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楠溪江 编辑
楠溪江,古名瓯水,浙江省东海独流入海河流瓯江的第二大支流。发源于永嘉县、仙居县交接的黄里坑。在括苍山、雁荡山脉间,千回万转,自北而南,流经永嘉中心腹地,直注瓯江,干流总长140公里(一说141公里 、139.8公里 ),流域面积约2490平方公里,河道天然落差1030米,平均坡降7.4‰,上、中游平均河宽50米,下游平均河宽达375米,平均年径流量28.5亿立方米。楠溪江的主要支流有岩坦溪、张溪、鹤盛溪、小楠溪、花坦溪、五尺溪和陡门溪等。
楠溪江流域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而名闻遐迩,开发有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是中国国家级风景区当中唯一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景区。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
中文名:楠溪江
别名:古名瓯水
所属水系:浙江温州独流入海河瓯江的支流
地理位置:浙江省永嘉县
流经地区:永嘉县、仙居县
发源地:永嘉西北与仙居县交界的黄里坑东
主要支流:岩坦溪、东皋溪、小楠溪
河长:140公里(一说141公里)
流域面积:2436 km²
平均流量:28.5亿立方米/年
落差:839 m
楠溪江干流
楠溪江,战国时期曾是独流入海河流,现代是瓯江下游最大的支流。发源于永嘉县西北与仙居县交界的黄里坑东(一说永嘉县溪下乡罗垟岭西侧 ,当是一处。),源头海拔840米(一说源头海拔1192米 ),形成地表水流海拔1030米,南流至邵坑,折东南流经白岩、南岩至溪口,左纳发源于仙居、永嘉、黄岩三县边界大寺基的岩坦溪,南流至铁坑,折东流经鲍江至福佑,左纳张溪折南流至港头,左纳东皋溪西南流经岩头、石柱至渠山坦下,右纳小楠溪后始称楠溪江,河道蜿蜒南流经古庙口、峙口、至永嘉县城(上塘镇),续蜿蜒南流经黄田至永嘉县瓯北镇清水埠注入瓯江。楠溪江河长141公里,落差839米(一说1030米),平均坡降6.0‰(一说7.4‰),流域面积2436平方公里(一说2490平方公里、2489.97平方公里 ) ,平均年径流量28.5亿立方米。中、上游平均河宽50米,下游平均河宽375米。
楠溪江源头溪下乡段
上游自罗垟岭西侧,由西北向东流,经溪下、大岙、潘坑、表山、溪口五乡,至溪口村纳岩坦溪。主流长55.20公里,平均比降17.33‰,平均河宽50米,流域319平方公里(未包括岩坦溪流域面积)。两岸山峻坡陡,滩多流急,支流20余条,但都短小,构成羽毛状水系,沿溪仅散布零星台田谷地。
楠溪江岩头镇段
中游自溪口向东流至福佑村,向南蜿蜒流经5镇33乡至沙头。主流长50公里,平均比降1.48‰,平均水面宽50米,溪身宽窄不等,方岙村附近最宽900米,垟山头村附近最狭170米,流域1540.90平方公里。溪流平缓,两岸有大片冲积平原和河谷盆地,并可通舴艋舟到溪口。东岸有张溪、东皋溪、孤山溪、花坦溪、古庙溪一级支流五条,西岸有五尺溪、小楠溪一级支流二条。
沙头镇小楠溪汇入楠溪处
下游自沙头南流,河床逐渐扩大,流经沙头、峙口、上塘、东岸、黄田、罗溪、三江、瓯北八乡镇,在清水埠入瓯江。主流长34.6公里,是感潮河段,平均河宽375米,平均河床底高海拔负4.90米,平均水面9.31平方公里,流域360平方公里。沿岸是冲积平原和河谷平原,土地肥沃,为县境内主要产粮区。支流有陡门溪、路口溪、中塘溪、横溪。
楠溪江河口瓯北镇段
楠溪江平均年径流量28.6亿立方米。根据石柱水文站实测,最大流量发生在1965年8月20日,为943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发生在1967年10月7日,仅1.03立方米/秒,属山溪性河流。
上游
