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翊卫 编辑
翊卫是侍卫官名,隋始置,唐宋因之,与亲卫、勋卫并称三卫,出自《为袁绍檄豫州》。
中文名:翊卫
属性:侍卫官名
释义:隋、唐三卫之一
《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故使从事中郎 徐勋 就发遣 操,使缮脩郊庙,翊卫幼主。”
张铣 注:“翊,辅;卫,护也。”
侍卫官名。 隋、唐三卫之一。隋禁卫军的左右卫所领有亲卫,与勋卫、翊卫合称三卫。炀帝先改三卫为三侍,即亲侍、勋侍、武侍;后又改为功曹、义曹、良曹。唐沿置,仍称亲卫、勋卫、翊卫,设五府以统之。每府设中郎将、左右郎将。亲卫,正七品上,勋卫,从七品上,翊卫,正八品上。三卫共四千九百六十三人。
唐初,二品、三品子,补亲卫;二品曾孙、三品孙、四品子、职事官五品及孙、勋官三品以上有封爵者及国公之子。补勋卫及论府(指太子左右率府)亲卫;四品孙、五品及上柱国之子,补翊卫及率府勋卫;勋官二品及县男以上或散官五品以上子孙,补诸卫及率府翊卫(按诸卫即除左右卫外的左右骁卫等十四卫,均有左右翊中郎将)。三卫品秩虽低,身份很高,且可由此升迁,为时人所重。后升官渐难,三卫被人视为畏途。
宋仍有三卫官,以外戚及翰林学士,观察以上子孙补亲卫;以勋贤后人及中大夫、团练使以上子孙补勋卫;以卿、监、刺史以上子孙补翊卫。辽亦有亲卫、勋卫、翊卫之名。元三卫乃左、中、右三卫,与前朝不同。
明废。又民国初改清御前大臣为都翊卫使,乾清门侍卫等为翊卫使、翊卫副使,以蒙古王公任之,寻废。亦泛指卫士。
在朝鲜半岛的李朝统治时期,翊卫一般是世子的近卫保镖,可以享有正品级别的武官,直到李朝灭亡世子翊卫司也就相继消亡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