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海县十里红妆博物馆 编辑
宁海县十里红妆博物馆,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跃龙街道徐霞客大道1号,占地面积78亩,建筑面积11800平方米, 是社会科学类民俗专题博物馆。
2002年2月,在宁海县大佳何镇展陈了一个《十里红妆》专题展。2002年10月,宁海县政府决定创建宁海县十里红妆博物馆。 2003年9月,创建宁海县十里红妆博物馆。2004年5月,宁海县十里红妆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2008年,宁海县政府立项规划筹建十里红妆博物馆新馆。 2018年,浙江省宁海县的十里红妆博物馆新馆建成。 截至2019年末,宁海县十里红妆博物馆有藏品1060件。
2005年,宁海县十里红妆博物馆被国家旅游总局评定为5A级旅游资源。2007年,宁海县十里红妆博物馆被浙江省人民政府确定为进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文名:宁海县十里红妆博物馆
外文名:Ninghai Shili Hongzhuang Museum
地理位置: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跃龙街道徐霞客大道1号
占地面积:78 亩
类别:社会科学类民俗专题博物馆
景点级别:AAAAA级
投用时间:2002年
开放时间:8:30—16:30
门票价格:免费
2002年2月,在宁海县大佳何镇展陈了一个《十里红妆》专题展,展览面积1200平方米,展示浙东婚俗器物600多件。
2002年10月,宁海县政府决定提供县城徐霞客大道建筑面积2800余平方米的场馆一处,由何晓道提供1200余件文物藏品,共同创办“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
2003年9月,创建宁海县十里红妆博物馆。
2004年5月,宁海县十里红妆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2008年,宁海县政府立项规划筹建十里红妆博物馆新馆。
2018年,浙江省宁海县的十里红妆博物馆新馆建成。
综述
宁海县十里红妆博物馆
展厅
基本陈列
宁海县十里红妆博物馆全面展示了浙东地区明清时期婚嫁场面,有朱金木雕花轿、金银彩绣花轿、杠箱、柜、桌、椅、凳、箱、桶、盒、盘等,再现当年大家富户嫁女盛况。同时通过嫁妆展示了闺房、婚房、妾房等传统女性的生活场景。以文物为明证讲述了传统社会中女性面临的溺婴、女红、缠脚等故事。
专题陈列
《朱金木雕》是十里红妆器物中重要的木雕装饰,以黄金和朱砂为色,朱金相间,绚丽夺目,喜庆吉祥,采用了不同的人物故事戏剧情节等木雕文物800余件。
《桶、盘、箱、盒展》,各式桶盘300多件,展示了民间精小雅致的工艺作品。
《百床风情》展示婚床、罗汉床、小姐床、书房床、春宫床、竹凉床等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工艺特征的床46件。
陈列宁海县十里红妆博物馆
综述
提桶
学术研究
宁海县十里红妆博物馆馆长何晓道长期在民间行走,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对浙东的家具,特别是传统的婚嫁习俗有较深的研究心得。
2003年,宁海县十里红妆博物馆馆长何晓道开始和浙江省博物馆合作出版了《十里红妆》一书;2005年以后,何晓道又单独出版了《江南民间椅子》《江南明清门窗格子》《红妆》;2008年,何晓道出版了《十里红妆女儿梦》等专著,对宁海县十里红妆博物馆主要文物作了系统的论述。同时,在《中国文化报》《收藏家》《中国文化》等报刊也发表了多篇论文。
宣传活动
宁海县十里红妆博物馆始终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青少年免费参观,为老人和康复会员提供无偿服务。
2005年,宁海县十里红妆博物馆参加香港甬港经贸活动;2006年,宁海县十里红妆博物馆在台湾成功举办《宁海十里红妆闺阁肚兜展》;2007年,何晓道赴法国,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中心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等。
2005年,宁海县十里红妆博物馆被国家旅游总局评定为5A级旅游资源。
2007年,宁海县十里红妆博物馆被浙江省人民政府确定为进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2年6月,入选浙江省博物馆(纪念馆)名录(2021年)。
2023年12月,被中国侨联确认为第十一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单位性质:以公助民办为模式的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
经费来源:以市场为目标,以门票收入维持日常管理支出,无财政补贴,在政府保证基础设施完好的投入外,均由经营中取得费用。几年来十里红妆博物馆门票收入稳定,收支基本持平。
人员编制、组成:无人员编制,用工由人才市场中招募,双方自愿选择,以酒店服务理念运营。
服务观众项目:所有参观客人都免费为其提供讲解。
观众接待:年均参观人数在3000—35000人次之间。
历任领导:何晓道。
地理位置
宁海县十里红妆博物馆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跃龙街道徐霞客大道1号。
宁海县十里红妆博物馆
开放时间
8:30—16:30。
门票
免费。
交通指引
乘坐宁海汽车总站101路、107路公交车到跃龙大桥下车即可。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中国根雕博物馆
上一篇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