |
---|---|---|
杭州医学院临床医学院 | 麻醉学、临床医学、儿科学、精神医学(均为五年制) | 临床医学 |
杭州医学院检验医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 生物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 | 医学检验技术 |
杭州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学(五年制)、应用物理学 | -------- |
杭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 预防医学(五年制) | 卫生信息管理 |
杭州医学院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食品质量与安全、药学 | 药学 |
杭州医学院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 法医学(五年制) | -------- |
杭州医学院存济口腔医学院 | 口腔医学(五年制) | 口腔医学 |
杭州医学院护理学院 | 护理学、助产学 | 护理 |
参考资料: |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在职教职员工1073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9人次,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高等学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75人次。有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省劳动模范、省最美教师等14人,全国、全国科技系统、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4人,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18人。
类别 | 名称 |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毛江森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桑国卫 |
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高职高专) | 俞月萍 |
省级教学团队(高职高专) | 内科学教学团队(朱佩琼,2008年获批)、药理教学团队(俞月萍,2009年获批) |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三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建有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一流学科(A类),4个学科为省一流学科(B类);有2个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群,17个厅局级重点学科(支撑学科、创新学科)。
类别 | 名称 |
---|---|
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 | 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 |
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群 | 微创外科、生物医药 |
浙江省医学重点建设学科(扶植) | 临床病理学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 | 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 |
专业学位硕士点 | 公共卫生、药学、生物与医药 |
资料来源: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杭州医学院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有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一流课程123门。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医学检验技术、药学、医学影像技术 |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临床医学、护理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 |
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高职高专) | 药学、医学检验技术 |
省级重点专业(高职高专) | 医学影像技术 |
省级特色专业(高职高专) | 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医学影像技术 |
省级优势专业(高职高专) | 临床医学、药学 |
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高职高专) | 临床技能实训基地、护理技能实践基地、医学影像实训中心 |
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高职高专) | 医学形态实训基地、药学综合实训基地、基层公共卫生实训基地 |
国家级一流课程 | 药学管理学、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药物化学、康复功能评定学、护理基础 |
国家级精品课程(高职高专) | 药理学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高职高专) | 药理学 |
省级精品课程(高职高专) | 内科学、药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实用生物化学、药学微生物及技术、天然药物学实用技术、临床实用生理学、卫生法规与监督实务、内科护理学 |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乡村医生连续统一体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研究项目(2005年) |
资料来源: |
附属医院
截至2024年4月,杭州医学院共有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1家,非直属附属医院14家,教学医院61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0余家。
类别 | 名称 |
---|---|
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 | 浙江省人民医院 |
杭州医学院-西门
科研平台
校训石
类别 | 名称 |
---|---|
浙江省重点实验室 | 浙江省实验动物和安全性评价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医学生物工程疫苗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人用物品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胃肠病学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肿瘤分子诊断与个体化治疗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神经精神疾病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内分泌腺体疾病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生物标志物与体外诊断转化重点实验室 |
省工程研究中心 | 浙江省消化道肿瘤诊疗与药物研发工程实验室、浙江省新型疫苗工程研究中心 |
省级研究中心 | 浙江省基层卫生研究中心 |
资料来源: |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4月,2018年以来,学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67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78项,省部级及以上成果奖励15项,国家授权专利1061项,在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上年均公开发表论文超过500篇 。
序号 | 完成人 | 获奖成果名称 | 奖项名称 | 等级 | 颁奖部门 | 年份 |
---|---|---|---|---|---|---|
1 | 沈清 | 浙江省卫生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研究 | 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二等奖 | 浙江省教育厅 | 2004 |
2 | 俞月萍 | 计算机定量分析系统在小鼠脑缺血偏瘫模型中的应用 |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浙江省人民政府 | 2006 |
3 | 俞月萍 | 计算机定量分析系统在小鼠脑缺血偏瘫模型中的应用 |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 | 二等奖 | 浙江省卫计委 | 2006 |
4 |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 | 三等奖 | 浙江省卫计委 | 2006 | |
5 | 石君杰 | 心理应激对IBS大鼠神经内分泌与免疫功能影响及宁肠汤干预作用研究 | 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奖 | 二等奖 | 浙江省卫计委 | 2007 |
