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厉矞华 编辑
厉矞华(1912年4月4日—2002年5月20日),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国儿科医学事业开拓者,浙江省儿科医学事业奠基人,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浙江民进主要领导人之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创始人和首任院长。
曾任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六、七届中央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参议委员会第二、三届委员,浙江省人大第二、三、四、五、六、七届代表,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浙江省红十字会会长,浙江省儿童保健院院长,浙江大学教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委员、常务委员,浙江医学会儿科学会主任委员,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浙江分会副会长,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顾问等。
改革开放以来,她经常参加外事活动,为增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友谊做了大量的工作,促进了中日友好和学术交流。
厉矞华出身书香名门杭州厉氏家族。父亲是“中国西医学教育之父”、中国第一代西医厉绥之 ,丈夫是浙江民进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杭州市原副市长陈礼节,堂弟是著名外交家、国际法泰斗厉声教。
中文名:厉矞华
外文名:Li Yuhua
别名:厉声闻(字声闻)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籍贯:浙江省杭州市
出生日期:1912年4月4日
逝世日期:2002年5月20日
毕业院校: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
职业:医学家、医学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主要成就:中国儿科医学事业开拓者浙江省儿科医学事业奠基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创始人浙江民进主要领导人之一全国人大代表
出生地:浙江省杭州市
代表作品:《小儿脑瘫》、《小儿急性白血病》等
政党:中国民主促进会
青年时期的厉矞华教授
1926年,考入上海女子医专。
1927年,考入上海南洋医学院。
1928年夏季,插班到私立东南医学院。
1929年9月,考入当时中国最负盛名的高等医科学校——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
1934年夏季,从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毕业,留校任小儿科助教。10月,赴日本福冈的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小儿科教研室攻读研究生。
1937年3月,返回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任小儿科助教。七七事变爆发,回杭州工作。9月,受聘为西安临时大学医学院小儿科讲师。
1938年7月,西安临时大学解散,暂居成都姑母家。10月,到陕西汉中,受聘为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小儿科讲师。
1939年1月22日,与陈礼节结婚。8月,因西北联大改组,夫妇俩辞职。9月,夫妇俩在成都开设“礼华诊所”。
1940年3月,与丈夫陈礼节一起受聘福建省立医学院。4月,任小儿科副教授兼小儿科主任。
1942年9月,升任福建省立医学院小儿科教授、主任医师。
1946年8月,赴台湾与丈夫团聚,任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博物系教授兼医务室主任。
1948年9月,回到杭州。10月,任浙江省立医学院儿科教研室教授、主任医师,兼任省立杭州医院儿科主任。
1949年7月,任浙江省立医学院教授兼附属医院儿科主任。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儿童保健院
1952年,任浙江医学院儿科教研室任主任。
1953年,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委员、常委。
1954年2月,任浙江省儿童保健院院长兼儿内科主任、浙江医学院儿科教研组主任。
1955年2月,当选政协浙江省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1956年6月,任民进省儿保院支部负责人。
1959年11月,当选政协浙江省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1963年2月,当选民进浙江省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1964年12月,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66年,任浙江省儿童保健院儿科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1974年,“小儿白血病研究组”参加浙江省的协作攻关项目《三尖杉混合酯碱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应用研究,后又参加浙江省和全国的协作攻关项目《三尖杉和高三尖杉酯碱及其联合疗法治疗急非淋白血病》。
1976年,再次出任浙江省儿童保健院院长。
