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瓜 编辑
冬瓜(Benincasa hispida (Thunb.) Cogn.),葫芦科冬瓜属一年生蔓生或架生草本植物,茎被黄褐色硬毛及长柔毛;叶柄粗壮,被黄褐色的硬毛和长柔毛;叶片肾状近圆形,裂片宽三角形或卵形。花黄色,通常雌雄同株,花期在夏季;果实圆柱状或近球状,有硬毛和白霜,果期在夏季;种子圆形,扁,边缘肿胀。 冬瓜因瓜熟之际,瓜皮表面会蒙上一层白粉状的东西,很像冬天的白霜,因此,被称为“白瓜”。再者,因为其外形为椭圆形,也酷似睡觉时所使用的枕头,因此也有“枕瓜”的别名。
中国从秦汉时的《神农本草经》就有冬瓜栽培记载,《齐民要术》中记述了冬瓜的栽培及酱渍方法。冬瓜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 主要分布于亚洲其他热带、亚热带地区,澳大利亚东部及马达加斯加也有栽培;性喜温、耐热,短日照植物,根系发达、吸收土壤水分能力强,不耐旱,适应性强。
冬瓜是果蔬中唯一不含脂肪的蔬菜,含糖量极低,其所含的丙醇二酸可抑制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有利水消肿作用,能去掉过盛堆积的体内脂肪,可用作减肥。 冬瓜果实除作蔬菜外,也可浸渍为各种糖果;果皮和种子药用,有消炎、利尿、消肿的功效。
中文名:冬瓜
拉丁学名:Benincasa hispida (Thunb.) Cogn.
别名:白瓜广瓜、枕瓜、白瓜、扁蒲、大瓠子,瓠子瓜、蒲瓜、葫芦瓜、瓠子、节瓜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葫芦目
科:葫芦科
属:冬瓜属
种:冬瓜
分布区域: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
命名者及年代:(Thunb.) Cogn.,1881
起源地:中国和东印度
冬瓜起源于中国和东印度,广泛分布于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中国从秦汉时的《神农本草经》就有栽培记载,公元3世纪初张揖撰《广雅·释草》也有冬瓜的记载。《齐民要术》中记述了冬瓜的栽培及酱渍方法。16世纪印度有冬瓜记载,截止到1988年已遍及全印度。日本在9世纪已有记录。欧洲于16世纪开始栽培,19世纪由法国传入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中国传入非洲,截止到1988年冬瓜栽培仍以中国、东南亚和印度等地为主。
冬瓜因瓜熟之际,瓜皮表面会蒙上一层白粉状的东西,很像冬天的白霜,因此,被称为“白瓜”。再者,因为其外形为椭圆形,也酷似睡觉时所使用的枕头,因此也有“枕瓜”的别名。
一年生蔓生或架生草本;茎被黄褐色硬毛及长柔毛,有棱沟。
叶柄粗壮,长5-20厘米,被黄褐色的硬毛和长柔毛;叶片肾状近圆形,宽15-30厘米,5-7浅裂或有时中裂,裂片宽三角形或卵形,先端急尖,边缘有小齿,基部深心形,弯缺张开,近圆形,深、宽均为2.5-3.5厘米,表面深绿色,稍粗糙,有疏柔毛,老后渐脱落,变近无毛;背面粗糙,灰白色,有粗硬毛,叶脉在叶背面稍隆起,密被毛。卷须2-3歧,被粗硬毛和长柔毛。
雌雄同株;花单生。雄花梗长5-15厘米,密被黄褐色短刚毛和长柔毛,常在花梗的基部具一苞片,苞片卵形或宽长圆形,长6-10毫米,先端急尖,有短柔毛;花萼筒宽钟形,宽12-15毫米,密生刚毛状长柔毛,裂片披针形,长8-12毫米,有锯齿,反折;花冠黄色,辐状,裂片宽倒卵形,长3-6厘米,宽2.5-3.5厘米,两面有稀疏的柔毛,先端钝圆,具5脉;雄蕊3,离生,花丝长2-3毫米,基部膨大,被毛,花药长5毫米,宽7-10毫米,药室3回折曲,雌花梗长不及5厘米,密生黄褐色硬毛和长柔毛;子房卵形或圆筒形,密生黄褐色茸毛状硬毛,长2-4厘米;花柱长2-3毫米,柱头3,长12-15毫米,2裂。
冬瓜
冬瓜

冬瓜
冬瓜
冬瓜
冬瓜
果实长圆柱状或近球状,大型,有硬毛和白霜,长25-60厘米,径10-25厘米。种子卵形,白色或淡黄色,压扁,有边缘,长10-11毫米,宽5-7毫米,厚2毫米。
冬瓜 | 南瓜 |
---|---|
