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源 编辑

书画家

林之源林之源

林之源,男,字半溪,号石门山樵、冷香居士,浙江温州人,中国著名山水画家。曾任中国书画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国书画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教师等职。

林之生于儒医世家,幼时天资聪颖,好读书,喜临池。及长学诗书、习字画,且兼攻金石。后移居沪上十数载,广交四方名流。他曾被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馆馆刊《中华书画家》大型刊物聘为特邀编审;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馆破格聘为文史馆员。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林之源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56年

职业:书画家

主要成就:《中华书画家》特邀编审入选《中国当代山水画十大名家》在北京荣宝斋举办个人诗书画印展当代隐士文化的代表人物

出生地:浙江温州市

个人简介

编辑

林之源生活剪影

林之源曾任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书画家协会副秘书长等职。1997年于桂林资江百卉谷创建“冷香书屋”,潜心书画。以山水画见长,兼攻金石,其作品传递着浓郁的当代隐士文化。2007年5月18至22日在北京荣宝斋举行了个人诗书画印展。林之源成长于儒医世家,家学渊源的潜移默化给了他巨大的影响,使他自幼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师从江南“永嘉学派”柯逢春诸方家。他学诗习字作画治印,广泛涉猎,既吸收了新旧传统的技法,又应物象形所表现的物体加以变化。

林之源的艺术创作思想:“攻而不守”、“随类赋彩”。他经常去博物院看画,并且自己收藏传统书画、和鉴赏家一起看古画,读其艺、品其言。因此,他的画既有传统的特色,又绝不似某一家某一派。他的作品始终表露着鲜明的对历史和社会的思想感情的取向,始终运用生动、明快和写意的造型语言作为思想与情感的载体,充分反映了一个画家领异标新的情怀。在资江隐居的时间里,林之源的作品中进一步去除了稚嫩的写实、以景写景创作期,留下大气与脱俗创新道路。此外,他的书法以“二王”为宗,历数法帖,融魏碑于一炉,线条洒落流畅,章法疏密错落,随意发挥。他的篆刻,吸汉印之乳汁、撷明清之精华,布局错落有致,刀法峻爽有力。

人物特写

编辑

林之源 作品

林之源在书画创作中,是以作品的艺术生命力来写其艺术价值的。所谓艺术生命力,是指作品不但要解决笔墨纸色等技法上的问题,还要从形态上有自我审美的定位,最关键的是作品要有书卷气,要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植根在中华民族文化上的艺术语言。他认为,只有像宋明时代一样的古典式书院教育,有着优美宁静的山水,充足的供给,从容和闲暇的环境,才能静读书,读通书,悟人生,得其笔,识其意,理其神,写丹青,表其情,留其名。任何一幅书画作品,都应包含了创作者本人具有的文化素质、艺术素质、历史素质、思想素质和对书画技法的运用。它既展示了创作者本人对上述功能的结合所反映出的个性,又能引导观者从中得到感悟,引起共鸣,诱发其思维的二次活动。一幅书画作品仅仅以外表美来评判是不够的,它必须达到书画技法的神来之笔,表现形式的创新和深刻的主题思想。

林之源的画尽态极妍,生面别开,大写意,气旺神畅,笔墨华滋,整个一“风卷星河下碧溪”的诗化诠释。他的画用色仍很保守,基本采用中国画的传统颜料:朱砂、花青、石绿、藤黄,然而在沿用黄宾虹吴昌硕用色的基础上,大自然的基本色是他追随的色调。他将西画的一些表现理念揉进国画的创作中,显现出其他画家笔下全然没有的缤纷天地。在构图上,他的画以“满”取胜,几乎不留白,但能让整个天风白云涨满眼睛,密集而能透风,营造出一种“乱峦迷人眼”的古典意象,给人以一种强烈的原始自然美的视觉冲击力。在题材上,他既致力于写意小品,又钟情于工笔花鸟人物,尤潜心于水墨山水画的突破。

作为一个画家,林之源对山水有着天生的敬畏。他在广西资源县深山的10年隐居生活经历,自此而自称“山野村夫”,每天都以一个学者的眼光来看山水,感受山的稳健,领悟水的灵性,他把自己当成和山水一样的大自然的一分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亦耕在《冷香书屋记》里有这样一段话;“ 至于庭院之内,隙地遍植翠竹,每当风欺寒玉,时闻响作环佩,又有篱落丛菊,窗外孤松,可寄傲东轩,悠然忘言,境幽室雅如此,故时来高朋,常聚良友,或放歌纵酒,频呼冷香旧酿,或汲泉烹茗,印证陆羽茶经,文坛辞宗、点评风骨神思,画界方家,往往笔超画论,书屋富藏,可信手取读,其乐又无穷也。”这是写他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这日复一日与人、与物、与大自然的对话中,先生读懂了山,融入了水,进而把自己融入山水之中,最终真正感悟到山水的性情,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在隐居山林的10年读书论理中,林之源对中国经、史、子、集作了选读,对《昭明文选》、《古文观之》作了学习的批注。读书的得法,做人的感悟,使其书画作品更加充盈着真实的可爱,山水作品更加形神兼备,令人神往。他认为,“小桥流水人家”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现代人们向往的“桃花源”。