岩坦溪发源于大寺尖西北,由北向南流经黄南、岩坦、溪口3个乡镇,至溪口村入大楠溪。源头海拔1240米,形成地表水海拔950米,主流长38.86公里,源头至黄南口平均比降38.25‰,黄南口至溪口村平均比降3.75‰,流域269.76平方公里。沿溪有小片台田谷地。有黄南溪、深龙溪、乌龙溪等九条支流,以黄南溪、深龙溪为大。黄南溪发源于黄南乡西北部青岭东北面溪头村,由北向南流,在黄南口入岩坦溪。源头海拔1240米,形成地表水流950米,主流长10.90公里,平均比降56.10‰。平均溪宽30米,流域35.66平方公里。深龙溪,发源于溪下乡罗垟岭东侧,由西向东流,在新亭注入岩坦溪。源头海拔1192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950米,主流长26.93公里,平均比降30.65‰,平均溪宽30米,流域63.20平方公里。两岸山峻坡陡,水流湍急,沿溪只有小量台田谷地。
中游
张溪。发源于大寺尖东侧,由东北向南,流经张溪、鲤溪2乡,在福佑村附近入大楠溪。源头海拔1240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1140米,主流长30.6公里,平均比降35.60‰,平均溪宽40米,流域138.87平方公里(包括境外面积)。支流有抱庄、李家坑、自家田、下潘、小长坑等11条,构成羽毛状水系。上岙至源头平均比降57.88‰,上岙至汇合口平均比降8.12‰,沿溪有小片台田谷地。
东皋溪。发源于黄岩县富山乡后岙村西北面,由北向南,流经岭头、西源、鹤盛、东皋四乡,在上日川村附近入大楠溪。源头海拔951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720米,主流长40.3公里,平均比降17.10‰。黄箬岭脚至源头平均比降36.80‰,平均溪宽30米;黄箬岭脚至汇合口平均比降4.44‰,平均溪宽100米。流域313.27平方公里(包括境外面积)。沿溪有小片台田谷地。两岸支流13条,以梅坦溪、下岙溪、鹤盛溪为大。梅坦溪发源于上山尖,由东向西流经岭头乡南部,在西源乡西垟村入东皋溪。源头海拔904.5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617米,主流长11.25公里,平均比降46.00‰,平均溪宽35米,流域37.85平方公里。流域内北部地势较平缓,沿溪有富源、中堡、南陈等3片台田;南部山峻坡陡,比降大,杨梅溪落差200米。下岙溪发源于乐清县岭底乡峪崪村东侧,由东南向西北流,在西源乡鹤湾村北约1公里处入东皋溪。源头海拔797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640.0米,主流长22.75公里,平均比降24.60‰,平均溪宽30米,流域71.22平方公里(包括境外面积)。鹤盛溪发源于乐清县岭底乡?崪村南面,由东南向西北流,在鹤盛村入东皋溪。源头海拔720.0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630.0米,主流长18.8公里,平均比降30.22‰,流域50.64平方公里(包括境外面积)。下游河谷盆地较宽展。
五尺溪。发源于大岙乡百里粟村东,由西向东,流经表山、五尺、岩头3乡镇,在岩头镇小港村附近入大楠溪。源头海拔920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710米,主流长22.64公里,平均比降30.20‰,流域83.74平方公里。支流不多,溪流顺直,沿溪有小量台田谷地。
孤山溪。发源于王螺尖北面,由东向西,流经孤山、溪垟二乡,在溪垟乡龚埠村附近入大楠溪。源头海拔890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500米,主流长12.56公里,平均比降38.30‰,流域37.32平方公里。支流7条,以北坑和南岙溪较大。福田村至源头平均比降72.90‰,溪多瀑布;福田村至汇合口平均比降7.70‰,为季节性溪流,冬夏季经常断流,沿溪多台田和沙砾地。
花坦溪。发源于乐清县岭底乡湖上垟村附近板障岩,由东向西横贯花坦乡,在珍溪村入大楠溪。源头海拔816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760米,主流长34.25公里,平均比降21.78‰,流域92.0平方公里(包括境外面积)。支流以小坑、杜管、科竹、天柱岩、古庙岙等溪较大。石坦至源头,平均比降31.10‰,平均溪宽25米;石坦至汇合口,两岸逐渐宽展,平均比降3.16‰,溪流顺直,平均溪宽110米~120米,沿溪有成片河谷盆地。珍溪村附近常受洪水淹没。