1977年12月,当选第五届浙江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78年,任浙江省儿童保健院内科主任。2月,当选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9年10月,当选民进中央第六届委员会委员。
1980年,获浙江省“三八红旗手”称号。7月,当选民进浙江省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1981年,获“浙江省优秀少儿工作者”荣誉称号。完成的课题“三尖杉酯碱联合法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获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浙江省1980年度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任浙江省科协第三届常委,并被浙江省科协聘任为终身荣誉委员。
1983年4月,当选第六届浙江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1月,当选民进中央第七届委员会委员。12月,增补为民进浙江省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委。
1984年7月,代行民进浙江省委会主委职务。10月,当选民进浙江省第三届委员会主委。从浙江省儿童保健院院长位置上退居二线,任浙江省儿童保健院顾问。
晚年的厉矞华教授
1988年1月,当选第七届浙江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7月,被推举为民进浙江省第四届委员会名誉主委。11月,任民进中央第二届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
1989年,任中国红十字会浙江分会会长。12月,成立脑瘫弱智研究组,担任指导。
1991年3月22日,成立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任名誉所长。
1992年,获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终身特殊津贴。8月,被推举为民进浙江省第五届委员会名誉主委。12月,任民进中央第三届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
1993年1月,当选第八届浙江省人大代表。
1994年4月,以浙江省红十字会会长身份率团访问日本。
1996年7月,出版《小儿脑瘫》。
1997年5月,被推举为民进浙江省第六届委员会名誉主委。
2002年5月,被推举为民进浙江省第七届委员会名誉主委。
2002年5月20日12时32分,在杭州去世,享年91岁。
科研成就
开创中国儿科医学事业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1951年,厉矞华创办浙江省立妇幼保健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前身),并任首任院长。
1972年,浙江省儿童保健院院长厉矞华领衔成立了小儿白血病研究组,并开设白血病专科病房和随访门诊,这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儿童白血病治疗中心。
建国初期,正担任浙江省妇幼保健院院长的厉矞华将“预防第一”的方针坚持在儿科的第一线。她在大力宣传新法接生的同时,将旧产婆培训成新法接生员,用科学的推广保障当时妇女的生产安全。
攻克白血病与脑瘫
攻克白血病与脑瘫
人才培养
厉矞华教授不仅坚持门诊和科研,还亲自指导临床教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高端医学人才。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浙江省儿童保健院建立了以厉矞华教授为主的硕士点,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她先后培养了8名研究生,其中5名获得博士学位。1983年,她的一位学生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半年,深切体会到了建立实验室的重要性,厉矞华教授给予了坚决的支持,向浙江省政府申请到了购置仪器的经费,于1986年在浙江省儿童保健院建成了一个初具规模、配备有先进仪器设备的专科实验室。厉矞华教授还利用逐渐开放的国际环境,努力建立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为年轻医生提供更多的进修和交流机会。1985年,她以顾问身份参加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团访问日本静冈县的时候,1988年以儿科专家身份访问日本岐阜市医科大学、京都大学医学院、爱知县医科大学小儿白血病研究所的时候,她都与相关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这些高学历的、有留洋深造经历的年轻医生回国后,成为了科研的主力。
厉矞华教授担任浙江省妇幼保健院院长后,大力宣传新法接生,培训旧产婆,培养新式助产士,迅速建立起了一支有效的科学接生队伍。她在浙江率先开展了卡介苗和麻疹减毒活疫苗的接种工作,并培养了大批接种人员,开启了浙江省计划免疫的先河。
1987年,在浙江省人大六届五次会议上,厉矞华教授提交了《建议订立培养儿童保健医师、护士计划》的议案。
荣誉表彰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1981年,被授予“浙江省优秀少儿工作者”荣誉称号。
1981年,获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浙江省1980年度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1年,被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聘任为“终身荣誉委员”。