6 | 吕伯东 | 血透联合光量子治疗肾衰透析患者的疗效观察 |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 | 三等奖 | 浙江省卫计委 | 2007 |
7 | 朱德明 | 元明清时期浙江医药的变迁 | 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奖 | 二等奖 | 浙江省卫计委 | 2008 |
8 | 沈清 | 浙江省公共卫生人才的现状调查和需求研究 |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 | 三等奖 | 浙江省卫计委 | 2008 |
9 | 朱德明 | 南宋时期浙江医药的发展 | 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奖 | 三等奖 | 浙江省卫计委 | 2009 |
10 | 胡珏 | 蛇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理研究 | 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浙江省卫计委 | 2010 |
11 | 钱亚芳 | 医疗侵权赔偿立法缺陷及完善对策研究 |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 | 三等奖 | 浙江省卫计委 | 2010 |
12 | 徐秀芳 | 肝脏病变的31P磁共振波谱的比较研究 |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 | 三等奖 | 浙江省卫计委 | 2010 |
13 | 戴玉英 | 逍遥散对IBS大鼠内脏高敏感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 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浙江省卫计委 | 2010 |
14 | 叶夷露 | 西洛他唑对小鼠脑缺血保护作用的系统评价 | 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 三等奖 | 浙江省教育厅 | 2010 |
15 | 孙爱华 | 基于融合基因重组多价抗原及mPCR性病诊断新方法的研究 |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 | 二等奖 | 浙江省卫计委 | 2011 |
16 | 张炯炯 | 博落回提取物对“浙八味”药材种植中主要虫害生物活性的研究 | 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浙江省卫计委 | 2011 |
17 | 王静 | 乡村医生注册培训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 | 三等奖 | 浙江省卫计委 | 2011 |
18 | 沈健 | 金匮肾气丸结合微营养素对改善PADMA作用和机理的研究 | 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浙江省卫计委 | 2012 |
19 | 孙爱华 | 主要性病病原体感染和耐药的分子诊断新方法建立和应用 |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 | 二等奖 | 浙江省卫计委 | 2014 |
20 | 孙爱华 | 主要性病病原体感染和耐药的分子诊断新方法建立和应用 | 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三等奖 | 浙江省人民政府 | 2014 |
21 | 杜文婷 | N-杂环卡宾(NHC)催化的醛与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及其应用研究 |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 | 二等奖 | 浙江省卫计委 | 2015 |
参考资料: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8月底,杭州医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68万余册,电子图书108万册,订阅中外文期刊700余种,并订购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copus等中外文数据库,以及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京东读书、超星移动图书馆等多种数字资源。
学术期刊
截至2022年9月,学校公开出版发行《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浙江实用医学》《浙江医学教育》等学术期刊。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英国西英格兰大学、南威尔士大学、阿尔斯特大学等17所高校合作开展学生联合培养,推动学生国际交流,拓展国际视野;与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推动构建教师海外进修平台;引进葡萄牙、罗马尼亚、日本等国家的外籍专家教授,促进学校师资国际化发展;与世界卫生组织、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美国马里兰大学、南加州大学等国际组织和高校建立联系,深化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签署了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合作备忘录,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目前,学校已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BRIMEA)、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分会等国际平台的会员单位,国际化办学水平明显提升。
学校标识
校徽
校徽
标志中鹰羽状的卷叶构成柔和舒展且富于自然感的环形摇篮,似一只成长健康、振翅待飞的鹰充满憧憬,将飞向蓝天迎接新的征程。
标志整体造型中的各元素及其它们内在关联的构成,寓意一代代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将在杭州医学院这所新兴的高等医学学府里茁壮成长,并从此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而展翅飞翔;阐释了杭州医学院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崇高使命。标志采用的构图元素和色彩并由此构成的图形,线条流畅,与人亲和,有可及的自然质感;其清湛的蓝色似洋溢着睿智,凝聚着理性,稳健中透发出蓬勃的朝气,宁静里孕育着无限的希望。充分体现了医学院校的特点。她寄语于杭州医学院诚信博爱、创新求真的精神。
校训
求真 博爱 创新 服务
“求真”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倡导“学以至理、行以至诚”。
“博爱”就是要坚持开放大气、救死扶伤、尊重生命,倡导“爱众亲仁,厚德包容”。
校歌
作词:集体 作曲:莫若铭 |
西子湖畔,杏林芬芳。 我们在这里,点燃求知的希望。 历经坎坷,奋发图强,我们在这里放飞天使的梦想。 啊,这里是青春的家园,求真博爱的精神在这里弘扬。 大医精诚,救死扶伤。 我们用满腔赤诚,点亮生命之光。 厚德博学,立德安邦。 我们在这里,书写人生的诗行。 勇立潮头,扬帆远航,我们在这里搏击科学的海洋。 啊,这里是人才的摇篮,务实创新的旗帜在这里飘扬。 肩负重任,胸怀大志。 我们锐意进取,再创明日辉煌。 |
社团活动
据2021年10月学院网站信息,杭州医学院共有学生社团43个,成员3600余人;有学生志愿者组织7个,会员数量1600余人,参与培训等活动835人次;红十字会组织1个,会员数量100余人,参与培训等活动112人次。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杭州医学院占地957174.93平方米(1435.76亩),校舍建筑面积40.36万平方米。有临安、黄龙、滨江、青山湖四个校区。
临安校区
临安校区位于杭州市临安区颐康街8号。 2024年5月3日,临安校区二期建设项目获批,正式买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临安校区二期建设项目位于临安区锦南新城东部,一期校园北侧,占地约700亩。整体规划为教学科研区、生活区、运动区三大功能区块,拟新建教学楼、科研楼、师生公寓、食堂餐厅、体育场馆等28幢建筑,总建筑面积约221500平方米。二期布局承接一期南北向校园主轴,置入东西向医德轴,南北向博学轴,这些轴线将校园各大功能区块串联起来,形成大气且蓬勃的校园格局,将博学厚德、精医济世等精神内核渗透到校园每个角落。建成后,校园总占地面积将拓展至1200亩,可容纳的学生人数将超过12000人。
滨江校区
滨江校区位于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481号。
黄龙校区
黄龙校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182号。
青山湖校区
青山湖校区位于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街道创业街218号。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徐润龙 |
院长、党委副书记 | 梁广 |
党委副书记 | 陈雷、何贤晨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 李伟明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姚乐、徐骁 |
副院长 | 陆绍红、葛明华 |
资料来源: |
杭州医学院依山傍水、因山取势,新中式屋顶和红白镶边的灰墙建筑展现出医学院校特有的厚重文化底蕴和庄重优雅格调 。学校也一直致力于不断改善校园环境生态,打造“健康、宜居”校园 。
校园环境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上一篇 浙大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