行为风范

编辑

林之源淡墨代表作林之源淡墨代表作

林之源艺术生活及作品入选《大地》人民日报社,《共和国娇子》中国文联出版社、《当今最具升值潜力的画家》、《人民美术》人民美术杂志社、《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作品集》北大出版社,《亚洲新闻人物》、《山水意境》荣宝斋、《北大一百一十周年校庆邀请展作品集》、《山水画研究》,《中国画人物林之源》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香港叶出版社出版《隐士林之源》。人民日报多次刊出他的事迹并刊登其作品,解放军报等全国各大媒体六百多次宣传他的艺术生涯。

二00七年五月十八日在北京《荣宝斋》,成功举办了个人诗书画印展,艺展引起京城书画艺术界的高度注意,此展被《荣宝斋》认为是建斋三百年来集诗书画印展的中国第一人。同年年底在西安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成功举办了诗书画印展,陕西省四班子领导全部出席为其剪彩,陕西省美协、书协、陕西国画院为其举办林之源诗书画印展研讨会,被认为是将南方山水带给北方黄土的“当代隐士”。在北大、多个延海城市举办个展。

林之源书画作品赏析集

二00九年三月,林之源被国家民委《民族出版社》入编为《中国当代山水画十大名家》最年轻名家之一。入选的有张仃白雪石,龙瑞,郭公达,姚治华,雷正民,陈大章,于志学,官布,林之源十位当代十大山水画名家,此书于二零零九年九月九日在国内发行。

2010年6月6日,为期三天的林之源诗书画印展今天在人民大学开幕。嘉宾如云,这次由徐悲鸿艺术研究院主办的林之源个人诗书画印展,党政军领导和学界、商界、媒体名流到场祝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曾成钢委托陈春江为开幕宣读贺词、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林文肯、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法院院长罗殿龙等分别为展览发来贺信。

开幕式结束后,林之源诗书画印研讨会在人民大学逸夫楼会议厅举行。

林之源书法作品集

参与研讨会的有陈传席,刘福顺,徐庆平,刘松林,刘大椿,张振国,郑岩,毛佩琦,韩国的崔成仁等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研讨会气氛热烈,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发表个人看法,对林之源的艺术成就给予高度肯定,林先生是在文化方面搞通了,才有那么丰富的笔墨情思画出这么好的作品,名利方面想通了,淡泊明志,才能获得今日的成功。他画功的独特风貌,可用几句话来概括他:‘深沉与轻快并存,直观与含蓄共处,无声与有声完美交融,笔墨凝重与书法功力齐进共生!”研讨会进入佳境,各位贤者高人纷纷发表观点。围绕着林之源先生的诗书画印成就,在当代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当代传统国画的新生命力,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等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次人民大学林之源诗书画印展暨中国书画研讨会在一片热烈的,学术性浓厚的气氛中,获得了圆满的成功,林之源在研讨会上表态,”这次诗书画印展,得到了专家学者们对我读书、做人、学艺道路的充分肯定,山人觉的这次画展是我艺术生涯中的一个豆号,此次画展结束后,我将重入新的山谷,探索山水哲学的新问题,潜心研习国学,以隐逸文化的理念赋予诗书画印新的艺术生命,开创隐逸学绘画领域。也许十年后北京的某展览厅,独辟蹊径的诗书画印展将会成为划时代的一个完美句号”!

文章摘录

编辑

林之源代表作(五)林之源代表作(五)

“一个人入世太深,久而久之,当局者迷,陷入繁琐的生活末节之中,把实际利益看得过重,囿于成见,很难有大作为。这就需要有点出世的精神。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对有些东西看得淡一些。这样才能排除私心杂念,保持良好的心态,悟道一以贯之。以这种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业,就会事半功倍。从另一方面看,一个人生在世上,只是一味地出世,一味地冷眼旁观,一味地看不惯,一味地高高在上,一味地不食人间烟火,而不想去做一点实际的,入世的事情,到头来也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唯有能否定,才有大肯定,只有丢掉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才能集中精力于真正有价值的大事。如果你想深入这个世界,必须先走出这个世界,这就是所为道家的本色。进得去,出得来,是艺术的代名词,更是人生的哲学。”

下一篇 王澍

上一篇 成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