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2年,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给予高度评价。
其他贡献
领导浙江民进,维护多党稳定
改革开放后,厉矞华同志任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并担起民进浙江省委会的领导责任,使民进与共产党肝胆相照。厉矞华同志于1951年10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历任民进浙江省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代主任委员,第三届主任委员,第四、五、六、七届名誉主任委员,民进中央第六、七届委员会委员,第一、二届参议委员会委员。她十分重视加强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号召和鼓励民进会员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积极参政议政,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厉矞华同志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期间,认真履行职责,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民主权力。她作风民主,密切联系群众,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经常深入基层视察和进行执法监督。尤其是对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卫生方面的法制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为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浙江省的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88年7月,浙江民进老一辈领导人合影,前排中间为厉矞华同志
民进省委会专门工作委员会的建设,也是从厉矞华在任上时正式作为一种工作机构开始的。1985年下半年,党和政府要求各地党政机关加强“三胞”工作,为祖国统一大业出力。为此,省委会建立了“联络委员会”,从组织上保证了对“三胞”工作的开展。厉矞华高度重视社会服务工作,浙江民进的医卫服务享誉全国。1982年,省委会组织十多位已经退休的医卫界会员,成立了浙江民进妇幼保健咨询服务站,厉矞华亲任顾问。第三届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对此作过统计:“四年来先后派出53批431名高层次医师,到山区、海岛、工厂、农村、机关、学校、敬老院、幼儿园、解放军部队进行医卫咨询服务,受益人数达15771人次。”
从主委位置上退下来后,她仍担负着民进中央第二、三届参议委员会委员,民进浙江省第四、五、六、七届名誉主委。她一直关注着民进的工作直至去世。
连接海峡两岸
晚年的厉矞华教授(中)
1990年夏,台湾红十字组织代表团访问浙江,厉矞华热情地向客人介绍浙江省红十字会为台胞查找亲人下落及转信等人道主义服务的情况。与台湾省隔海相望的浙江省去台人数达20多万,有52万台属。她多次与有关部门协商,增加省红十字会机关3个人员编制,专门负责为台胞查人转信工作。在厉会长和红十字会同仁的努力下,浙江省红十字会为台胞查找亲人及转信成功率达85.15%,计3000余宗。在她的领导下,省红十字会、台胞接待站和台胞医院的各项工作,深受台湾红十字组织同仁的赞扬,也加强了两岸人民的情谊。台湾红十字组织援助浙江人民的救灾钱物,在全国各省中位居前列。1991年浙江遭受台风袭击,台湾红十字组织立即赠送大批救灾物资,集装箱上醒目地写着“海峡两岸一家人”七个大字。
厉矞华同志曾任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六、七届中央委员,第五、六、七届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民主促进会参议委员会第二、三届委员,浙江省人大第二、三、四、五、六、七届代表,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浙江省红十字会会长,浙江省儿童保健院院长,浙江大学教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委员、常务委员,浙江医学会儿科学会主任委员,浙江省科协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浙江分会副会长,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顾问,浙江大学校友总会顾问等。
亲属成员
厉矞华与丈夫陈礼节
祖父:厉良玉,清朝官员,晚清著名学者、教育家、书画篆刻家、医学家、艺术品鉴赏收藏家,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新浙派代表人物,被誉为“融合皖浙两派的大师”;
父亲:厉绥之,“中国西医学教育之父”,中国第一代西医,中西医结合事业先驱,近现代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浙江医科大学主要创始人;
丈夫:陈礼节,浙江民进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民进中央常委,杭州市原副市长,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叔父:厉麟似,中国近现代文教界代表人物,新中国外语教育事业奠基人,著名教育家、外交家、语言学家、慈善家;
叔父:厉尔康,抗日爱国名将,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军事参议院院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上海市政协委员;