叶片肾状近圆形,宽15-30厘米,5-7浅裂或有时中裂,裂片宽三角形或卵形,先端急尖,边缘有小齿,基部深心形,弯缺张开,近圆形,深、宽均为2.5-3.5厘米,表面深绿色,稍粗糙,有疏柔毛,老后渐脱落,变近无毛。 | 叶柄长8-19厘米,被刚毛;叶宽卵形或卵圆形,质稍软,有5角或5浅裂,稀钝,长12-25厘米,宽20-30厘米,密生细齿;卷须3-5歧。 |
果实长圆柱状或近球状,大型,有硬毛和白霜,长25-60厘米,径10-25厘米。 | 果柄粗,有棱和槽,长5-7厘米,瓜蒂扩大成喇叭状;瓠果形状多样,因品种而异,常有数条纵沟或无。 |
|
|
温度
冬瓜喜温、耐热。生长发育适温为25-30℃,种子发芽适温为28-30℃,根系生长的最低温度为12-16℃,均比其它瓜类蔬菜要求高。授粉座果适宜气温为25℃左右,20℃以下的气温不利于果实发育。
日照
冬瓜为短日性作物,短日照、低温有利于花芽分化,但整个生育期中还要求长日照和充足的光照。结果期如遇长期阴雨低温,则会发生落花、化瓜和烂瓜。
水分
冬瓜叶面积大,蒸腾作用强,需要较多水分,但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授粉、座果和果实发育。
养分
冬瓜生长期长,植株营养生长及果实生长发育要求有足够多的土壤养分,必须施入较多的肥料。施肥以氮肥为主,适当配合磷、钾肥,增强植株抗逆能力,并增加单果种子生产量。
土攘
冬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沙壤土或枯壤土均可栽培,但需避免连作。
主要分布于亚洲其他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各地区均有栽培。中国云南南部(西双版纳)有野生的。澳大利亚东部及马达加斯加也有分布。
适时播种
播种
播种育苗
育苗
定植授粉
冬瓜
早熟冬瓜因果小,每株可留果2-3个,以增加产量。一般第一瓜多发育不良,大多选留第2瓜胎及以上的瓜。为提高坐果率,可采用人工授粉。花期可用浓度为100mg/km2,防止落花落果,大瓜应实行吊瓜。
肥水管理
定植后,用稀薄粪水浇施2-3次,促其快长。伸蔓期浇1次透水。坐果期,当果实长到拳头大小时,追施坐果肥1次,施尿素225千克/公顷,可随水膜下渗灌。
搭架绑蔓
搭架绑蔓
采收储存
冬瓜
储藏的冬瓜应选择皮厚、肉厚、质地致密、表皮青绿发亮、布满蜡质、大小一致、无破损的晚熟大型品种。窖库大小由所储数量而定,一般30平方米左右,能储5000千克冬瓜。窖库多为半地下式,高3.6米,地上和地下部各高1.8米,四周设置库窗,前后左右打开,便于通风换气。冬瓜入库前2-3天密闭窖库,用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在库底垫干草或草帘,上面摆放冬瓜,一般堆放不超过3层,以免压伤损坏。要根据冬瓜在田间生长时的状态摆放,这样可以使冬瓜保持原有的重力方向,瓜瓤不易裂伤,储藏时间更长。冬瓜入窖初期加强通风,在中午气温高时打开窗户通风换气,以利于散热降温,排除湿气,降低环境湿度,保持窖内干燥。冬瓜储藏期间,窖温保持在10-15℃,相对湿度保持在70%-75%,以免发生冻害。一般可以储藏3-5个月。
农业防治
冬瓜病虫害主要有蚜虫、蝽象、白粉虱、螨类、红蜘蛛和瓜食蝇等。一般的种瓜用地,都采用非瓜类作物进行种植,可以采取深翻土壤种植,将虫害深埋于土中,让其不能繁殖生长,或者施加石灰、有机肥和磷钾肥等措施。同时,还可以在大棚里保持有通风口,最好在大棚的下方开个窗口,避免虫菌顺风飘入大棚里。
冬瓜
如果发现大棚里有白粉虱,可用世高1500-2000倍液防治,红蜘蛛可用除尽1500倍液喷雾防治。瓜实蝇用40.7%乐斯本1000倍液,或者用80%的敌敌畏暗火烟熏,或者用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防治。
一般冬瓜患有虫害不容易发现,开始因为虫体很小。只有在管理过程中要细心多观察,早发现才能早防治,必须防止虫在大棚里繁殖。
药物防治
病害主要有枯萎病、疫病、炭疽病和病毒病等。枯萎病在发病初期可选用瓜枯宁、绿亨等在植株或者根灌淋防治。很多疫病,大多是通过降雨,或者灌溉水中传播而来的。因此在管理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在阴雨或低湿的天气里要做好管理工作,此时发病率较高,尽量的避免在这时间去灌溉。如果冬瓜患上了疫病,可选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每隔7-10天/次,连续2-3次。