小楠溪。是楠溪江最大支流。发源于缙云县南溪乡乌石洞背,向东南入县境后,流经石染、下嵊、巽宅、山坑、碧莲、白泉、渠口七乡镇,在渠口乡塘塆村附近与大楠溪汇合。源头海拔1472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1230米,主流长80.05公里,平均比降14.52‰,溪身宽窄不一,流域656.46平方公里(包括境外面积)。自源头至麻埠村,山峻坡陡,河谷深削,流急滩多,涧石磊苛,谷地逼窄分散;麻埠村以下,两岸逐渐开阔,河床平缓,平均比降2.4‰,沿溪多河谷盆地和平原。支流24条,呈扇状分布,以黄坦、山坑二溪为大。黄坦溪发源于缙云县前村乡东北麦磨山尖南面,向东南流经界坑和巽宅镇,在巽宅镇麻埠村附近入小楠溪。源头海拔1374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1120米,主流长35.10公里,平均比降29.10‰,平均溪宽30米,流域142.23平方公里(包括境外面积)。沿溪山峻坡陡,流急滩多,小溪村以上是峡谷,以下两岸逐渐扩展有小片台田谷地。山坑溪发源于应坑乡熊炉村乌里坑,向东南流经应坑和山坑二乡,在山坑村附近入小楠溪。源头海拔1112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860米,主流长15.15公里,平均比降51.62‰,平均溪宽25米,流域54.32平方公里。两岸山峻坡陡,溪流湍急,沿溪只有少量台田谷地。
古庙溪。发源于古庙乡上圆潭村附近,由东向西流,横贯古庙乡中部,在古庙口入楠溪江。源头海拔560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420米,主流长12.6公里,平均比降33.15‰,流域33.61平立公里。源头到底乌龙村,山峻坡陡,源短流急,且多峡谷,平均比降100‰,沿溪只有小量台田谷地;底乌龙村到汇合口,有分散冲积台田和沙砾地,平均溪宽100米,是一季节性溪流,冬夏两季经常断流。支流较少,只有罗坑和上路垟二溪。下游村庄易被洪水淹没。
下游
陡门溪。发源于陡门乡珠洞岗东南侧,由东北向西南,横贯陡门和峙口二乡,在峙口村附近入楠溪江。源头海拔687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485米,主流长20.5公里,平均比降23.7‰,流域95.02平方公里(包括境外面积)。支流有潘垟、林下、马鸟、山溪头、铜锅潭和小子溪等。上游多露岩陡壁、山峻流急。下游湖屿至峙口是感潮河段,长2.5公里,可通小型船只。长源村至河口是冲积平原。
路口溪。发源于路口乡西北四谷峰,由西北向东南,流经路口乡和上塘镇,过上塘陡门入楠溪江。源头海拔949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670.0米,主流长11.50公里,平均比降58.48‰,流域41.59公里。横溪村以上沿溪两岸多沙砾地,以下为冲积平原。
中塘溪。发源于桥下镇陈山头村东,由西北向东南,流经中塘乡和上塘镇,在上塘镇浦口村附近入楠溪江。源头海拔685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590米,主流长10.7公里,平均比降56.76‰,流域33.65平方公里。上游山峻坡陡,下游为冲积地。
横溪。发源于梅岙乡徐山村北面,由西向东,流经梅岙、中塘、上塘3乡镇,在上塘镇下塘桥头入楠溪江。源头海拔618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438。0米,主流长12公里,平均比降37.05‰,流域21.99平方公里。李家村至源头山峻坡陡,以下两岸逐渐扩展,为冲积地。
楠溪江支流主要有岩坦溪、东皋溪、小楠溪等,其中以小楠溪最大。
小楠溪,发源于缙云县大洋山西麓,海拔1170米,南流至西溪坑,折东南流经大文山,蜿蜒流经巽宅镇、碧莲镇、大若岩镇、渠口乡,桐州店至塘湾九丈从左岸汇入楠溪。小楠溪河长88公里,落差1161米,平均坡降13.2‰,流域面积644平方公里。
航道航运