姑父:施承志,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元老、民国开国名将 ,军事教育家、武学泰斗,被誉为“上海太极拳之父”;
婶母:唐丽玲,上海名媛,中国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女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中国早期德奥钢琴学派的代表人物;
堂弟:厉声教,中国著名外交家、国际法泰斗,《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文本的主要起草人与定稿人之一;
表弟:施锡祉,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开拓者,北京地下铁道事业奠基人,铁路工程专家,原铁道部华北铁路工程局总工程师;
弟媳:金学曙,新中国第一代西医,首届“全国三八红旗手”的杰出代表;
女儿:陈智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学院教授,第八、九、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监察部特邀监察员;
侄子:厉振羽,国际知名双语作家、国际传媒专家,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杰出校友,作品被翻译成17个国家的语言,获得美国《华尔街日报》、《赫芬顿邮报》等10余家西方主流媒体的大篇幅正面报道,被《华尔街日报》称“获国际认可”。
(以上信息来源 )
人物轶事
著名医学家厉绥之先生
建国初期,很多妇女同志在不科学的旧法接生中死去。为了保护千千万万妇女和儿童的健康,厉矞华作为浙江省妇幼保健院院长,十分重视疾病预防工作,坚持“预防第一”方针,在大力宣传新法接生的同时,将旧产婆培训成为新法接生员。提倡科学育儿,实施儿童地段保健。1954年她倡导妇科与儿科分科,并出任了浙江省儿童保健院首任院长,从此厉矞华的生命就与儿童医院及儿童保健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她的心也就像犁尖那样扎进了这片热土,再没一天离开过儿童医院、离开过儿童。
50年代,传染病在中国流行猖獗,特别是麻疹、肝炎、乙型脑炎等传染病,吞噬了许多儿童的生命。望着昏迷、抽筋的孩子,厉矞华心如刀割,日夜守护病儿身边,她轻声吩咐医务人员:“病人来多少收多少,要把每位患儿都治好”,为了让病儿都能住进医院,她带领医护人员腾出宿舍、办公楼,按传染病隔离治疗的管理要求,对病儿进行严格隔离、集中管理,争分夺秒地工作。在她及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流行疾病迅速得到了控制。在儿童医院内曾先后开设过麻疹、肝炎、乙脑等传染病房。她制定的一系列消毒隔离措施,对防止医院内的交叉感染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十年动乱期间,厉矞华教授受到冲击。此时,她已年近花甲,有人好心劝她歇一阵子了,但她没有放弃一个医生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坚持在门诊第一线,她说:一天没有听到患儿的声音,心里就不踏实。当她得知农村儿科医生奇缺时,就主动下乡进行巡回医疗,培训乡村医生,为农村病人送医送药;在血吸虫病流行时,她和当地医务工作者一起,开展血吸虫病防治。
白血病患儿
老年时期的厉矞华教授
改革开放以来,厉矞华经常参加外事活动,为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谊做了大量的工作。1985年她以顾问的身份,参加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团访问日本静岗县;1988年她以儿科专家身份再次访问考察了岐阜县及其儿童医院、崎阜市医科大学、京都大学医学院、爱知县医科大学小儿白血病研究所,并与学术机构建立了协作关系,促进了中日友好和学术交流。在厉矞华及红十字会同仁的努力下,浙江省红十字会为台胞的细致服务也赢得了台胞的称许。1991年浙江遭受台风袭击,台湾红十字会得到消息后立即赠送大批救灾物资,集装箱上醒目地写着:“海峡两岸一家人”七个大字。厉矞华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对儿童殷殷切切的关爱深受同行、同事的敬仰。厉矞华也是当时浙江省唯一一位享受省部级待遇的党外女同志 。
享有盛誉的儿科医学专家厉矞华教授
厉矞华同志致力于儿童医疗保健科研工作六十余载,是我国著名的儿科专家,著有《小儿白血病》和《小儿脑性瘫痪》等专著。厉矞华同志为我国的医学事业特别是儿童医疗保健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我会和浙江民进组织的发展竭智尽力,为坚持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民主促进会评)
张德江等领导在厉矞华同志墓地吊唁
厉矞华同志是一位热心的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委员、常务委员,浙江医学会儿科学会主任委员,浙江省科协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浙江分会副会长,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顾问,中国红十字会浙江分会会长。她为发展医学事业,促进和平进步事业以及增进海峡两岸交往,促进祖国统一,尽心竭力,多方操劳。她带领红十字会成员做了大量致力于人道主义事业的工作,为浙江省红十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贡献。(浙江大学评)
厉矞华教授身居高位,平易近人,为残疾人做实事,不愧是真正的英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太区主任希鲁格斯评)
纵观浙江民进的发展历史,陈礼节和厉矞华夫妇可以说是关键的两个奠基者,陈礼节有“建立”之功,厉矞华有“建设”之功。(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评)