冬瓜是果蔬中唯一不含脂肪的蔬菜,含糖量极低,其所含的丙醇二酸可抑制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有利水消肿作用,能去掉过盛堆积的体内脂肪,可用作减肥。 冬瓜果实除作蔬菜外,也可浸渍为各种糖果;果皮和种子药用,有消炎、利尿、消肿的功效。
营养
冬瓜包括果肉、瓤和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
研究表明,冬瓜维生素中以抗坏血酸、硫胺素、核黄素及尼克酸含量较高,具防治癌症效果的维生素B1,在冬瓜子中含量相当丰富;矿质元素有钾、钠、钙、铁、锌、铜、磷、硒等8种,其中含钾量显著高于含钠量,属典型的高钾低钠型蔬菜,对需进食低钠盐食物的肾脏病、高血压、浮肿病患者大有益处,其中元素硒还具有抗癌等多种功能;含有除色氨酸外的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含量较高,还含有鸟氨酸和Y-氨基丁酸以及儿童特需的组氨酸;冬瓜不含脂肪,膳食纤维高达0.8%,营养丰富而且结构合理,营养质量指数计算表明,冬瓜为有益健康的优质食物。
药用
冬瓜
冬瓜子(又名白瓜子、冬瓜仁、瓜子、瓜瓣、瓜犀)是冬瓜的种子,有清肺化痰的功效。冬瓜藤水煎液对于脱肛症有独到之效。冬瓜藤鲜汁用于洗面、洗澡,可增白皮肤,使皮肤有光泽,是廉价的天然美容剂 。
经济
冬瓜是一种很好的耐贮蔬菜,种植成本低,产量高,营养成分丰富,耐贮藏运输、耐热性强、肉质洁白、脆爽多汁,是适于现代化农产品加工的良好原料,冬瓜已经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各类新型食品及保健品的加工,这对于一种产量大,价格低的蔬菜不啻为一种增值的好途径。因此,开展冬瓜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对于全面提升冬瓜的价值,促进农民增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冬瓜因瓜熟之际,瓜皮表面会蒙上一层白粉状的东西,很像冬天的白霜,因此,冬瓜也称为“白瓜”。再者,因为其外形为椭圆形,也酷似睡觉时所使用的枕头,因此也有“枕瓜”的别名 。
冬瓜
变种
节瓜
栽培种
冬瓜品种,按果实的大小可分为大果型和小果型品种。按成熟的迟早有早熟种和晚熟种。还可按果皮蜡粉的有无而分为粉皮种和青皮种等。
冬瓜
小果型冬瓜:早熟或较早熟。第一雌花发生节位一般在第10节左右,个别品种(如北京一串铃)在第3-5节发生雌花。果实较小,扁圆、近圆或长圆形。果实被蜡粉或无蜡粉。每株数果,嫩果供食,果重2-5公斤,主要品种有北京一串铃,四川成都的五叶子,南京提早冬瓜,台湾的圆冬瓜。
大果型冬瓜
⑴冬瓜性寒,脾胃气虚,腹泻便溏,胃寒疼痛者忌食生冷冬瓜,月经来潮期间和寒性痛经者忌食生冬瓜。
⑵冬瓜与红小豆相克。冬瓜和红小豆同食,会使正常人尿量骤然增多,容易造成脱水。
⑶冬瓜与醋相克。醋会破坏冬瓜中的营养物质,降低营养价值。
⑷冬瓜与红鲫鱼相克。同食降低营养价值。
⑷冬瓜与鲫鱼都是消肿利尿的食材,同食会造成尿量增多,如果不是水肿者,最好不要将两者同食 。
食物名称 | 冬瓜 |
含量参考 | 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
能量 | 12 千卡 |
蛋白质 | 0.4 g |
脂肪 | 0.2 g |
碳水化合物 | 2.6 g |
不溶性膳食纤维 | 0.7 g |
钠 | 2 mg |
镁 | 8 mg |
磷 | 12 mg |
钾 | 78 mg |
钙 | 19 mg |
锰 | 0.03 mg |
铁 | 0.2 mg |
铜 | 0.07 mg |
锌 | 0.07 mg |
硒 | 0.2 μg |
维生素A | 13 μg |
维生素B1(硫胺素) | 0.01 mg |
维生素B2(核黄素) | 0.01 mg |
烟酸(烟酰胺) | 0.3 mg |
维生素C(抗坏血酸) | 18 mg |
维生素E | 0.08 mg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