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耀庭 编辑

中国最后一位太监

孙耀庭孙耀庭

孙耀庭(1902年12月29日 —1996年12月17日 ),出生于天津市静海县西双塘村 。中国最后一位太监 ,小名留金 。

孙耀庭8岁净身,15岁进京城,先是进了涛贝勒府,16岁进了紫禁城。开始,孙耀庭伺候九堂嗣督大总管任德祥,后来,去了司房。在此前后,先伺候端康皇贵太妃、婉容,与逊帝溥仪也有颇多的接触。在“皇上”退位的小朝廷,孙耀庭目睹了宫内的种种内幕,也亲历了溥仪被逐出紫禁城那一幕。

孙耀庭在北府呆不多日子,又回到太监们聚集的京城的兴隆寺。尔后,与小德张也有了来往。当溥仪在伪满称帝后又去长春内廷伺候溥仪,耳闻目睹了一些外间所不知之事。因病,孙耀庭回北京,先后居兴隆寺、立马关帝庙等处,又与太监们长期相处。

新中国成立后,孙耀庭成了国家的宗教干部。

1996年12月17日傍晚18点50分,孙耀庭在北京市什刹海畔的广化寺逝世,享年94岁。 他的自传《中国最后一位太监》于1988年被改编为电影。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孙耀庭

别名:留金(小名)

所处时代:晚清、民国、新中国

出生地:天津市静海县西双塘村

出生日期:1902年12月29日(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三十日)

逝世日期:1996年12月17日 18时50分

逝世地:北京市什刹海畔的广化寺

主要作品:《中国最后一位太监》

民族:汉族

国籍:中国

职业:太监

属相:虎

人物生平

编辑

家庭出身

孙耀庭出身于天津市静海区一个贫农的家庭。一家6口,父母和4个弟兄,孙耀庭是老二。他出生时,全家只有7分地,两间上房。村里,有个私塾教师,家有七八十亩地。孙耀庭的父亲为他种地,母亲为他做饭,孙耀庭因此得以在这个人手下读了四年的书,并且不必另交学费。但是,这种“好景”不长。孙耀庭失学了,父母沦为乞丐。迫于生计,孙家只好把这个儿子送去当太监。但不久,武昌城登高一呼,清皇溥仪不得不在养心殿签署“退位诏书”。

净身进宫

孙耀庭8岁净身 ,他的父亲孙怀宝手持一把磨得异常锋利的长把剃须刀,先是在孙耀庭的两腿之间试巴摸索了几下,然后盯准他的裆间,猛地捏住了他的阴茎和阴囊,顺着根部齐刷刷地一刀割了下来 。

孙耀庭的父亲在大伯的帮助下守护着孙耀庭,又用花椒炸过的香油,重新将孙耀庭的生殖器烹炸了一遍,小心翼翼捞出后,放入了一个油纸包捆扎好,又轻手轻脚地搁到一个刚买来的新“升”里,他在油纸包的四周填满了谷糠

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宣统宣布退位。孙耀庭还乡先后在本村傅学舜、傅学兰私塾学习。后通过他大嫂认识的原醇亲王府(北府)太监贺德元介绍,于1916年,到原清朝摄政王府,其时,正赶上原清朝载涛贝勒处要人,孙耀庭就去了载涛处当差,载涛给孙起名顺寿。1917年孙耀庭离开载涛处,回到老家,不久又通过宫内北花园太监首领欣衡如,进了紫禁城,伺候九堂副督领侍任德祥,后又伺候端康皇太妃、“皇后”郭布罗·婉容。1924年11月5日随溥仪从紫禁城回到原摄政王府。载沣让孙耀庭回了老家。不久他又回到北京北长街的出宫太监的居所万寿兴隆寺居住。溥仪充当伪满洲国“皇帝”后,孙耀庭曾去长春溥仪处当差。后因患病离开长春回到北京。解放战争期间,还成为了一名工作人员。“文化大革命”后,他住进广化寺一直到逝世。他曾书写“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条幅,以表达自己的情怀。

宫廷生涯

孙耀庭与广化寺主持合影

孙耀庭是通过一个在宫中很有些地位的人介绍才得以进宫的,孙耀庭进入皇宫后,不能用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什么号。他以“徒弟”的身份,整天侍候这个人,为他端菜送饭,倒屎倒尿。

第2年的农历二月,光绪的皇贵太妃端康在一次看排戏的时候,听说这人手下有孙耀庭这个机灵的人,不知怎么忽然开了个恩,命孙耀庭参加戏班。对于一个干粗活、无名号的低层太监来说,这真是“一步登天”。同年十月,孙耀庭花了60块白银,买了个“王成祥”这个名字。此后,他便离开了戏班,进入了司房。

清时司房负责宫里奴婢的调迁、衣物管理等事务。它和殿房、茶房、膳房、药房等一起,隶属于内务府,由总管太监、首领太监提领。大概孙耀庭适应了这种仰人鼻息、阿谀奉承的宫廷奴婢生活,他在司房里干了几年后,便又“走了运”,被提拔到溥仪的皇后婉容手下侍候,先后一年多。

流离失所

1924年直奉战争时,冯玉祥倒戈进京,把末代皇帝溥仪逐出紫禁城。溥仪躲到他姑母荣寿固伦家,随着钻进日本驻华使馆。孙耀庭出皇宫后,曾在摄政王载沣家里继续伺候婉容。一个多月后,婉容找溥仪去了。从此,孙耀庭结束了太监生涯。

人生的道路该如何走?孙耀庭离开婉容后,曾回到老家静海县。可是,那些庄稼人都会的农活。他却干不了,何况,他没有一寸土地呢。当了8年太监的孙耀庭,如今只得靠兄弟来接济了。

他在乡下住不下去了。两年后,重返北京,住进了北长街的兴隆寺,和40多个同命运的太监住在一起。其中有几个太监还有些钱,便置了些房屋、土地。他们把这些房屋、土地出租给别人,收些租金,供大家度日。为此,孙耀庭他们每天能吃上两餐杂粮。然而,孙耀庭说:“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因为,年长月久,出租的房屋破坏了,所收的租金已对付不了房屋的维修了。孙耀庭为生活计,整日出入大街小巷,拣些煤渣、废品。

解放后生活

解放了,孙耀庭他们有了幸福生活。

《末代太监孙耀庭》作者贾英华与孙耀庭

“解放后,我们太监有了幸福生活。”孙耀庭的话里,饱含着喜悦和感激。最初,政府发给他们每人每月16元的生活费,后来孙耀庭参加了工作,负责全市的寺庙管理。他还曾当过6年的出纳,每月工资35元。

“文革”后,孙耀庭住进广化寺,直到1996年12月17日逝世,终年94岁。他书写“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的条幅,以表达自己的情怀。他的自传《中国最后一位太监》,1988年被改编为电影。作为皇帝皇妃的身边人,宫廷政治的参与者,他见证了最后的宫廷奢华,亲历了最终的王朝崩溃,成为“活历史”。直到晚年,孙耀庭才享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尊严。贾英华以他的经历,出版了自传《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后被改编为电影《中国最后一个太监》(1988)、《中国最后一个太监Ⅱ告别紫禁城》(1992)

出版图书

编辑

最后一个太监

作者名称 孙耀庭

作品时间1989-2

人物关系

编辑

父亲:孙怀宝

祖父:孙有行

好友:贾英华

下一篇 西双塘村

上一篇 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