厉矞华院长为保障和促进儿童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几十年来,厉矞华院长坚守初心、心系儿童,急患儿之所急,古稀之年仍热心残疾患儿康复事业;她潜心研究、攻克难题,70年代初,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攻克肿瘤”的号召,致力于攻克当时被称为不治之症的“血癌”;她严谨治学、培养人才,从严治学,自编教材,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儿科学人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党委书记舒强)
厉矞华先生是我国儿童健康事业和儿科医学教育事业的奠基人。她呕心沥血,辛勤耕耘,从医从教长达七十年,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儿科专业的人才,攻克了许多医学难题,为儿科教学、科研和儿童医疗保健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厉矞华先生以及历代院领导的努力下,如今附属儿童医院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儿童医学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夏标泉)
厉矞华先生带领下的儿童医院,是浙江省儿科发展的“摇篮”。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浙大儿院在厉矞华先生以及历代领导职工的努力下,逐渐发展壮大,已经发展为综合实力领先、临床技术精湛、服务品质一流、社会口碑优良的三甲综合性儿童医院、国家级儿童医学中心,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列全国儿童医院第二,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孙黎明)
逝世纪念
《浙江日报》头版头条:厉矞华同志遗体在杭火化
厉矞华同志住院、抢救期间及病逝后,浙江省领导张德江、柴松岳、李泽民、刘枫、梁平波、乔传秀、吕祖善、袁兴华、王国平、斯大孝、张友余、孔祥有、鲁松庭、徐志纯、祝耀祖、李志雄、孙优贤、盛昌黎、龙安定、李青,全国供销社党组书记王金山,安徽省委副书记沈跃跃,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毛昭晰,浙江省军区政委贺家弼,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浚生、校长潘云鹤,以及老同志铁瑛、李丰平、张敬堂、陈安羽、商景才、王耀亭、吴敏达、许行贯、余纪一、王裕民、王启东、杨彬、李德葆、郑树、孙家贤、陈法文、厉德馨、吴仁源、张忍之、朱之光、王季午、杨士林、周春晖、蒋次升、邱清华、王承绪、赵景棠、夏仲烈、胡灿时、黎清、于克家、金孟嘉、陈侠、徐畹珍等前往医院看望或以发唁电等形式表示哀悼。
中共浙江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浙江大学党委、浙江大学,民进浙江省委员会,中国红十字总会以及厉矞华同志的家乡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等30多个单位送花圈、花篮,发来唁电、唁函。
助学基金
浙江大学设立厉矞华助学基金
厉矞华助学基金捐赠仪式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举行。浙江大学副校长黄书孟代表学校接受了捐赠并向厉矞华先生的子女表示感谢。
厉矞华生前立下遗嘱:把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五万元捐赠给医学院,作为有志于儿科学的贫困女大学生的助学金。
“浙江大学厉矞华助学基金”的年收益用于资助医学院临床学一年级、有志于今后从事儿童的医疗和教育事业的贫困女大学生。
在捐赠仪式上,厉矞华先生的儿子、民进省委委员陈智乐代表家属将捐款交到黄书孟校长手中。黄书孟校长高度赞扬了厉矞华先生为儿科医学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和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
人物铜像
浙大儿院为厉矞华设立铜像
2024年4月3日,为了纪念中国儿科事业老一辈开拓者、浙江省儿科奠基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首任院长厉矞华先生对儿科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在湖滨院区隆重举行厉矞华先生铜像落成仪式。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孙黎明,浙江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钱晓芳,民进浙江省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忠,浙江大学医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副院长夏标泉,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妇幼处处长陆海军,浙江大学医学院管理办公室主任、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顾国煜,浙大儿院党委书记舒强携医院领导班子、老领导、同事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铜像落成仪式,与厉矞华同志家属、学生代表等一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会议由浙大儿院党委常务副书记李强主持。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