沙头至清水埠航道系楠溪江下游航道,全长35公里,最阔处80米,最狭处20米。属感潮地段。水深最高7.25米,最低0.8米,最高洪水位9.7米。候潮可通20~100吨级船舶,其中清水埠至上塘段可通100吨级船舶。航道由沙头经峙口、绿嶂,上塘、下塘、黄田、清水埠入瓯江。在峙口与溪头之间,向东至河屿形成峙口至河屿浦航道,全长3.8公里,底宽1.5米,属感潮地段,涨潮时可通航10吨位船舶,低潮时水位为零。早在东晋和南北朝时期,楠溪江上便有舟楫来往。1928年(民国17年)温州同益轮船行在楠溪江开通客班航线,由拖轮拖带3~4艘客驳。楠溪江流域的山货、农副产品等大宗物资通过该航道到温州集散。
沙头至九丈航道,系楠溪江航道,连接沙头至温州。全长17.1公里,途经庙活埠、古庙口埠、下渡潭埠、三角岩埠、码车埠、泰石埠、九丈埠。最低水位0.35米,最高通航水位12.66米,最高洪水位14.39米,通航2吨木帆船,属溪流地段。
九丈至溪口航道,系楠溪江上游大源支流,长35.9公里,途经珍溪口埠、下箬溪埠、兆潭埠、小港埠、渡头埠、双庙埠、溪口埠。最高通航水位12.66米,最低通航水位0.2米,底宽2米,可通1.5吨木帆船,属溪流地段。
溪口至潘坑航道,系楠溪江上游支流,长31.02公里,途经南岸、花岸,最低水深0.2米,底宽2米。此航道属溪流地段,于1964年开通,可通排筏。潘坑乡的农副产品运输,一直以此航道为主。
溪口至黄南航道,系楠溪江上游支流,长15公里,最低水位0.2米,底宽2米,于1964年开辟,通竹筏,属溪流地段。
西源至渡头航道,系楠溪江上游支流,长14.8公里,途经鹤盛埠、东皋埠,最低水位0.2米,底宽2米,通1.5吨木帆船,属溪流地段。其中鹤盛至西坑段原来不通航,民国18年(1929年)由谷享棉捐银疏浚,历时7年,至民国25年(1936年)秋开通。但航道浅,只能通竹筏。1954年冬,因西坑大坟山发现锰矿,由人民政府拨款,炸岩疏浚开通,可行驶舴艋船,主要运输锰矿石及农副产品。当时该航道沿江拥有船舶200多艘,有运输社。后因公路开通,航道逐渐堵塞,现不能通航。
九丈至巽宅航道,系楠溪江上游小源支流,长39公里,途经冷水湾埠、珠岸埠、桐州店埠、碧莲埠、山坑口埠、巽宅埠,最低水位0.2米,底宽2米,可通1.5吨木帆船,属溪流地段。
雷福至麻埠航道,该航道是楠溪江上游小源排港,始于石染乡雷福村双溪口,至石染13公里,至巽宅麻埠27.5公里,最低水位0.2米,底宽2米,属溪流地段。通排筏始建于1587年,是历史上石染、下嵊、界坑、西岙及永青、永缙交界处农副产品运输的交通要道。1957年至1963年,两次整治麻埠至石染航道,长14.5公里。1957年还举行了通航仪式。后因航道经常被流砂岩石堵塞,只通排筏。
水库
龙潭背水库,位于岩坦镇龙潭背村。1958年10月由岩坦生产大队组织施工,1960年4月竣工。粘土心墙土质坝,高31米,宽4米,顶长110米。宽浅式溢洪道开在左坝头,输水隧洞布置在左坝头山体中,洞长146米,断面1.5×1.8平方米。水库集水面积2.7平方公里,总库容146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20万立方米。坝后有引水式电站1座。以发电为主,兼灌溉、养鱼。年发电量120万千瓦小时,自流灌溉南山等村农田400亩。水库淹没农田46亩,拆迁民房30间,移民24户105人。总工程量18.16万立方米,总投资88.76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8.9万元。1972年,发现大坝漏水,定为危险水库,控制库容60万立方米运行。1982年1月动工保坝,次年1月28日竣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下岙水库,位于鹤盛乡下岙村。1958年10月由鹤盛生产大队组织施工,1961年3月竣工。枢纽工程由主坝、副坝、溢洪道、输水隧洞组成。主坝为粘土心墙土石混合坝,高29米,顶长95米,顶宽5米。副坝建于1983年12月,为土石混合坝,高2.1米,长21米,迎水和背水面坝坡均为干砌石。宽浅式溢洪道开在坝左端山坳中,钢筋混凝土衬砌的输水隧洞布置在坝右头山体中,长80米,洞径1.4米。库区集水面积26.21平方公里,主河槽长6.25公里,总库容21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10万立方米,灌田500亩。坝后建电站一座。具发电、灌溉、养鱼综合效能。库区淹没耕地170亩,拆迁民房41间,移民26户110人。总工程量18万立方米,总耗资70.5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3.31万元。1980年11月施工保坝,1983年12月竣工。
