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心一意 编辑
一心一意(拼音:yī xīn yī yì)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
一心一意指一个心眼,一个意念。形容心思意念专一,没有别的考虑。联合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定语、状语。
中文名:一心一意
拼音:yì xīn yí yì
反义词:三心二意、心猿意马
近义词:专心致志、一心一德
繁体:一心一意
注音:ㄧ ㄒㄧㄣ ㄧ ㄧˋ
出处:《三国志·魏志·杜恕传》
属性:汉语成语
杜恕,字务伯,京兆杜陵人,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之后,尚书仆射杜畿之子。在太和年间任散骑黄门侍郎。杜恕在朝中不结朋党,专心公事,每有政事有得失,都据引纲纪来说理,因此得到侍中辛毗器重。
杜恕出任弘农太守,数年后任赵国相,后因病离职。之后,杜恕改任河东太守,一年多后迁任淮北都督护军,但又因病离职。不久,他又被任命为御史中丞。杜恕在朝廷中,因不能适应朝中风气,所以多次任外职。后来他出任幽州刺史,加建威将军,使持节,护乌丸校尉。当时征北将军程喜驻兵于蓟,尚书袁侃告诫杜恕,程喜曾经害过田豫,现在他和程喜一起在蓟城办公,就应该好好防范程喜,但杜恕不以为然。杜恕上任不久,就有鲜卑大人不经关塞,直接领数十骑兵到州府,杜恕于是斩杀一个随从的骑兵,且没有上表报告。因此杜恕被程喜弹劾,被送交廷尉,判处死刑。因为他父亲杜畿为国家造船而死,朝廷免除了他的死刑,于嘉平元年(248年)将其贬为庶人,流放到章武郡。
杜恕在章武郡时写《体论》八篇,又作《兴性论》一篇,《隋书经籍志》有《笃论》四卷,亦称恕撰。嘉平四年(252年),杜恕在章武逝世。《三国志·魏书·杜恕传》记载:“(杜恕被)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称其为:“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人生在世,不易免除私欲杂念的干扰和名利的引诱。激烈的竞争、金钱的崇拜、生活的多变、信息的更新、欲望的膨胀,都让人们不知所措。一些人争先恐后,想方设法,无所不用其极,最终贪多嚼不烂,导致事业不成,最终只是图添烦恼。成语告诉人们,做人做事应该专心致志,心无旁骛。一心一意专注一事,就会避免许多社会环境、关系的无谓打扰,更多了一份内心的安宁、充实与自在。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方可为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