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病 编辑

由真菌引起的疾病的统称

真菌病真菌病

真菌病,就是由真菌引起的疾病统称为“真菌病”。真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真核细胞生物,真菌可以感染人体的不同部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医病名:真菌病

常见发病部位:毛发、表皮和甲板;内脏

常见症状:局部的口腔粘膜、舌、咽部有白色膜状物质等。

所属学科:医学

临床表现

编辑

局部的口腔粘膜、舌、咽部有白色膜状物质,拭去可见基底部为充血糜烂面,阴道粘膜亦可有同样表现,但瘙痒显著。系统性念珠菌感染,包括肺部、胃肠道及败血症,临床可有高热、咳嗽、中上腹痛或不适。

从临床致病情况看,真菌可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两大类。浅部真菌只侵犯毛发、表皮和甲板。浅部真菌病在我国极为普遍,常见的有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花斑癣和甲癣。深部真菌主要侵犯内脏器官、骨骼及神经系统,也可侵犯皮肤、粘膜。深部真菌病较常见的有孢子丝菌病、着色菌丝病、防线菌病及隐球菌病。念珠菌属则对皮肤、粘膜、指(趾)甲和内脏均可侵犯 。

检查

编辑

血白细胞中度升高,粘膜白色膜状物涂片找到芽孢及菌丝。系统性念珠菌感需有血、胃镜活检、痰或支气管灌洗液培养阳性才能诊断。

病理变化

编辑
1.

轻度非特异性炎,病灶中仅有少数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甚至没有明显的组织反应,如脑的隐球菌感染;2.

化脓性炎,由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所形成的小脓肿,如念珠菌病、曲菌病、毛霉菌病等;3.

坏死性炎,可出现大小不等的坏死灶,常有明显的出血,而炎细胞则相对较少,如毛霉菌、曲菌感染等;4.

肉芽肿性炎。

上述病变可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存在。不同病菌及其变态反应不同或同一病菌不同时期,其组织反应也不一样。真菌在人体引起的病变没有特异性,诊断依据是病灶中找到病原菌。

治疗

编辑
1.

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粘膜感染(鹅口疮)可用制霉菌素100万u研成粉末,加甘油少许调成糊状,涂在口腔粘膜上。全身性白色念珠菌感染可用米康唑200~600mg静脉滴注,每8h一次,亦可用两性霉素B。2.

隐球菌脑膜炎由于脑病引起的病死率很高,降颅压就很重要,个别病人在作诊断性腰椎穿刺前最好先用20%甘露醇250ml0.5h内静滴完毕;颅压高的患者可每隔4~6h用一次甘露醇,亦可加用速尿肌内注射,加强减低颅内压。两性霉素B因为静脉滴注有高热等反应,因此宜由小量1mg/d开始,逐渐增至30~40mg/d。用药过程中如反应大,可再减量,但总量一般要2~3g。为减轻药物反应,最初可加氟美松2~5mg。用药过程中宜注意心、肾、肝功能的变化,用药时间长还可出现低钾等。侧脑室内或鞘内用药首次剂量0.05~0.1mg两性霉素B,最高剂量在0.5mg左右,加氟美松1~2mg,一般每周2次或1次。

下一篇 组织反应

上一篇