水电站
铜锅潭电站,位于峙口乡将山角村,属陡门溪梯级开发径流水电站,1965年10月开工,1967年3月10日竣工,工程总造价26.4万元,其中省补助24.1万元,县自筹2.3万元,每千瓦造价507.69元。电站上游集水面积53.75平方公里,引水渠道长1800米,发电水头72米,流量1.12立方米/秒,装机2×200千瓦。1971年12月,更新一台电机,装机容量增至520千瓦,与小子溪电站、白水漈电站并网运行,电能直送县城。1981年发电量高达207万千瓦时。1982年以后,因径流水被大岙坦电站利用,来水减少,只能在洪水期发电,年均发电量降至50万千瓦小时。至1990年末,累计发电量1232.69万千瓦小时,固定资产总值25.03万元,年设备折旧费16.2万元,年大修理费0.63万元,职工6人。
岩坦电站,位于岩坦镇南山村,属龙潭背水库配套工程。1969年4月,省水利厅批建并拨款30万元,同年9月动工,1971年3月竣工发电。水头270米,流量0.37立方米/秒,装机2×320千瓦,引水渠道3000米,钢板压力管长670米,投资32.29万元,单位千瓦造价504.55元。1981年8月20日,岩坦电站与下岙电站
鹤盛镇,楠溪江上游大楠溪支流东皋溪流域,是2011年5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时,由原鹤盛乡、东皋乡、西源乡和岭头乡合并设立的中心镇,地处永嘉县东北部山区,东与乐清交界,北与台州黄岩相邻,南距县城47公里。楠溪江支流西坑溪、东皋溪、鹤盛溪贯穿境内,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辖区内有楠溪江核心景区石桅岩和国家级森林公园龙湾潭。石桅岩以形似船桅而得名,三面临溪,拔地而起,高达306米,素有“浙南天柱”之称。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植被茂盛,曲径通幽,负离子含量极高。2007年悬空玻璃观景台开发以来,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名声鹊起,旅游业迅速发展。另外,“岭上入家”古村落,背山面水,铁索桥通村,农舍错落有致,家家户户经营农家乐,2008年被授予“省级农家乐示范村”称号,还有蓬溪古村,是中国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谢灵运的后裔世居之地。特色景点还有上湾红枫古道、东皋矴步、陶姑洞、西源云山寺、蓬溪古村、东皋碇步、鱼里百丈瀑、上港九龙山、梅坦大屋等。2013年11月正式通车的雁楠公路贯穿我镇,起点为乐清雁荡山,与104国道相接,终点为楠溪江,与41省道和诸永高速在枫林的互通处相接,全长45.7KM,连接着雁荡山和楠溪江两大国家级风景区,缩短行程65km。特色农产品主要有东皋红柿、鹤盛乌龙茶、西源土鸡、岭头蓝莓等。其中以东皋红柿最为出名,种植面积为5000亩,年产300吨,曾被命名为“大红柿之乡”。还有板栗、杨梅、白枇杷颇具规模。岩坦溪流域
林坑古村
小楠溪流域
巽宅镇境内小楠溪
碧莲镇,支流小楠溪中游,位于永嘉县西北部,东邻大若岩镇,南连昆阳乡,西接茗岙乡,北界山坑乡、表山乡。碧莲地势起伏较大,四面山地丘陵围绕,镇区一带拓展成小盆地,海拔90多米,境内河流属楠溪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小楠溪、澄田溪和绿坑溪3条,水域总面积0.53平方公里。林业资源丰富,林地面积40920亩;主要经济特产有全国柚类金奖产品——早香柚,闻名遐迩的——邵园板栗,澄田杨梅。碧莲镇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效益农业为抓手,形成以早香柚、畜禽养殖、稻田养鱼三大农业支柱产业,早香柚连续5年荣获国家柚类金奖,3年荣获省农博会名牌产品;稻田养鱼2005年被认定为省级无公害水产品养殖产地,2007年获得国家级无公害水产品称号。
大若岩-十二峰
本干流域
溪下乡源头处的瀑布
狮子岩
