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幻仙子 编辑
警幻仙子,小说《红楼梦》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角色,爱神、美神,太虚幻境司主,相当于西方的维纳斯、丘比特。她首次提出“意淫”的概念。《红楼梦》第五回,她受宁荣二公所托,让宝玉阅览金陵十二钗命运簿册,聆听《红楼梦曲》十四支,又将妹妹可卿许配于宝玉,引导宝玉“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警幻之名,即设计情欲声色梦幻警醒宝玉入于仕途经济正路。无奈宝玉竟未悟,梦醒后依然不改意淫志行,直到后四十回第二梦才了悟。根据《红楼梦》中的脂批探佚,警幻仙子应该在最后一回中展示警幻情榜。
中文名:警幻仙子
性别:女
登场作品:红楼梦
身份:太虚幻境司主
文学意义: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
警幻自述
2010新版《红楼梦》唐一菲饰演的警幻
“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也是黛玉之所居。“离”解作“罹”,离恨天喻男女相思烦恼之境,如石子章《竹坞听琴》“三十三天离恨天最高,四百四病相思病最苦”,太虚幻境正是这样一座情丝袅绕的仙闺幻境。“灌愁”与“放春遣香”连用,表示警幻的司职是向青春儿女布散相思。
警幻是一位亲和的爱与美之神,具有人形、人性、人格、人情,言语含笑,善解人意。脂批:“警幻自是个多情种子。”众仙子“荷袂蹁跹,羽衣飘舞,姣若春花,媚如秋月”,屋内陈设“瑶琴、宝鼎、古画、新诗,无所不有;更喜窗下亦有唾绒,奁间时渍粉污”,全都体现着神性与人性的统一,太虚幻境成为仙界的女儿天国。
警幻之名,寓借幻设警,警其痴顽。其警示之事有三:
一曰痛斥皮肤滥淫之蠢物。
二曰赞美、咏叹、激赏、歌颂青春儿女真情,叹惋、伤悼金陵十二钗的爱情悲剧、青春悲剧。警幻以十二钗判册、曲子示警,但她并未游离于青春儿女真情之外。她自己就是一位多情重情的清净女儿,对大观园女儿悲剧一样感同身受,词云“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三曰情悟。“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希冀情之了悟,看破意淫,自求大解脱,得大光明,后又以孔孟经济之训作结。
警幻仙姑歌辞
原文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鉴赏
北影版《红楼梦》警幻仙子
所谓“太虚幻境”,完全是作者依据表述某种思想意图的需要凭空虚拟的。梦里的故事当然是假的,但作者借此表现的思想却不是文章游戏,而是寓进了很深的涵义,特别是十二钗的判词及《红楼梦》曲是全书的纲领,要仔细研究,认真对待。甚至可以说,读不懂第五回,就没法完全读懂《红楼梦》。
这首歌辞以虚无观念对男女间爱情进行了否定。《孟子》里说:“食、色,性也。”《礼记》里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些都是关于男女情爱的唯物论的说法。但佛教认为,一切苦恼都起源于情欲,要摆脱烦恼就要斩断一切情思,包括爱的情欲。警幻仙子让宝玉听见这首歌,是要启发他“醒悟”,不要陷入情爱的纠葛中不能自拔。宝玉当然不会“醒悟”,如果他在这时就“醒梧”过来出家当和尚,那么一部《红楼梦》故事就没了。
警幻仙姑赋
原文
版本一:
浙江版《红楼梦》警幻仙子
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
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
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
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
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
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版本二: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
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之铿锵。
靥笑春桃兮,云髻堆翠;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盼纤腰之楚楚兮,风回雪舞;耀珠翠之的的兮,鸭绿鹅黄。
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欲颦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欲止而仍行。
羡美人之良质兮,冰清玉润;慕美人之华服兮,闪烁文章。
爱美人之容貌兮,香培玉篆;比美人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蕙披霜。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远惭西子,近愧王嫱。
生于孰地?降自何方?
若非宴罢归来,瑶池不二;定应吹箫引去,紫府无双者也。
今译
台湾版《红楼梦》张琼姿饰警幻仙子
注:意境翻译作者为中华国学院院长 王铁
鉴赏
北影版《红楼梦》太虚仙娥
警幻仙子的形象,完全是出于虚构的。既写了仙子,就得把她的美貌铺张渲染一番,以显得合理相称。借用一般小说所惯用的套头。脂批说:“按此书凡例,本无赞赋闲文;前有宝玉二词,今复见此一赋,何也?盖此二人乃通部大纲,不得不用此套。前词却是作者别有深意,故见其妙;此赋则不见长,然变不可无者也。”在介绍人物或描写景物时,常插入这一类的“赞赋闲文”。
这首赋从曹植的《洛神赋》中取意的地方甚多。如“云堆翠髻”、“回风舞雪”、“若飞若扬”、“将言而未言”、“待止而欲行”等等,即曹植所写“云髻峨峨”、“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若将飞而未翔”、“含辞未吐”、“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象这样取喻相同的地方还不少。显然,作者是有意使人联想到曹子建梦宓妃事,所以作这样的模拟。
孽海情天联语
原文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鉴赏
《黛玉传》吕佳容饰警幻仙子
佛教把罪恶的根源称为“孽”,并认为男女情爱也是一种罪恶的根源;世上俗人都陷入情爱纠葛带来的无尽烦恼中,所以称之为“孽海情天”。
《红楼梦》写了荣府内外大大小小无数矛盾纠葛,男女间正当和不正当的关系也是其中一部分。这副对联从虚无观念出发,不分美丑对之一概否定,这表现了作者一股愤激和悲观的情绪。警幻仙姑的“警幻”二字就是“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她领宝玉看见这副对联,是要用它来告诫宝玉。宝玉当时究竟是孩子,看了似懂非懂,想道:“原来如此。但不知何为‘古今之情’,何为‘风月之债’?从今倒要领赂领赂。”你瞧,不但没能使他“觉悟”,反倒引发了他的好奇心,启发了他性意识的觉醒。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