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乡级行政区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四级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级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乡级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级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四级行政区,包括街道、镇、乡、民族乡、苏木、民族苏木、县辖区,由县级行政区管辖或由地级行政区(仅限于地级市、自治州)直接管辖。

中国共计38672个乡级行政区,包括9062个街道、21419个镇、7079个乡、956个民族乡、153个苏木、1个民族苏木、2个县辖区。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中华人民共和国乡级行政区

外文名:Township-leve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类型:街道、镇、乡、民族乡、苏木、民族苏木、县辖区

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四级行政区

上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行政区

下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数量:38672个(截至2024年2季度)

历史沿革

编辑

发展历程

1928年,民国政府开始设立县辖区。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设立县辖区,承担县、乡之间许多行政任务。同时设乡人民政府,受县人民政府领导。

1955年,国家颁布关于划分城镇标准的规定,设置镇的主要条件是县及县级以上政权所在地,其常住人口在2000人以上,其中非农业居民占50%以上。同时全国有15000多个县辖区。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开始撤区并乡。

1956年底,县辖区减少到10000多个.

1957年,县辖区进一步减少到8000多个。

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化后,乡政权一度由人民公社行使,乡制撤销。下半年,全国除少数地区外,各省、自治区基本上都撤销了县辖区的建制。

1960年以后,有些省、自治区又恢复了县辖区的建制,它管辖几个人民公社和镇,但不设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而设立区公所。它不是一级政权组织,而是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1982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规定恢复乡建制,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乡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村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1983年,开始建乡。

1984年,制定了新的建镇标准,放宽了条件,工商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可以设镇,并实行了镇管村的体制。

数量演变

年份

总计

街道

民族乡

苏木

民族苏木

县辖区

2002

44822

5516

20600

17196

1160

282

2

66

2003

44067

5751

20226

16636

1147

279

2

26

2004

43275

5829

19892

16130

1126

277

1

20

2005

41636

6152

19522

14677

1692

181

1

11

2006

41040

6355

19369

14119

1088

98

1

10

2007

40813

6434

19249

13928

1093

98

1

10

2008

40828

6524

19234

13872

1096

98

1

3

2009

40858

6686

19322

13653

1098

96

1

2

2010

40906

6923

19410

13379

1095

96

1

2

2011

40466

7194

19683

12395

1085

106

1

2

2012

40446

7282

19881

12066

1063

151

1

2

2013

40497

7566

20117

11626

1034

151

1

2

2014

40381

7696

20401

11111

1019

151

1

2

2015

39787

7959

20515

10172

990

152

1

2

2016

39862

8105

20883

9731

988

152

1

2

2017

39888

8241

21116

9392

984

152

1

2

2018

39945

8393

21297

9118

981

153

1

2

2019

38755

8519

21013

8101

966

153

1

2

2020

38741

8773

21157

7693

962

153

1

2

2021

38558

8925

21322

7197

958

153

1

2

2022

38602

8984

21389

7116

957

153

1

2

2023

38658

9045

21421

7080

956

153

1

2

2024

38672

9062

21419

7079

956

153

1

2

注:上表中2024年的数据为截至2024年2季度的数据。资料来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简表

省级行政区

合计

街道

民族乡

苏木

民族苏木

县辖区

北京市

343

165

143

30

5

天津市

252

124

125

2

1

河北省

2254

310

1325

380

38

1

山西省

1278

217

631

430

内蒙古自治区

1025

246

509

99

17

153

1

辽宁省

1354

513

640

147

54

吉林省

961

354

426

153

28

黑龙江省

1315

407

574

252

52

上海市

215

107

106

2

江苏省

1237

519

701

16

1

浙江省

1364

488

618

244

14

安徽省

1522

287

1011

215

9

福建省

1108

203

653

233

19

江西省

1578

186

832

552

9

山东省

1825

696

1072

57

河南省

2458

692

1180

574

12

湖北省

1257

335

761

151

10

湖南省

1944

422

1134

305

83

广东省

1612

489

1112

4

7

广西壮族自治区

1253

135

806

253

59

海南省

218

22

175

21

重庆市

1031

245

625

147

14

四川省

3101

459

2016

543

83

贵州省

1509

364

831

122

192

云南省

1424

221

666

397

140

西藏自治区

699

23

142

525

9

陕西省

1316

326

973

17

甘肃省

1356

127

892

305

32

青海省

404

42

140

194

28

宁夏回族自治区

243

20

103

9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146

210

467

426

42

1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台湾省

全国合计

38602

8954

21389

7116

957

153

1

2

基本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级行政区类型包括街道、镇、乡、民族乡、苏木、民族苏木、县辖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乡级行政区属于县级行政区的下级行政区划单位,按三级行政区划制度划分,属于第三级地方行政单位;按省级、地级、县级、乡级四级行政区划制度划分,则属于第四级地方行政单位。乡和镇统称为乡镇,行政机关叫乡政府或镇政府。乡级行政区下辖社区和行政村。

基本类型

街道

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截至202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共有8984个街道。

镇是县级行政区管辖的基层行政区域。1955年国家颁布关于划分城镇标准的规定,设置镇的主要条件是县及县级以上政权所在地,其常住人口在2000人以上,其中非农业居民占50%以上。1984年制定了新的建镇标准,放宽了条件,工商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可以设镇,并实行了镇管村的体制。

截至202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共有21389个镇。

乡是中国农村的基层行政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乡人民政府,受县人民政府领导。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化后,乡政权一度由人民公社行使,乡制撤销。1982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规定恢复乡建制,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乡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村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1983年开始建乡。

截至202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共有7116个乡。

民族乡

民族乡是少数民族聚居的乡一级行政区域。

截至202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共有957个民族乡。

苏木

苏木是内蒙古自治区特有的乡级行政区,类似于乡。

截至202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共有153个苏木。

民族苏木

民族苏木是内蒙古自治区特有的乡级行政区,类似于民族乡。

截至202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共有1个民族苏木。

县辖区

县辖区管理机构为区公所。中国于1928年开始设区。新中国成立后继续设区,承担县、乡之间许多行政任务。1955年全国有15000多个区。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开始撤区并乡,1956年底,区减少到10000多个,1957年进一步减少到8000多个。1958年下半年,全国除少数地区外,各省、自治区基本上都撤销了区的建制。60年代以后,有些省、自治区又恢复了区的建制,它管辖几个人民公社和镇,但不设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而设立区公所。它不是一级政权组织,而是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截至202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共有2个县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