枫林镇,位于楠溪江中游东岸,距离县城38公里。西与岩头镇隔江相望,东与乐清市芙蓉镇接壤,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985年,被命名为永嘉县“武术之乡”和“象棋之乡”。2000年3月,被浙江省入民政府命名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2002年,被命名为省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省农业三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枫林镇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飞瀑、怪石、滩林、文物古迹、历史名入、民俗传说、武术文化及农家风情等。
沙头镇,楠溪江中游,位于永嘉县东南部,东靠乐清市,西接大若岩镇,北连岩头镇、枫林镇,是永嘉沿江和山区的承接地带,是大小源楠溪江、溪水和潮水的交汇之地,诸永高速贯穿全境,境内有花坦、古庙两个互通口。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教育强镇、省体育强镇和省级文化强镇等荣誉,素有胶鞋基地、婚纱摄影基地和超市之乡之称,是我县的旅游镇、生态镇和工业镇。投资6.1元的楠溪江供水工程已经开始供水。沙头生态优势明显。沙头环境优美,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太平岩景区位于沙头境内,香樟花园、九丈甸园和楠溪江旅游接待中心具有一定的接待能力。
上塘镇,楠溪江下游,为县政府驻地,全县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管理中心,位于永嘉县南部,距温州市区14公里。永嘉在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前称永宁县,清朝时,改称永宁乡,上塘属永宁乡三十九都。这里原是一片湖塘水浦,下塘(龙泉山)与屿山(蟾山)将此都分成三塘(上塘、中塘、下塘)三浦(浦东、浦西、浦口),因地处屿山上部,故名上塘。现所称的上塘镇,由原上塘镇、中塘乡、路口乡、峙口乡、东岸乡5个乡镇合并而成。上塘镇四周环山,东北至西北山巅高于东南至西南山巅,楠溪江从中穿越,城区属楠溪江下游洪积平原,地势平缓,海拔高度为5.5m-7.3m。全镇最高海拔高度为746m。境内有三条溪,北向有路口溪,流域面积40.3平方公里,主流长度18.5公里;西北向有中塘溪,流域面积34平方公里,主流长度14.5公里;西南向有下塘溪,流域面积19.4平方公里,主流长度8.5公里。中塘鸭、下塘鸡、涂山胡柚等远近驰名。上塘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文化沉淀,境内有屿山古文化遗址、正门山古文化遗址、孝佑官、潘希圣墓、杨府山庙等县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政府建设新县城的同时,十分注意加强保护。文化风情独特,远近闻名的有农历二月十五的庙会、端午节赛龙舟以及逝去的风俗——挂珠囤。
瓯北镇(瓯北新区),地处楠溪江与瓯江交汇处,浙江中南部,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瓯北历史悠久,早在西汉,东瓯王就在此建都立城。改革开放后,瓯北生机勃发,贸、工、农全面发展,形成了阀门、泵类、服装、皮鞋、五金五大支柱产业,获得了“中国泵阀之乡”、“中国乌牛早茶之乡”等称号,被誉为“温州浦东”。 知名特产有:永嘉乌牛早茶,是我国特早生茶树品种,有着400多年栽培历史,早在1957年就与西湖龙井”等茶同列浙江名茶;金柑又名金弹,罗浮早在唐代就有栽培。金弹小如鸽蛋,秋果绿中带黄,冬黄中呈红。皮薄肉厚,甜中含酸辣,香气浓郁。除鲜吃外,还可以加工成金金弹饼,有助消化,健胃、润肺清痰、止呕吐等功效。 境内著名景点有:罗浮山,在瓯江和楠溪江汇合处的西北侧;白水漈:位于瓯北清峰山山脚白水村,常年流水不断,瀑布凌虚飞下,无可凭依,下有深潭,碧水幽幽。现代散文大师朱自清在浙江省第十中学(现温州中学)任教曾游此地,并作《白水漈》一文,由此白水漈名扬四海,游客不绝。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洞头岛
上一篇 浙江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