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寺大夫 编辑

《红楼梦》中虚构的官名

兰台寺大夫兰台寺大夫

兰台寺大夫,是曹雪芹在一定历史背景的基础上,于小说《红楼梦》中虚构的官名,出自《红楼梦》第二回。脂砚斋评语说此官职“半有半无,半古半今”。在小说中,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担任此官。

兰台原为战国时楚国宫殿的一部分。 东汉以降,“兰台”或“兰台寺”逐渐成为御史台(明代改都察院)的代称,同时“兰台”也被作为史官的代称。唐代时,“兰台”还成为秘书省的别称,并一度存在“兰台大夫”的官职。《红楼梦》中的兰台寺大夫,有研究者认为当指都察院御史。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兰台寺大夫

出处:《红楼梦》第二回

任职者:林如海

脂砚斋评语:半有半无,半古半今,事之所无,理之必有,极玄极幻,荒唐不经

历史背景

编辑

宫殿名

“兰台”最早为战国时期楚国的台名,其上建有宫殿。宋玉《风赋》说:“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 张九龄《登古阳云台》也说:“楚国兹故都,兰台有余址。”

御史台代称

西汉,皇宫内建有藏书的石室,作为中央档案典籍库,称为兰台。御史大夫的属官御史中丞即居于此,既掌管兰台藏书,又负责纠察,其下属为侍御史。 东汉成立御史台(隶属少府),中丞出任御史台的长官。兰台作为御史中丞和侍御史的办公处, 也渐渐成为御史台的别称,有时还称“兰台寺”。《通典》和《文献通考》都说:“后汉以来,谓之御史台,亦谓之兰台寺。”

明初取消御史台,改为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正七品),共一百一十人;小说《红楼梦》中,林如海在担任兰台寺大夫后出任的巡盐御史,在明代制度上是由监察御史充任的。

史官代称

在东汉,兰台也是史官修史之处,置兰台令史,秩六百石(一说兰台令史六人,秩百石)。选能通苍颉、史籀篇者担任,除在殿中受公卿奏事外,并负责典校秘书或从事撰述。 东汉史家班固,就曾担任兰台令史一职。

秘书省别名

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唐廷改秘书省为兰台,原秘书监改为兰台太史,秘书丞改称兰台大夫,秘书少监为兰台侍郎,秘书郎改为兰台郎,但咸亨初年即恢复旧制。 尽管为时不长,但唐人诗文中常称秘书省为兰台或兰省。例如白居易《秘书省中忆旧山》诗:“犹喜兰台非傲吏,归时应免动移文。” 其《泛渭赋》又云:“登予名于太常兮,署予职于兰台。”

文学作品

编辑

《红楼梦》第二回描述林如海的身份说:“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

就其中的“兰台寺大夫”一职,脂砚斋甲戌眉批说:“官制半遵古名亦好。余最喜此等半有半无,半古半今,事之所无,理之必有,极玄极幻,荒唐不经之处。” 当代有研究者认为,此“兰台寺大夫”实即都察院御史。

关于林如海官职的另一条线索,出现在《红楼梦》第八十二回。在高鹗续文中,林黛玉梦到凤姐说:“你还装什么呆。你难道不知道林姑爷升了湖北的粮道,娶了一位继母,十分合心合意。”亦即高鹗认为林如海从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任上改为湖北粮道属于升官。

下一篇 金玉良缘

上一篇 花朝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